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決定募兵(1 / 1)

寒門崛起 朱郎才儘 1077 字 24天前

第二日一大早,朱平安就去找張經落實昨日酒桌上的承諾,開了一張特許浙軍募兵一千二百人的批文。

拿到批文,朱平安興奮不已。

這也多虧了浙軍乃是民兵團練,並非正規軍,才這麼順利的得到募兵許可,不然的話,壓根就不要想了,張經沒有權利,朝廷短時間內根本不會允許。

大明軍製的基礎是衛所兵製,募兵是打破了大明軍事體製,與整個大明舊官職為敵,相當於從六部等衙門口中搶食,勢必遭受重重反對。

曆史上戚繼光募兵可謂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從申請到準許,用了數年時間,才艱難得到準許。

若是沒有乾擾,按照曆史進程的話,至少還要兩三年的時間,戚繼光才得到募兵準許。

“大人,下官這就去募兵了。”朱平安拿到了批文,就著急向張經辭彆。

能夠提前兩三年時間募兵,這對剿倭可謂一大利好,早一日募兵,就能早一日將兩千新軍投入抗倭戰場,就能早一日改變抗倭局勢,早一日結束倭患。

時不我待,時間寶貴,不能浪費。

“子厚,你持這份批文可以去任意一座軍營、衛所,挑選現有老兵,不一定要下去招募新兵。你下去招募新兵,要從頭開始訓練,需要多費不少時日。若是你挑選現有老兵,他們經曆過訓練,有一定底子,你再訓練豈不是事半功倍,能夠為你節省不少時日。”張經見朱平安著急募兵,不由出聲提醒道。

張經的提醒,朱平安如何會不知道呢,張經如今乃是江南總督大臣,總督七省軍務,他的批文自然在任何一個衛所、軍營都好使。不過,朱平安對衛所兵真是一點興趣都沒有,這個年底的衛所兵戰鬥力差,組織紀律差,不聽指揮,畏戰怯站,召他們進浙軍,浙軍都會被帶壞。

所以,朱平安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張經的好意,“多謝大人,不過下官還是想要下去招募新兵。”

“哦,子厚,為何舍近求遠?”張經問道。

“大人,下官以為練兵與私塾教育學生一樣。剛進學堂蒙學的稚子,就像一張白紙,隻要頒布規矩,稍加教育約束,就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相反,那些已經在學堂廝混了多年的老生,就像一張亂塗亂畫滿了的紙,就算你時時刻刻的盯著他們、督促他們,也無濟於事,無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關係和性格。練兵也是,招募新兵,雖然需要多費時日訓練,但是可以頒布軍法,培養他們令行禁止;挑選老兵,雖然看似節省訓練時間,但是他們已經定型了,再訓練也訓不出令行禁止來。所以,下官想要下去招募白紙一樣的新兵,”

朱平安拱手解釋道。

“嗯,聽著有一定道理。”張經微微點了點頭,又好奇的問道,“子厚,你要去哪裡募兵?”

去哪裡募兵?!

朱平安想也沒想,脫口而出:“義烏”。

義烏,沒錯,就是義烏!

曆史上,戚繼光就是從義烏招募出了大名鼎鼎的戚家軍,有成功經驗在,朱平安自然不會忽視。

當年戚繼光募兵,也是經曆了一番波折的,最初戚繼光以麗水和紹興兵為主力,募集訓練出一支“新軍”。這支新軍在台州等地連續打了好幾個小仗,都取得了勝利,戚繼光對此很滿意也很得意,不過在戚繼光得意之際,這支新軍遭遇了一場大仗,一場硬仗,然後浙軍就露出原形了,節節敗退,四散逃竄......

戚繼光百思不得其解,這支新軍為何會敗,不應該啊。這支新軍具備了取勝的所有因素:(一)優秀的將領:這場戰役是自己親自在前線指揮的,自己指揮的一點問題都沒有,相反自己指揮的還很好,抓住了倭寇的弱點;(二)優勢的兵力:己方新軍足有三千餘人,而對麵倭寇隻有一千,己方占據兵力優勢;(三)優良的裝備:己方新軍裝備齊全,披甲率、火器率都不低,武器也都是百煉精鋼,比倭寇要好得多;(四)訓練有素:己方高強度嚴格訓練了四個多月,可謂訓練有素......

有這麼多優勢在,為何還是一戰即敗、四散逃竄,想了許久,戚繼光終於想明白了,是兵源問題。

麗水兵,作戰猛則猛矣,但喜談條件,利則猛,不利或沒好處或覺得不能打,那他們就是烏合之眾,絕不會賣力;紹興兵,不怕辛苦,無怨言,但戰場上靠不住,戰場上如果敵人退卻,他們會追擊;但如果敵人進攻,他們就會撤退,簡單概括就是,敵人跑他們打,如果敵人不跑,那他們就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養一方兵,這是千百年地方水土養成的本性,很難通過訓練改變的。

經此挫折後,戚繼光一直在為找到最佳的兵源地發愁,後來,戚繼光公乾途徑義烏,看到了義烏的一場械鬥,發現義務人民風彪悍、勇猛好鬥、剛毅頑強,還有組織紀律,頓時大喜過望,大叫此乃天賜我兵源地也。

於是,戚繼光就在義務募兵出了天下強軍——戚家軍。

所以,朱平安想都沒有想,直接借鑒了戚繼光的經驗,炒義烏募兵作業。

“哦,子厚為何選擇去義烏募兵?”張經好奇的問道。

“平安聽聞,義烏山多地少,且土地貧瘠,不適宜種植糧食,當地糧食產量第,當地百姓以挖礦為生,挖礦則常常發生爭搶礦源的情況,為了生存,年年都會發生多起搶礦源情況,爭搶雙方礦工往往持械大打出手,短則數日,長則數月,參與者眾,打死打傷無數。故而,義烏當地人勇猛彪悍、無所畏懼,另外因為義烏當地人以挖礦為生,礦上對組織紀律有要求,義烏當地人組織紀律性好,是當兵打仗的好苗子。下官以為義烏人,稍加訓練,就能成為一支可戰、勇戰、善戰之軍。”

朱平安拱手,詳細解釋道。

“嗬嗬,子厚對義烏了解這麼詳細,看來子厚早就選好募兵地了。”張經微微笑了笑,點了點頭,“那就去吧,本官拭目以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