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三十分鐘(1 / 1)

就在陸舟艱難地做出了選擇的同時,遠在地球另一邊的華國廬陽,一架飛機降落在機場。

從德國螺旋石7-X實驗室訪問交流回來,盛憲富下了飛機之後,沒有停留,坐車上了環湖大道,一路直奔科學島上的物質科學研究所。

看到火急火燎往研究所裡趕的盛教授,正巧在走廊上的任勇,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什麼事這麼著急?”

盛教授會有回答,隻說了一句話。

“三十分鐘。”

任勇微微愣了下,一開始還沒聽明白他說的是啥,但很快便反應了過來,不敢相信道。

“三十分鐘?他們……還真做到了?”

盛教授點了點頭,認真地說道。

“其實最初他們差點失敗了,水冷偏濾器的降溫效果沒有達到預期。但最近發表在PRX上的論文幫了他們一把,通過改進控製方案他們成功減少了第一壁材料的熱負荷。雖然距離30分鐘可能有幾秒的差距,但這些微小的誤差都可以忽略。”

仿星器雖然是一個很新穎的研究思路,但對於它真的能否達到理論預期中的效果,學術界依然存在爭議。

因為即便仿星器在設計上能夠比馬克托克更輕鬆地對等離子體進行約束,但長時間脈衝放電造成的過高熱負荷依舊是核聚變工程中的公開問題。

但如果螺旋石7-X真能實現30分鐘的長時間脈衝放電,或許這將改變整個國際核聚變工程的格局。

畢竟馬克托克裝置研究到現在,越是深入進去,便越能感覺到到天花板越來越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這條研究思路究竟是否行得通了。

“就因為一篇論文?”

愣愣地看著盛教授,任勇臉上寫滿了不敢相信。

到不是輕視理論工作的用處。

隻是這理論轉化成果的速度,也太快了點吧?!

過了一會兒,他換上了認真的語氣,開口說道,“哪篇?我去瞧瞧。”

“PRX最新一期,陸舟的那篇。至於馬普學會的論文,就在IAEA-Demo國際研討會的官網,現在應該已經掛上去了,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扔下了這句話,盛教授沒有停留,繼續流星大步地向樓上走去。

他現在要做的事情隻有兩件。

第一件便是向組織彙報這次學術訪問的結果。

第二件事情便是向組織報告這個人才的重要性。

無論開出怎樣的價碼,也得想辦法把他請回來。

彆人或許不了解那篇論文的重要性,但他卻了解。

看了盛教授的背影一眼,任勇也沒在走廊上停留,轉身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中。

打開了筆記本電腦,從數據庫上找到了盛教授推薦的那幾篇論文,下載下來之後,他便一行一行看了起來。

雖然並沒有完全看懂,但大體上他還是明白了。

簡單來說,陸教授針對仿星器中等離子體湍流現象建立了一個理論模型,然後馬普學會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針對他的理論模型,重新編寫了控製算法,通過更精確的控製方案,減少了從帶狀等離子體中脫離撞擊第一壁材料的粒子,從而減少了第一壁材料的升溫……

粗略地掃讀完了屏幕中的論文,任勇靠在了辦公椅上,盯著屏幕若有所思地說道。

“……他更看好仿星器嗎?”

事實上,華國對於仿星器並非毫無研究。

最早七十年代初,受到美國人的影響,585所就嘗試過設計一台名為“淩雲”的仿星器,隻是受限於時代條件,這個項目最終並沒有進行下去。

畢竟後來美國人自己都搞不下去了,將仿星器C改成了托克馬克ST,開始學著蘇聯人搞起了T3裝置的技術路線。

在到了後來,托克馬克逐漸成為了各國研究機構的主流選擇,為了集中有限的力量辦成大事,再考慮到老大哥的影響,國內相關科研單位最終也選擇了托克馬克作為技術路線。

然而時代總是在變化的,五十年前是一個樣,五十年後又是另一幅樣子。托克馬克雖然一直有取得不錯的成果,但最關鍵的脈衝放電時間卻陷入了瓶頸。

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之後,最近華國也在重啟仿星器相關項目,比如從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向華國湳華大學交付的H1-Heliac仿星器,再到西湳交大與日國核融合科學研究所共建的華國第一台準環對稱仿星器……

不過,即便重啟了仿星器的研究,以華科院為主的國內科研單位對可控核聚變技術路線的主流選擇,依舊集中在托克馬克上。

畢竟科研本來就不存在標答這種東西,各種研究思路能夠百花齊放,才是一個健康的科研環境。

對於一名學者而言,堅持自己的研究思路繼續做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至於誰是正確的,誰有是錯誤的。

那都是交給曆史去判斷的事情。

這時候,坐他旁邊辦公桌喝茶的劉長樂,瞟了一眼他的屏幕:“這啥論文?咋這麼多我沒見過的公式。”

“陸教授寫的,”任勇笑了笑,“看不懂很正常,我也隻看得懂摘要。”

“陸教授?”劉長樂微微愣了下,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也沒想出來國內等離子體物理學界,有哪個姓陸的大牛。

任勇:“普林斯頓的陸舟,不然還能是誰?”

聽到這個名字,劉長樂愣住了。

陸舟他當然知道。

可是這個人……

“他一個搞數學的,還懂核聚變?”

一聽這話,任勇頓時樂了。

“他是PPPL實驗室He-3項目組的技術顧問,甚至有傳言他是項目的實際負責人。更不要說這篇論文,他針對等離子體湍流問題建立了數學模型。在這個領域如果連他都沒有發言權,那恐怕隻有反應堆裡的那些等離子體更有發言權了。”

劉長樂臉色變了。

“He-3原子探針技術?”

對於陸舟做過哪些工作他可能不了解,但對於在業界引發轟動的He-3原子探針技術,他卻是怎麼也不可能沒聽說過。

遠的不說,單就說他們科學島上的實驗反應堆,最近便在設計一個類似的He-3粒子發射槍,準備用來觀測反應堆內部高溫壓等離子體的宏觀、微觀參數。

理論上這玩意兒仿星器用的了,托克馬克裝置也用的了,甚至是除了核聚變工程之外,很多涉及到等離子體的研究都能用的上。

相關的論文在ITER的會議文集和很多文獻數據庫中都能下載到,算是公開的資料,並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與公眾幻想中的世界剛好相反,在現實中整個核聚變工程,能被稱得上機密的,其實也隻有涉及到核試驗的激光點火技術而已……

看著這位同僚,任勇無語道:“你多久沒關注學術界動向了?”

劉長樂乾咳了一聲,岔開了話題。

“你說這要是哪天華科院把這尊大神給請回來了,咱們會不會都被趕去陪著他搗鼓仿星器那玩意兒。”

任勇:“得了吧,你都說是大神了,彆人看得起咱們的小廟?不管能不能把人家請回來,到時候也不可能來我們這兒。”

劉長樂皺眉道:“不來我們這兒還能去哪?”

畢竟是“未來科學”,國內搞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單位就那麼幾個,不去華科院,難道還跑去西湳交大不成?

那廟就更小了。

任勇笑著說道:“再蓋一棟研究所唄,多簡單事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