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空庫房的門就不用上鎖了,一夥人到了對麵,阿廖沙對著掛鎖又是一槍。
暫時沒開門,張楠還有閒心開玩笑:“猜猜會有什麼東西?”
“黃金”、“白銀”“金佛”、“珠寶”、“古董”......一夥人什麼回答都有,但沒人說武器彈藥:殺人的東西那會菲律賓的小鬼子都不夠用,哪有埋起來的道理。
意見不統一,這尋寶開大獎的味道就出來了。
看著門邊的阿廖沙的蘭迪,張楠點點頭,“開吧。”
門一打開,燈光下一片白色的金屬反射光線——沒有放空,裡邊有一排架子,上頭整整齊齊的排著一層層白色的金屬塊,而在邊上還有些板條箱。
“白銀。”
說話的是林曼:雖然沒一屋子金磚那麼令人驚奇,但這白銀多了也耀眼!
雖然沒有像第三間倉庫那樣滿,但也沒讓眾人失望:至少一兩百噸的白銀,怎麼能失望?
“林曼,你去搬一塊試試?”
張楠這話語氣有點意思,讓夥計們覺得裡邊有問題。
老板有吩咐,保鏢那就執行,有問題也得上。
每一塊“白銀”的體積比十公斤的金磚要大點,這林曼才一上手就感覺不對,差點把腳給砸了!
“老板,這不是白銀。”說著林曼瞄了眼上頭的標記,“Pt950,是...”
腦子裡還要想一下,他可不是金屬專家,更不是珠寶首飾行家。
張楠插話道:“是鉑,就是我們常說的鉑金,比重21.45,比黃金還大點,超過白銀的一倍。”
這是大半屋子的鉑!
鉑金,好東西!這會鉑價格比黃金還要貴上三分之二!
曆史上鉑金隻有兩次價格低於黃金,下一次還要在近三十年後,而且張楠知道這二十多年間,有一次鉑金價格都超過每盎司2200美元,那是在08年,華夏開奧運會那時候。
黃金大夥都看習慣了,這鉑金磚彆說一屋子,就算單塊的這輩子都還是第一次見識。
大夥也沒去拿架子上的那些,就林曼取下的這塊傳了傳:不大的體積,上頭還標注重量“20kg”,一錠就是二十公斤!
項偉榮那在手裡看看,“你怎麼看出來的?”
一聽姐夫的問話,張楠道:“要是白銀,放這麼多年表麵早變黑了。而且鉑金顏色有點灰白,很好認的。”
對張楠而言是好認,自個連鈀金都認得出來,更不用說鉑。
不過其他人顯然沒這個能耐,都還以為鉑金也是銀白色的。加上習慣性的思維,看到白色的貴金屬就以為是銀,都忘了銀表麵會氧化這碼子事。
到這,張楠加了句:“挺難得的,看來那時候美軍真是把海運封鎖得夠死,連鉑都沒法運小鬼子本土。”
要發展軍工,這鉑金一般少不了:在化學工業上廣泛應用鉑族金屬作催化劑,世界上85%的化工產品同催化劑有關,而鉑族金屬是最好、應用最廣的催化劑。
鉑金在軍事用途上作用極大,二戰時和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精明的美國都一度禁止鉑金出口。
這一清點,大約有300噸鉑,連那些箱子裡裝的也是鉑金,不過純度是Pt900的,每塊隻有十公斤。
張楠挺高興,這300噸鉑彆說現在就至少價值60億美元,這都能保證幾十年內自己的鑽石集團都不用為鉑金的價格起伏煩惱。
要知道這鑽石首飾會需要大量的鉑金,而自己手裡有就不需要去發愁市場價格的起伏。
當然,這會用不了這麼多,也會出售一批,反正鉑金不愁賣。
而且20年後不管手頭還有多少鉑金庫存,張楠都會在市場上拋售,因為一過08年,鉑金價格幾乎就是一路下坡,就11年稍微有點起伏。
到了2016年,鉑金國際價格都用不了08年的一半,08年那會不賣是傻子。
鎖上門,不再繼續撬門。
到目前為止就已經發現近3000噸貴金屬,一千五百多噸金磚,1500噸至1600噸的銀元,還有這300噸鉑金,這會市值加起來都超過260億美元!
夥計們心裡都有本帳,老板發財大大滴,大夥也有好日子過。最有意思的是托馬斯,說了句:“老板,我看您都可以去弄塊地盤當皇帝!”
“皇帝?過時了,做不安穩的,開家銀行倒是可以。”
男人嘛,如果能做皇帝誰不想?
不過當起來沒那麼簡單,時代不同了。而且接下去這二十幾年國際上亂得要死,蘇聯解體後,這一家獨大的美國連胡蘿卜都懶得用了,直接拿個狼牙棒到處惹是生非。
自己要是去搞塊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地皮,或者到非洲顛覆個什麼小國、站在背後當太上皇——要是窮的叮當響倒是無所謂,就像在索馬裡那會,美國佬一看沒什麼油水,連丟掉的麵子都不要了,比兔子跑得還快,管你索馬裡最後成個什麼樣。
一天到晚喊著“維護世界和平”的美國佬是有好處就上,沒好處...
永遠第一個撤退!
現實,非常現實,這就是將來的世界外部環境——要是自個去非洲弄個小國出來、兜裡還有的是錢,那美國佬、英國佬和非洲殖民破落戶法國保準一窩蜂圍上來,到時候估計能灰溜溜跑回華夏過個安穩日子都是燒高香了。
要不去南太平洋的那些小島?
算了,去旅遊一趟沒問題,不過張楠討厭自己被曬得和隻印尼猴子差不多。
幾名保鏢抬著箱子出了隧道,裝上門口的SUV準備暈倒營房。而這邊昆卡又啟動挖掘機吧洞口給堵上,再次將鑰匙交給張楠。
這次沒有拒絕,塞進兜裡上了SUV。
昆卡,很講究細節。
回到營房後,四個彈藥箱都被抬進了張楠的房間,而菲利普船長同昆卡也被安排了一處雙人間,順便領取了營地內原本就會發放的全套熱帶作訓服、鞋子。
來得急,這兩位沒帶換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