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1)

明王首輔 陳證道 1335 字 28天前

藤王閣始建於唐朝永徽年間,由於始建者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藤王李元嬰,所以得名藤王閣。

剛開始時藤王閣並沒什麼名氣,後來因為唐朝詩人王勃的一篇《藤王閣序》而名聲大噪,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此時,徐晉走出了船艙,迎著朝陽眺望這座矗立在贛江邊上的千古名樓,不禁感慨萬千,胸憶間似有東西要噴發出來,穿越了五百年的時空啊……

徐晉前世也到過藤王閣遊玩,但眼前這座藤王閣與現代那座相去甚遠,無論是布局和外形都相差太多。

話說藤王閣自唐朝到現代,期間反複被毀壞,又反複重建,多達近三十次,最近一次重建是1989年,采用了著名古建築大師梁思成及其弟子搗鼓出來的複原圖。

畢竟年代太久遠了,梁老弄出來的複原圖有差距也很正常,所以徐晉此時見到的藤王閣與後世那座占地麵積極廣,超級高大上的四A級藤王閣相差很遠。

藤王閣就建在贛江邊上,附近還有碼頭,來往的船隻頗多,一片繁華的景象。謝家父子把漁船駛到碼頭靠岸,謝二劍輕盈地躍上船,用腳穩住船頭,將徐晉和二牛拉上岸去。

“祝賢婿旗開得勝,馬到功成!”謝擎站在船尾笑嗬嗬地揮手告彆。

雖然老丈人這成語用在科舉有點不搭調,徐晉還是微笑著揮手道:“承老泰山吉言。返程一路順風!”

“嘿嘿……泰山,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也,是誠不能也……”

一把油膩而透著猥瑣氣息的聲音突兀在旁響起,徐晉不禁遁聲望去,隻見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正醉眼惺忪地往這邊行來,搖頭晃腦地吟著之乎者也。

這名中年文士約莫四十許歲,麵形瘦長,雙眉稀疏,渾身酒臭隔著老遠就薰了過來,碼頭附近的人都紛紛躲避。

這名中年文士置若罔聞,繼續行到碼頭邊,解開腰帶便往外掏鳥,竟然對著江麵撒起尿來,一邊尿還一邊吟道:“彆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彆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好一泡黃尿,撒他一個大江東去也!”

徐晉不禁滿頭黑線,這老小子真夠不要臉的,碼頭上船來船往,竟然當眾掏鳥射大江?

船上的女眷掩臉尖叫,男人們破口大罵,嚷著要上岸收拾這不要臉,不講衛生的老王八。

中年男子不以為然,尿完後舒爽地抖了抖,係上腰帶便走,一邊繼續吟:“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一泡黃尿射贛江……”

“真真有辱斯文啊!”

“唉,看來唐子畏真是瘋了,竟然做出此等失禮之事,有辱斯文!”

“哈哈,唐解元又有新作了,一泡黃尿射贛江。”

一些路過的文人墨客均駐足觀望,有人搖頭歎息,有人冷嘲熱諷,有人幸災樂禍。

徐晉臉上露出怪異之色,唐子畏?唐解元?莫非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寅唐伯虎?

我靠,這形象也相差太遠了!

唐寅生於明朝成化年間,字伯虎,後來改成字子畏,著名的書法家、畫家、詩人,頭頂著無數光環,他的名字即使在現代也是婦孺皆知,其中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唐伯虎點秋香這段故事了。

在徐晉心目中,唐伯虎應該會是個英俊瀟灑的大才子,可是眼前這位猥瑣邋遢的中年大叔讓他差點眼珠都掉出來,實在與心目中的形象相差太遠了。

“兄台,請問那位是不是唐寅唐解元?”徐晉攔住一名路過的書生拱手問道。

這名書生嗤笑道:“除了他誰乾得出這種不要臉的事來,上次還在城門口拉了泡屎呢,這家夥已經瘋了。”

