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匡嗣的馬蹄剛落到公主府前的台階上,就見一身戎裝的耶律瓶,揮舞著寒著寒光的雙刀,領了大約200多名異常剽悍的契丹軍將,縱馬從府內殺出。
“公主,下官……”韓匡嗣明明有一肚話想說,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沒用的東西……”耶律瓶圓睜一雙美目,仿佛對待她的家奴一般,張嘴便罵,一點麵子都沒給韓匡嗣留下。
“公主,快走吧,下官帶人墊後。”韓匡嗣好歹是響當當的幽州韓家的現任家主,他羞慚交加,卻也隻得裝作沒聽見耶律瓶的喝斥。
“哼,膽小鬼!兒郎們,隨我奪回城門。”耶律瓶一向看不起滿肚子壞水的韓匡嗣,哪裡會聽從他的安排?
耶律瓶有資格任性,韓匡嗣這個投靠契丹的漢臣,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韓匡嗣趕忙伸手攔在耶律瓶的馬前,苦口婆心的勸道:“公主,南蠻子勢大,隻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滾開。”耶律瓶原本就瞧不起韓匡嗣,此時聽了他極端示弱的說詞,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沒等韓匡嗣反應過來,耶律瓶突然嬌斥一聲,揮起馬鞭,“啪。”惡狠狠的抽在韓匡嗣的身上。
促不及防的韓匡嗣,斜些跌落馬下,幸好身邊的一個牙兵手疾眼快,一把將他抱住,這才沒有出更大的醜。
如果,楊烈在場的話,一定會恥笑韓匡嗣。活該,叫爾挺直了腰杆做人。你卻偏要當人奴才!
韓匡嗣的臉色一陣白,一陣青。又是一陣紅,心中大恨耶律瓶的不屑一顧,讓他大失顏麵。
可是,韓匡嗣就算是再憋屈,腦子始終是清醒的:若是耶律瓶在他的轄境內,有個三長兩短,整個韓氏家族的處境,簡直令人不敢去想。
“公主,您就算是打死下官。下官也還是要說句真心話,再不走,就真的來不及了。”韓匡嗣畢竟是韓匡嗣,韓信可以忍得胯下之辱,為了全族老小的安危,也為了他本人的性命,在耶律瓶的麵前丟一點點麵子,又算得什麼?
耶律瓶身邊的心腹大管家耶律不花,接了韓匡嗣暗中使的眼色。他不由心思一動:公主殿下從小就被慣壞了,以至於,頗有些不懂世情。
耶律不花上過戰場,也南下參與過打草穀。也算是一位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將。
聽見城內的殺聲,越來越近,耶律不花心頭猛的一沉。確實如韓匡嗣所言,再不走。就真的來不及了!
“公主,咱們先去城外。和耶律斜軫會合。待整頓過兵馬之後,再與該死的南蠻子們決一死戰。”耶律不花非常了解耶律瓶的孤傲脾氣,他如果說必須馬上逃走,耶律瓶非但不會聽他的勸說,反而會因為受了刺激,真的領著家仆們,找南蠻子決戰。
耶律瓶其實隻是瞧不起韓匡嗣而已,她雖然眼高於頂,卻不是笨蛋。
公主府內,可以拿刀挽弓的家仆,全都召集在一塊兒,也不過三百來人。
南蠻子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攻破潤州,兵力絕對不可能少於一萬,三百對一萬,傻子都知道,沒有絲毫勝算。
接到周軍攻城的消息之後,耶律瓶早早的就吩咐家將們,收拾好行李,隨時隨地準備上城協助防守,或是殺開一條血路,奪路而走。
羞辱韓匡嗣不過是耶律瓶的一種消遣方式罷了,在一般的契丹人眼裡,韓匡嗣是頗受重用的朝廷重臣。
可是,在她耶律瓶的眼裡,韓匡嗣以及所謂的韓家,不過是她們耶律家為了籠絡住幽州漢人,而豢養的獵犬罷了。
契丹人養獵犬,一直采取的是,隻許吃得半飽,絕對不能喂得過飽的策略。
所以,耶律瓶對韓匡嗣,從來都是不假以顏色的。隻要見了麵,不是喝斥,就是冷嘲熱諷,整得韓某人灰頭土臉,顏麵蕩然無存。
“公主殿下,西門已破了,咱們趕緊從東門出去。”韓匡嗣也聽見喊殺聲越來越近,他慌忙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耶律瓶冷冷的一笑,反問韓匡嗣:“耶律斜軫在哪邊?”
韓匡嗣的冷汗立時就下來了,他和耶律斜軫約雖然事先有過約定,可是,由於城破得實在是太快了,耶律斜軫現在何處,他還真搞不太清楚。
“無能的廢物。”耶律瓶抬手指了指仆人手中的一隻海東青,“耶律斜軫傳了話回來,他在北門外接應咱們。”
韓匡嗣聞言後,既高興,又有些神傷。耶律瓶知道的消息,他這個副留守卻不知道,可想而知,契丹人並沒有真正的信任過他。
“快走,咱們從後門殺出去。”耶律瓶果決的下達了突圍的命令。
於是,公主府的家將和韓匡嗣手下的牙兵,兩隊人馬合為一股,呼嘯著衝出了府門。
看清楚潤州的西門城頭豎立起大周的旗幟之後,李中易放下手裡的單筒望遠鏡,喃喃自語:“我這裡的中軍僅僅隻剩下不到兩千人,那人也該出手了吧?”
審問過耶律安之後,李中易算是比較了解契丹人,對於漢軍戰鬥力的看法。
按照一般契丹軍事貴族的普遍看法,掌握著機動力優勢的契丹鐵騎,在和漢軍交鋒的時候,至少可以做到以一對五。
兵法有雲:孤城必失!也就是說,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潤州在麵對占據絕對優勢的周軍的時候,實際上,守不了幾天。
李中易料定,城內的契丹人不可能全部窩在城裡,等著挨打。
攻破榆關之後,耶律安交代得很清楚,潤州頂多隻有兩千餘契約的守軍。
如果,潤州的守將是個聰明人,他一定會從榆關的陷落一事上,判斷出,周軍的兵力至少在萬人以上。
敵眾我寡,要麼棄城而逃,要麼馬上向周邊的契丹軍隊求援。
可問題是,中京道的契丹守軍的精銳部隊,大多被抽調進了關內,部署在白溝河一線,和柴榮統帥的大周軍隊處於緊張對峙的狀態之中。
李中易算得很清楚,由於他突然拿下了榆關,緊接著,打了潤州守將一個措手不及。
即使契丹人派人去遷州求援,且不說援兵有多少,至少也是遠水不解近渴。
實際上,如果遷州的契丹人,敢於離城來援潤州,這恰好正中李中易的下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