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昌朝此時心中說不出的挫敗感,在萬民急呼麵前,他這個宰相的聲音簡直微若蚊蠅,看向緊盯那一案一席的唐奕,更是感到一陣無力。
似乎從慶六年冬,唐奕第一次進京開始,從範仲淹殿上請辭開始,他賈昌朝就從沒在那對師徒身上沾到半點便宜。
甚至腦中又回想起幾年前,唐奕夜訪賈府,他問出的那個問題:
趙禎憑什麼對這個瘋子如此榮寵?
直到現在,他也沒有找到答案,而且,甚至比那個時候更加的疑惑。
起碼當初官家在表麵上還會有所掩飾,如今卻是連掩飾都不屑為之了。
一人開一科,這在四百多年的科舉史上從未出現過。可想而知,等唐奕進了朝堂,誰還攔得住他?
而文武百官心下也是駭然,現在看來,這十年前官家不是對唐奕視而不見、功而不賞,這特麼是都給他攢著呢,一次憋把大的。
不過,這特麼也太大了一點兒吧?
唐奕此時心中亦難平靜,他現在才知道,什麼叫登峰造極;才知道,什麼叫後無來者。
達到古人曾經達到的高度不算牛比,牛比的是,突破古人曾經的高度。
而現在,就有這麼個高度擺在他麵前:
天子之下,萬民之前。
皇城正首,百官身側。
一案一席,一紙一墨。
隻要坐下去,十年間失去的一切都將複得。
隻要坐下去,十年間得到的一切都將升華。
那他能坐下去嗎?
他能!
這麼多年所做出的努力,還有燕雲複宋的吞天之功,值這麼一出登峰造極。
真能坐下去嗎?
他不能
他要的那個登峰造極,比宣德樓前,天下第一科要厚重得多,牛逼得多!
整冠,抖袖,長揖大禮,敬於天子。
“謝陛下隆恩!!”
“然,奕,不敢受之!”
“”
“”
“”
宣德樓前,萬眾失語。
“不不受?”
百姓們差點兒沒驚掉下巴。
傻啊?不受?
百官亦是皺眉,心說,這個瘋子不會在這個時候還要來個“三辭三請”的戲碼吧?
這特麼再矯情,就要遭雷劈了。
趙禎也是一怔,沒想到唐奕會說出“不敢受之”這樣的話。
趙禎太了解唐奕了,這小子就不懂什麼叫矜持。“三辭三請”這種文人扭捏,也不是他能玩得出來的事兒。
“為何?”
“啟稟陛下”
唐奕躬身不起,高奏之音卻是聲傳頗遠。
“掄才大典,國之根本,政興之基,不可賞,更不可因草民而亂。”
趙禎笑道:“子浩多心了!朕特為你開一科,是不想愧對功勳。然也非徇私,以百官在側,萬民監考,就是維持一個公正。”
唐奕緩緩搖頭,抬首望向趙禎。
“如此說來草民更不敢受。”
“陛下心意,草民明感五內,可舉試不是這麼個考法。”
“文生應舉,一來,檢驗所學;二來,以才效國。”
“而東華門外唱名之所以萬眾矚目、光耀當代,除了以上兩條,還因那千軍萬馬過獨橋,眾人皆黜我獨鼇的榮譽感。”
“草民若要取試,必要同年競考,分出個三六九等,方才痛快!”
“若要狀元之名,必要東華門外,昂首挺胸把天下仕子比下去,那才叫狀元。”
“功名是考出來的,而非陛下賞出來的。”
“狀元草民若有興趣,四年之後,重返貢試拿來便是,何用陛下賞賜?”
說到這裡,唐奕麵色從容,眼神略有不屑,“這樣的功名不要也罷!!”
廣場上有一頭算一頭,都特麼聽傻了。
百官萬民也是服氣,要不怎麼說他是唐瘋子,彆人學也學不來呢。
這分傲氣,也特麼是沒誰了!
看看人家說的那話:想當狀元,再等四年,去拿回來就是,何用皇家賞的不明不白。
“拿”
人家用的是“拿”,說的就跟去自家地裡拔棵蘿卜一樣簡單。
文彥博冷汗都下來了。
這幾天,他的認知就一直跟不上想像力,而想像力又跟不上實實在在發生的事實。
本以為,白衣入卿相這事兒就夠玄乎的了,結果,趙禎來了一個天下第一科
本以為,這個天下第一科、“特賞的狀元”就夠扯淡的了,結果,唐奕很不在意地來了個辭不受,要自取之
把“蛋”直接扯上了天。
原來,比萬眾麵前天下第一科更牛逼的,是在萬眾麵前拒了這天下第一科。
高啊!
文彥博就差沒給唐奕上柱香了,敬仰之情那真叫一個滔滔不絕。
小師叔是真他-媽高啊!
隻要往那案前一坐,名聲就算站起來了。
可是,不往那案前一坐,這個名聲是特麼飛起來了!!
大良賢士、深明大義、識體為公,自我犧牲
隻要是好詞兒,你就往他身上招呼吧,肯定錯不了。
而且,這麼做還有另一層好處。
官家弄這麼一出,是覺得愧對唐奕,覺得這於唐奕名聲有利。但這麼做卻也不是全無壞處,至少朝臣們心裡會不平衡,唐子浩這還沒拜相就這麼寵著,待入了朝那還了得,自然會有擔心。
可是,唐奕這一不受,既得了名聲,又打消了朝臣們的顧慮。
至少,不管官家怎樣,在群臣眼中,這個唐子浩還是懂事兒的、識大體的、有分寸的
話既然說到這個份兒上,趙禎就沒法再說什麼了。幸而唐奕不受反而比安然受之效果更好,趙禎也就沒什麼好糾結的了。
“幸得子浩,我大宋之福也!”
“陛下聖明”
什麼都不懂的百姓又一次山呼開來。
登時,宣德門大開,唐奕由正門、正道入宮。
這是新科進士才有的待遇,一生隻此一次可走皇城正門入宮。
隻不過,進士們走的是東華門,算是皇城的側門,而宣德門
賈子明眯眼看著坦然入宮的唐奕,心中更加陰沉。
一個瘋子已經夠可怕的了,而一個有分寸、知進退的瘋子,老賈真不知道將來要如何與之爭鋒。
大慶殿上,百官林立,天家高坐。
李秉臣手持錦軸聖諭,身後的黃門內侍手捧紫服大袍、長翅烏紗、白玉朝圭,一應官儀所用俱全。
待唐奕行至大殿正中,趙禎鄭重與李秉臣道:
“宣吧!”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