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也沒有料到,張本年竟然對杭州府的情況了然於胸,各種經濟數據信手拈來全不費工夫。
吳越國新近平定不久,正需要了解國情的循吏,李中易通過兩次考試,對張本年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
如今,李中易正式召見張本年,就是想通過麵談,更進一步了解張本年的理政水平。
“我大軍即將西進,不知有何見教?”李中易時間不多,也不想和張本年繞圈子,索性直接問他。
張本年想了想,拱手說:“回皇上,臣以為杭州、秀州和明州的局勢,若想真正穩定,必須使出霹靂手段,令大戶們不敢妄起異心。”
李中易摸了摸下巴,又問張本年:“何為霹靂手段?”
張本年再次拱手道:“下臣以為,應讓城中的各個大戶,分彆交出嫡脈之質子。”
李中易微微一笑,關於質子的問題,他早就考慮過,之所以從來沒有用過,核心就在於,若真有反心,哪怕把兒子都送來做質子,照樣會反。
見李中易沒有表態,張本年解釋說:“明麵上是逼迫各個大戶交出質子,不過以安其心的做法罷了。實際上,暗地裡派人控製住各個街坊,監視大戶們私下裡的聯係……”
李中易隻是笑而不語,張本年所說的方法,其實和他控製開封城的手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開封城內外,各裡各村的裡正和村正,都已經換成了李家軍的將士。細微之處稍微有點變化,就近的裡正和村正已經把消息傳遞了出來,大軍可以直接撲殺過去,將禍患扼殺於萌芽狀態。
張本年主張大戶交出質子,其實是明麵上的迷惑手段罷了,關鍵就在於私下裡,控製住各裡和各村。
“我大軍西進之後,若有賊子犯上作亂,該如何處置?”李中易接著考問張本年。
張本年拱手答道:“常言說得好,亂世用重典。大軍西進之後,杭州及吳越諸地的控製力量必然會空虛一些,那麼,對於敢於作亂的賊子,不大殺一批,不足以穩定住局勢。”
李中易點點頭,打江山可不是鬨著玩的,亂黨起事那便是妥妥的敵我矛盾,必須給予秋風掃落葉的待遇。
接下來,李中易和張本年談了接近三個時辰,最後,李中易果斷拍了板,當場任命張本年為江東道宣撫使兼杭州知府。
所謂的江東道,也就是吳越國十三州之地,如今被李中易改為了江東道。
率領四萬兵馬,坐鎮於杭州的廖山河,則被任命為江東道兵馬大總管兼都招討使。
廖山河掌軍,張本年掌政,兩人互相配合著穩定住江東道的局勢,這是李中易的目的。
“廖都使,若是大軍缺少物資,儘管來找下官。”張本年正式就任江東道宣撫使之後,絲毫也不拖泥帶水,當場就對廖山河表明了完全配合的態度。
廖山河想了想說:“大軍不缺糧,就是佐餐的菜品過於單調了一些,有勞張宣撫費心幫著籌措一二。”
李中易點點頭,將士們確實不缺糧,但是,因為戰亂剛剛平息,鄉下的菜農們大多不敢送菜進城來賣。
張本年早就想到這一層,他毫不含糊的說:“下官這就召各縣的村正來杭州府衙,命他們勸導菜農進城賣菜,務必保障大軍的菜肴供應。”
李中易有些驚訝,他還沒有任命各縣的知縣,張本年已經想到了根子上的解決辦法,倒是個真有才乾之人。
張本年和廖山河退出去之後,黃光群被召進了殿內,他剛一見李中易,便行大禮參拜,“臣黃光群,叩見皇上,皇上萬福。”
“平身吧。”李中易擺了擺手,笑道,“坐吧,咱們慢慢的聊。”
黃光群原本以為李中易的架子會很大,沒想到,李中易竟是如此的平易近人。
“你以前既是杭州府的押司,自然對杭州府的情況有所了解,不要急不要怕,慢慢的說。”李中易命人上了茶之後,含笑安撫黃光群。
黃光群趕緊起身,畢恭畢敬的說:“學生確實對杭州府的情況,略知一二。以學生之見,若要杭州府的局勢安穩,最佳的手段是鼓勵開門經商……”
李中易隻是默默的傾聽,並沒有插話,任由黃光群把他的意見一股腦的說出來。
“皇上,杭州之地,以糧為綱,以商為本。若是禁止經商,這就等於是斷了大家的生路,時日一長,必起莫測之事端。”黃光群說得很婉轉,李中易一聽就懂,黃光群的說法本質上就是促進就業,讓老百姓們都有口飯吃,有點錢賺。
小農社會維持不下去的根源,就是和平時間越久,人口越多,而地不夠分了,出現大量的無業閒人。
無業閒人,隻要超過一定的人數,必然會導致治安惡化,甚至是揭杆而起。
李中易也沒有料到,黃光群竟然有穩定就業形勢的意識,講出了就業多,百姓安的根本邏輯,實在是非常之難得。
“皇上,自從戰事興起之後,吳越地區和北方的貿易往來,就被切斷了。學生以為,應當儘快恢複貿易,以促進民生。”黃光群說了一大堆他的個人見解,卻沒想到,竟然有一部分完全吻合李中易的經濟民生思想。
俗話說的好,酒逢知己千倍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李中易和黃光群,一聊就是三個時辰,通過閒聊,李中易逐漸掌握了吳越地區局勢穩定的根源。
說白了,一點不稀奇,就是風調雨順,安居樂業!
小老百姓對於誰來當皇帝,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們的核心是,有點錢賺,有口飯吃,養得全家即可。
天色已晚,李中易留黃光群用過晚膳後,便發布了政令,任命黃光群為杭州府通判兼錢塘知縣。
接下來的五天裡,李中易抽時間接見了全體一百名考生,根據他們的表現,分彆任命為知縣、推官、縣丞或是主簿、典史。
知縣、推官、縣丞等職務,都是官而不是下賤的吏員,李中易的這種安排恰好印證了張本年此前的看法:李中易親自主持的考試,若是做官的人太少了,何來威信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