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節 收獲與決定(1 / 1)

想到這裡,張越就笑了起來。

在他之前,董仲舒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過儒家理論解釋墨家主張的道路是走得通的。

無非不過是怎麼包裝而已。

不然,現在儒家內部那些讖諱派怎麼來的?

而且,理論是現成的。

在心裡麵想了一會,張越幾乎沒費多大勁就找到了思路。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張越輕聲笑著:“故子夏先生訓曰: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學以致用……”

隻能說,儒家真的不愧是儒家。

適用性實在太強了!

幾乎可以三百六十度任意切換自己的形態。

當當政者需要民族主義或者擴張時,便可以是公羊學派;當當政者需要綏靖或者收縮時,可以是穀梁、左傳。

甚至,連原始的樸素社會主義思想,也可以轉變。

譬如,大同思想與致太平主張,幾乎就是為小農經濟形態下的社會主義量身定做的。

至於什麼切一個重視技術和創造的子形態,對儒家來說,幾乎不要太容易了。

當然,想要將墨家的技術派係,也就是秦代的相裡氏之墨的主張包裝進儒家係統,張越覺得自己還需要研究和完善。

一方麵,要改變墨家一些不太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東西,另一方麵,還得找到兩者的最大公約數,還得為了適合時代,而做出一些妥協和讓步。

總不能說,直接就抄《墨家》吧?

那太容易被人揭穿和看破了。

“或者可以先搞個馬甲……”張越托著腮幫子想著。

公羊學派的祖師爺子夏先生當年在河西講學,其弟子門徒,一氣化三清,演變成今日的儒家公羊學派、穀梁學派以及法家。

張越知道,自己若親自出麵,搞一個包裝在儒家思想理論下的類墨家學派,很容易被人集火。

畢竟,他本人樹大招風。

一舉一動都會引發關注。

但若是弟子門徒或者身邊的親信,搞一個這樣的學派。

那關注就會小很多。

即使被人發覺,他也可以打起‘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旗號來護犢子。

“就這麼做!”張越拍了拍手,做出了決定。

將此事想通,張越頓覺念頭通達。

然後回過頭,看著麵前的這株全新的杜仲樹,張越微笑著,將裝滿了玉果的木箱,拖了過來。

然後,開始就瘋狂催生。

隻是一刻鐘之間,眼前的這顆杜仲樹,便猛然拔高,長到了二十米之高。

樹冠參天,樹身幾乎需要兩個人才能合抱。

但,耗費卻也是極大!

足足用了上百顆指甲大小的玉果,讓其在一刻鐘之中,走完了外界的杜仲樹需要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生長才能走完的旅途。

抬頭望著這參天巨樹,張越為這空間的奇跡而震撼。

而樹冠之頂,一串串翅果,掛滿了樹梢。

粗粗估計,起碼有數萬顆。

隻是這些翅果都很小,恐怕個體最大的也不過瓜子仁大小。

張越慢慢的爬上去,將這些翅果打落下來。

很快,地上就布滿了一顆顆小小的灰色翅果。

不要小看它們,張越回溯的常識告訴他,這些空間速成的翅果,若在正常的自然環境下,需要七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結出來。

也正因為如此,其實這些果實包含著種種營養物質。

更重要的是,其含膠量是杜仲樹皮的好幾倍。

將這些翅果,一一收集起來,很快就裝滿了木箱。

稍微估算了一下,張越感覺怕是有個十來斤。

但,這些翅果中,隻有最多十來枚,張越會再次栽下。

而其他的翅果,張越打算拿來做實驗。

用以提取杜仲膠,進行實驗室小規模製備,為將來的大規模杜仲膠提取積累技術和經驗,完善工序。

做完此事,張越就坐下來,深深吸了一口氣。

然後看著已經明顯減少了很多的玉果箱,微微搖了搖頭。

“果然,類似杜仲這樣的大型植物,是真正的玉果大戶!”他在心裡感慨著。

一顆杜仲樹,要催生到成熟狀態,起碼需要一百枚以上的玉果加五顆極品的不同玉果。

若要培育出媲美橡膠樹的杜仲,張越感覺,怕是起碼要重複這個過程數十次。

期間,說不定可能會因為選擇失誤,而不得不重新開始。

這麼想的,怕是需要一萬枚以上的玉果。

需要數萬份簡牘!

想到這裡,張越就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然而,這樣的辛苦是值得的!

若真的可以培育出媲美橡膠樹,哪怕產量少一些,製備工序要繁瑣一些。

對於諸夏文明來說,這也是空前的勝利!

橡膠!

可以應用的領域實在是太多了!

特彆是這種工業原料,對於工業技術的發展和促進,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隻是……

現在玉果雖然還有差不多五百餘枚,但五種不同顏色的玉果,卻已經湊不齊了。

所以,張越也隻能放下繼續進化杜仲樹的圖謀,走到棉花田前。

相比杜仲,棉花們的培育,就沒有那麼麻煩了。

畢竟,杜仲的培育,需要精確,主要是要精確到樹膠產量。

而這棉花的培育,隻需要追求大就行了。

大花鈴、大棉鈴、大棉絨,所以不需要像杜仲樹那樣麻煩。

所以呢,張越直接簡單粗暴的用玉果進行催熟。

然後,收獲-播種-收獲,直到將自己存儲的玉果用的隻剩下百餘枚時,他才能停下手。

因為始終控製了棉花的數量(一直保持在大約一千株左右),故而,張越足足重複了八次。

而出現在他眼前的棉花植株,也因此變了一個模樣。

哪怕是最矮的一株,也比他的身高要高了。

更讓他高興的是,棉鈴的個頭也明顯變得更大、更飽滿。

那綻露在外的白色棉絨,讓他看著心中歡喜。

摘下一個棉鈴,張越撥開其外殼,然後小心翼翼的拉出一條棉絨。

“大約有個十七厘米長……”張越仔細觀察這根細細的棉絨,小心翼翼的撚著它的兩端,稍稍的用了一點點力氣,棉絨纖維極有韌性。

這個結果讓他滿意無比!

“再來幾次,這些棉花就可以移栽到外界進行觀察了!”張越在心裡想著。

空間作物在空間的生長情況與空間是兩回事。

這個事情,張越已經通過對小麥的移栽了解的很清楚了。

那些產自空間的麥種,在播種到新豐的公田後,至少在現在來看,其情況是遠不如空間。

起碼要打個七折。

但這也足夠了。

反正,如今漢室的耕作技術和農業技術,也不可能完全發揮空間作物的潛力。

而張越對空間棉花的要求,也不算很高。

隻要能達到後世陸地棉的棉絨長度八九成就可以了。

隻是,環顧整個空間。

張越掰著手指頭算了算。

棉花、杜仲這兩個重點工程,在可見的未來,起碼需要一兩萬枚玉果和數百枚極品玉果培育。

“得加緊搞肥料啊!”張越揉了揉太陽穴。

極品玉果的來源,更是一個麻煩事。

儒家、法家、黃老學派這三個主流學派還好。

墨家和雜家才叫麻煩。

這一次張越能湊齊五顆不同顏色的玉果,還是靠著從丁緩那裡借故借閱搞來的幾套其先人手稿。

換而言之,用完了這次,下次張越也不知道去哪裡搞了。

相對來說,雜家因為呂不韋的緣故,其手稿相對容易弄到。

就這墨家……

暫時來說,張越也不知道去那裡搞了。

在儒家的打壓下,當代幾乎已經不存在一個有組織的墨家傳續了。

隻能是指望自己包裝成功,讓墨家借殼上市,解決這玉果供應問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