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螺旋石的困境(1 / 1)

當稿件漂洋過海地發到克雷伯教授郵箱的時候,螺旋石7-X實驗室的會議室內,正在進行一場很嚴肅的會議。

坐在這裡的有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甘瑟·海辛格教授這樣的大牛,也有亥姆霍茲聯合會派來的負責人,也有來自PPPL實驗室、國際原子能機構(IEAR)、華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等等ITER工程參與方的訪問學者。

如果拉澤爾鬆教授沒有從PPPL辭職的話,此時此刻坐在這裡的人也應該有他。由於He-3原子探針技術在等離子體觀測方麵扮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到現在“He3項目組”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但現在,坐在這裡的並非拉澤爾鬆,而是他的助手拉弗恩·布歇爾——一位年僅三十多歲的博士。坐在一群大佬們的旁邊,這位新人表情有些局促,在會上不怎麼敢說話。

至於為什麼會議氣氛如此嚴肅……

還得從上個月說起。

就在上個月,螺旋石7-X終於完成了水冷偏濾器的安裝。

原本根據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計劃,水冷偏濾器將徹底解決反應室溫度的問題。

然而結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理想。

被加熱到一億度高溫的等離子體確實被約束在電磁場之內,水冷偏濾器也確實發揮了作用,但第一壁溫度上升的速度,還是超過了現場工作人員的預期。

隨著大量來不及散失的熱能被堆積,第一壁材料溫度不斷升高,漸漸開始威脅到仿星器軌道的安全。

為了避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工作人員不得不關掉了設備,提前終止了這次試驗。

最終,完成水冷偏濾器安裝之後的仿星器,高溫壓等離子體的約束隻維持了6分鐘。

比起國際主流研究方向托克馬克裝置的一百多秒來說,這個成績已經相當出色了。

但對於仿星器而言,這個成績卻稱不上有多漂亮。

看著手中的研究報告,克雷伯麵對著會議桌前的專家和學者們,做著簡短的報告。

“……水冷偏濾器已經安裝完成,但現在問題是,等離子體的約束情況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完美。”

“……根據反饋的數據顯示,從227秒開始,少量脫離束縛的等離子體與第一壁接觸成為熱量堆積的主要原因,最終導致第一壁材料上熱量的累積速度超過了水冷偏濾器的冷卻效率,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聽完了克雷伯的報告之後,來自亥姆霍茲聯合會的厄多爾教授忽然開口了。

“你的意思是,問題不是出在水冷偏濾器上,而是仿星器中的等離子體失控了?”

螺旋石7-X實驗室雖然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設施,但包括這台仿星器在內的整個研究設施,卻是馬普學會與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共建的。

作為德國境內僅次於馬普學會的第二大科研組織,亥姆霍茲聯合會在聚變能領域還是相當有發言權的。

“不是失控,是等離子體的自然發散,就算是恒星也不可能讓每一顆等離子體都規規矩矩的繞著軌道跑,總會有那麼幾顆等離子體撞上第一壁,而這是可以接受的誤差,”對於來自亥姆霍茲聯合會的質問,克雷伯強調了一遍說道。

厄多爾教授眉毛挑了挑:“隻是幾顆?”

克雷伯:“……這隻是一種比喻,我當然沒法給你一個具體的數量。我隻能告訴你,至少相比起主流的馬克托克裝置,我們在磁約束上做的已經很出色了。”

眼看著兩人要吵起來,海辛格教授輕咳了聲,打斷了兩人的爭論。

“問題已經很清楚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繼續爭執。”

停頓了片刻,海辛格教授繼續說道。

“我們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更改現有的控製方案,一個是更改我們的冷卻係統。”

要麼通過更精確的電磁場控製減少在第一壁上的等離子體,要麼換一個性能更強的水冷偏濾器,提高冷卻性能。

“改進現有的控製方案恐怕很難,”克雷伯教授搖了搖頭,“如果有更好的控製方案可以替代,我們早就用上了。”

一直沒機會開口的布歇爾試圖插話道:“那更換水冷偏濾器呢?”

