孔昆拿到了內閣給的“尚方寶劍”之後,絲毫也不耽擱,直接下帖子,把禮部左侍郎及右侍郎、國子監祭酒、太學祭酒、以及新設立的提督學政,都找來了他的公事廳。
實際上,孔昆最想找的是兼任提督學政的王大虎。因為,王大虎手裡捏著管理全天下讀書人的實權。
李中易登基之後,京城裡的各個衙門,變動最大的衙門,其實是禮部。
新設立的學政衙門,脫離了禮部的束縛,而改由提督學政掌管。
學政衙門的職責是,組織全國範圍內的科舉考試,管理全天下讀書人的功名。
目前,各州的學政和縣學政,均由提督學政衙門派駐各地,並三年一次輪換。
不參加科舉考試,就無法獲得功名,無功名就無法做官,所以,提督學政的王大虎,手裡捏著令天下讀書人膽寒的科舉權和功名權。
之所以要請禮部的左右侍郎,孔昆不過是想敷衍個麵子罷了,他真正想見的其實是王大虎。
隻不過,王大虎的身份極其特殊,沒有特彆合適的理由,很難見上一麵。
畢竟,王大虎既是李中易的結拜兄弟,又是都察院的左都禦史,還掌管著天下讀書人的上進之途,可謂是位很高,權極重。
讀書人打算聚集起來鬨事,表麵上是針對新太學,實際上,卻是想把王大虎給拱下台去。
掌管全國科舉大權的提督學政,竟然是個粗鄙不堪的半文盲,讀書人豈能聽之任之?
王大虎不僅沒有得過功名,甚至連他自己的名字,都寫的歪歪扭扭,不堪入目,這種人怎麼可以用來管理全天下的讀書人呢?
偏偏,李中易就任命了王大虎為提督學政,讓他掌握著全天下讀書人的前途和命運。
孔昆身為內閣的參相,他心裡自然十分有數,李中易任用王大虎當提督學政,簡直是神來之筆。
王大虎是蜀國人,在開封城裡一無故舊,二無知交,更和士林沒有任何的瓜葛,他主持的科考,還真應了李中易的六字要求:公平、公正、公開!
全國各地州試的考題,都是李中易親自出題,負責監考的全是駐軍。
王大虎隻需要派人嚴格把握考場紀律,杜絕營私舞弊,就是功德無量的大事。
讀書人想把王大虎拱下台,骨子裡其實是在挑釁李中易的選拔人才的新政,關於這一點,隻有傻子才看不懂。
孔昆原本擔心王大虎不給他麵子,可是,王大虎很快給了回信,兩個時辰後必到。
這麼一來,孔昆也就放心的和兩位侍郎及兩位祭酒周旋敷衍。
禮部左侍郎汪真比較同情讀書人,他的態度一直含糊不清,孔昆心裡不悅,嘴上卻說:“大家雖然同為士林一脈,但還是需要區彆對待的。汪公應該好生的告誡那些不安分的讀書人,鬨事者必遭嚴懲。”
汪真拱手道:“孔相公所言甚為有理,隻是,禮部如今實無權柄轄製那些讀書人。”
明擺著是想看孔昆的熱鬨!
孔昆畢竟是宰臣,涵養比起以前好得多了,他拈須笑道:“照孔公這麼個說法,禮部竟是和讀書人毫無瓜葛了麼?”
汪真一時語塞,科舉大權雖然被提督學政衙門給奪了去,但是,各地的州學和縣學經費,還需要禮部統籌安排,禮部怎麼可能脫得了乾係呢?
禮部右侍郎劉交,他和汪真向來不和,見汪真當麵吃了癟,他不由心下大快!
汪真和禮部尚書王猛走得很近,兩人一起排擠劉交,劉交在內閣沒有過硬的靠山,平日裡也不敢造次。
如今,汪真當麵被孔昆堵了嘴,劉交心中猛的一動:如果投靠在孔昆的門下,不敢說馬上飛黃騰達,在禮部的日子肯定會好過許多吧?
“孔相公,讀書人最擔心是他們自己的前程,以及子孫們的前程。自皇上登基以來,新的科舉製度確實動搖了舊士族的根基,他們豈能不怨?”劉交話鋒忽然一轉,“江山社稷乃是皇上的,皇上想怎麼用人就怎麼用人,豈容他人置喙?”
劉交這話說的異常之深刻,孔昆不由瞪圓了兩眼,仔細的打量著他。
說白了,劉交就是想吸引孔昆的注意力,見孔昆一直盯著他看,便拱手笑道:“皇上乃雄才大略之主,豈能受製於士林舊門閥?孔相公,以某家之見,不如由內閣下一道手劄,凡是參與鬨事的讀書人,其家五代以內皆不許參與科考。”
隻有讀書才能做官,隻有做了官才能發家致富,倘若五代以內都不許參與科舉,就等於是徹底挖斷了鬨事之人的根基。
劉交這一招,實在是狠辣入骨!
孔昆眯起兩眼,認真的盯了劉交一眼,見他並無躲閃之色,心下當即明白,此為投靠過來的信號。
說句大實話,孔昆雖然貴為內閣的參相,可是,他的心腹門人,不是資曆尚淺,就是年紀偏小,在各部侍郎一級的官員中,竟無一名心腹門人。
如果,把劉交納入到門人的行列之中,對於孔昆將來的打開局麵,有著極其重要的內涵。
“劉公所言甚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大善!”
既然劉交主動開了第一槍,孔昆絲毫也不介意替劉交背書,畢竟,孔昆作為處置此事的第一責任人,肩上擔著天大的乾係。
毫不誇張的說,若是孔昆稍微處置失當,轉眼間便會被讀書人的口水給淹死。
汪真怒瞪著劉交,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劉交竟然會主動攬事上身,這是何等歹毒的心態?
劉交和汪真之間的鬥爭,按照汪真的理解,再怎麼激烈,也總在禮部的小圈圈裡邊。
俗話說的好,家醜不可外揚,同理,部醜也不可外揚!
偏偏,劉交的建議,將禮部內部的矛盾,徹底的暴露於孔昆的眼前,這是何等不可言說的心態?
汪真氣的鼻子都歪了,渾然忘記了孔昆還在場,他厲聲喝道:“劉公,你是何居心?”
“汪公,這裡是內閣,不是禮部,有話且坐下慢慢說。”沒等劉交出言反駁,孔昆搶先拉了偏架,幫著劉交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