徐晉不禁心中一動,他前世酷愛書法,古人的字帖臨摹過不少,其中就有唐伯虎的,對唐伯虎的生平還是有些了解。記得唐伯虎曾經應邀到了寧王府當幕僚,後來發現寧王有造反之心,於是便裝瘋賣傻,這才得以脫身離開,成功躲過了寧王謀反這一劫。

這時,那唐寅已經腳步虛浮走進了遠處的藤王閣。於是徐晉也帶著二牛和謝二劍往藤王閣走去。

穿越了五百年的時空見到曆史名人了,徐晉自然很感興趣,而且也想參觀一下明朝時期的藤王閣。

謝二劍抱著雙手懶洋洋地跟在徐晉身後,由於得知女婿與寧王世子有怨,所以謝擎特意讓兒子跟著保護徐晉的安全。

“徐案首留步!”

徐晉剛走到藤王閣外,便聽到身後有人喊自己,轉身一看,便見到一群書生快步行來。

“哈哈,太好了,果真是徐案首,總算把你給盼來了。”

眼前這群書生並不是上饒縣的,不過卻是廣信府的書生,其中有幾個徐晉還有些印象,譬如弋陽縣的黃大燦、橫峰縣的何進東。當然,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貴溪縣的案首蔣方捷了。

徐晉微笑著拱手還禮:“徐晉見過諸位同年!”

黃大燦喜道:“徐案首這一來,咱們廣信府便如虎添翼了,今天這場絕對能擊敗南昌府。”

何進東點頭道:“黃兄所言極是。”

蔣方捷府試的時候被徐晉搶了案首,知府私宴時徐晉那首《采樵圖》又搶了他的風頭,而且還贏得了眾書生的敬重和名聲,所以對徐晉心懷不滿。

此時見到廣信府眾同年對徐晉這麼熱情和推崇,蔣方捷心中更是不爽,淡淡地道:“徐案首雖然滿腹才學,但南昌府更是人才濟濟,要擊敗他們,我看難!”

黃大燦皺眉道:“蔣方捷,休得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在下隻不過就事論事而已,不信咱們拭目以待吧。”蔣方捷冷笑一聲,說完舉步率先進了藤王閣,貴溪縣的考生猶豫了一下,還是跟著蔣方捷走了。

“呸,羞與此等諂媚小人為伍。”橫峰縣何進東輕呸了一聲罵道。

當日在知府陸康的私宴上,蔣方捷帶頭獻賀壽詩跪舔寧王世子,所以眾書生都對他的為人不恥,而寫詩諷刺勸諫寧王的徐晉卻受到大家的稱讚和擁護,那晚黃大燦和何進東便有份護送徐晉回家。

“咱不管姓蔣的了,今天就算缺了貴溪縣,咱廣信府也能贏,走,登樓吧!”一名書生意氣風發地揮手道。

徐晉苦笑道:“諸位同窗稍等,在下剛下舟登岸,連落腳的地方都還沒找到,這到底怎麼回事?”

黃大燦一拍額頭道:“難怪徐案首的仆人還提著行李,之前我便聽鉛山費民受提起,徐案首要遲來,沒成想現在才到啊……”

徐晉聽完黃大燦述說,總算明白怎麼回事了。

原來寧王世子在上饒縣受辱,被孫遂遣返南昌,所以遷怒於上饒縣諸考生,慫恿南昌本地的考生,向以大師兄衛陽、費氏兄弟為首的上饒縣考生發難。廣信府的考生瞧不過眼,紛紛出手替上饒縣考生“助拳”,於是乎雙方矛盾越來越激烈,最後演變成廣信府和南昌府兩個府之間的考生比鬥。

當然,文人之間的比鬥並不是上演全武行,大家都是斯文人,能通過打嘴炮解決的,自然就不要動手,君子動口不動手嘛。

雙方約定在藤王閣舉行文會分出一個高下,不僅要比詩詞歌賦,還要比琴棋書畫,反正就是既比才學,又比才藝。

前段時間已經比了兩場,第一場比對子和樂器,廣信府輸了;第二場比歌賦和棋藝,廣信府贏了。

所以目前兩府打了個平手,今天是最後一場,比詩詞和書法,若再分不出勝負就加賽一場丹青(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