“這不現實,哪怕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改裝,也不可能。”海辛格教授搖了搖頭:“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得在趕在2020年之前兌現我們做出的三十分鐘承諾……而我們最多隻有兩年的時間。”

會議室內氣氛有些沉重,所有人都不說話了。

正如海辛格教授所言,時間才是一切的關鍵。

水冷偏濾器可不是電冰箱,這種毫米甚至是微米級的工程,每一步的難度都高的誇張,想要重新組裝尚且不容易,更不要說重新設計裝置了。

從15年到現在,他們花了整整三年才將現在這台水冷偏濾器裝到螺旋石7-X身上。

而現在距離2020年隻剩下兩年的時間,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再花個三年,重新設計並組裝水冷偏濾器。

說實話,給科學劃定一個具體的時間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就算是某個領域的最權威者,也不可能提前預知,某個技術需要多久才能做出來。

它可能就誕生在明天,也可能根本上就是錯的。

但如果他們不這樣做,不繼續畫這塊餅,就不會有人在他們身上投錢……

……

時間到了12點,會議臨時解散,安排在下午兩點之後繼續進行。

坐在實驗室一樓的餐廳,克雷伯點了杯咖啡,坐在了靠窗的位置,打開了工作用的筆記本電腦,習慣性的登錄郵箱看了眼未讀郵件。

“審稿邀請?”

看著躺在郵箱裡的那封郵件,克雷伯的眉毛饒有興趣地挑了挑。

嚴格來講,他並不是一名等離子體物理學家,而是一名等離子體物理及聚變能方向的工程師。

再加上比起主流的托克馬克裝置,仿星器算是一個“冷門”的研究方向,國際上從事這方麵研究的研究機構並不多。

美國物理學會旗下期刊的審稿邀請,他記得上一次還是五年前的事情。

原本是不打算將會議間歇的休息時間拿來審稿的,但克雷伯還是架不住心中的好奇,點開了論文。

雖說他不算等離子體物理學家,但在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工作時間長了,理論上的東西他也不算陌生,審稿能力和資曆他還是有的。

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

看到論文的摘要部分,克雷伯教授的眉毛挑了挑。

唯像模型?

但好像又有點不太像。

讀完了摘要部分之後,克雷伯教授繼續向正文部分看去,當他看到論文中大篇幅的公式時,眉頭頓時狠狠抽搐了一下。

身為一名工程師,數學方麵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論文中的這些算式,依舊是超出了他知識儲備的範疇,看著讓他頭皮發麻。

說起來,隻是建一個唯像模型而已,需要用到這麼深奧的數學方法嗎?

就在克雷伯教授困惑著這件事情的時候,這種描述性語言能省就省的“文風”,忽然讓他想起了一個人。

直接翻到了論文作者的位置,克雷伯的嘴角也跟著眉毛一起抽了下。

果然是這家夥……

笑著搖了搖頭,徹底放棄了的克雷伯,直接跳過了那些複雜的算式,看向了結論部分的數學模型。

他承認,一開始自己確實有些不以為然。

然而漸漸的,越是往下看去,他臉上的神色便越是凝重。

忽然,他的臉上閃過一抹喜色,迫不及待地摸出兜裡的電話。

“艾格,一會兒我發一封郵件到你郵箱,替我將裡麵的論文打印出來!”

艾格是他的辦公室助理,一般日程安排、文印之類的雜務,他都是交給這位去做的。

原則上來講,還沒有正式登刊的論文是不好提前公開的,但如果隻是內部交流的話,倒也不算違反原則。

畢竟對於不少審稿人而言,如果看到特彆出色的稿子,又恰好涉及到自己所不了解的領域,與學術聲譽良好的同行交流意見也並非什麼罕見的事情。

艾格:“好的先生,可以告訴您大概需要多少份嗎?”

“下午的會議有多少人,就給我打印多少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