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其父親潘瞞曾,乃是後漢時期戍衛常山的一個小校(低級軍官),就算潘美,也是年近四十還是趙匡胤帳下一個排不上號的軍將。
潘家能成為大宋的頂級將門,還真是靠潘美一人之力拚回來的。
潘美膽色過人,謹小慎微...
嗬嗬。
這兩個完全反意的形容詞怎麼用在了同一個人身上呢?沒錯,潘美就是這麼矛盾的一個人!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但是彆忘了,汴京還在後周手裡,城裡還有世宗的兒子和老婆坐在朝堂正位,戍衛汴京的軍事力量也還在後周手中。
趙大想真正奪取政權,就必須打回汴京,乾掉小皇帝,拿下寡婦向太後...
但是...
趙大是個理想主義者...
仁慈的軍人...
他不想打...
他決定派個人回去告訴後周皇帝:“老子要上位,你們趕緊騰地方!”
可是誰去呢?
嗬嗬,誰去誰是傻-逼!
這是個九死一生的活兒,一旦後周朝中有一個人腦袋沒長包,就得據城死守!不論到時候守不守得住,第一個死的就是送信兒的那個。
但是,潘美膽兒大啊!他覺得這是個機會,於是他就去了...
而且,還真讓他辦成了!
當時潘美單騎回汴京,馬上開始早朝之時直接進殿,向文武百官、向太後和小皇帝說趙匡胤已經兵變稱帝,正在回程的途中,識時務者為俊傑,打開城門,迎接新皇。
大殿之上,一片死寂....
小皇帝不知什麼意思,向太後不知所措,後周從皇帝、太後到滿朝文武腦袋還真就都有‘包’,竟無一人反抗!
和平解放汴京,潘美立下了頭功!
其實,這件事用後世的眼光來看,潘美不光是解放了一個城池,忽悠倒了一個政權那麼簡單。
趙大兵不血刃的拿下開封,把大宋和五代亂世從根本上區分開來,為大宋幾百年大業定下了一個溫和的基調。這裡麵的功勞,有一半都是潘美這位不怕死的掙下的。
...
總之,這事乾的漂亮,當時趙大就驚呆了,這麼離譜的任務都讓這小子乾成了!
可以啊你!那就再給你派個更有難度的吧...
什麼呢??勸降袁彥!
趙匡胤新皇初立,可還沒天下太平呢,不說外麵,單是後周政權之中就有諸多不服。大家都給後周打工,你是大將老子也不差;你是節度使,老子和你平級,憑啥你當皇帝,我就得給你稱臣啊?
沒轍,趙大隻能按老套路來,準備先拿個“硬人”開刀,震懾一下周邊的節度使,壓製他們的不服之心。
而這個“硬人”就是袁彥,其人本是趙匡胤在官場上的夙敵,原來是後周侍衛司的步軍都指揮使,現在在陝州(今河南陝縣)當土皇帝,史稱此人凶悍嗜利,且繕甲兵,早有謀反之心。
趙匡胤的辦法和他進開封城一樣,找個人去袁彥的地盤,勸袁彥放棄做土皇帝,入京覲見,表示臣服,會給清福享。
而且,不但辦法一樣,找的人都一樣,小潘啊...
(彆忘了趙大是理想主義者,仁慈的軍人...)
話說,趙大得多恨潘美?上次單騎進京是九死一生,而這次十死無生的活兒,明擺著拿小潘的命沒當命!
潘美膽兒大啊!
他覺得這又是個機會...
於是...他就又去了...
然後...
然後,又特麼被他乾成了!
也不知道這貨用了什麼妖法,反正袁彥不但沒殺了小潘,反而乖乖跟著他回京覲見趙大。
通過此事,趙大明白一個道理:小潘不簡單!得重用....
於是,潘美徹底起飛。先後統兵滅了北漢、南唐,為大宋打下了最多的疆土。
憂鬱皇帝李煜就是潘美抓回來的,當然,造成李煜憂鬱的花蕊夫人也是他帶進京的。
....
潘美用膽氣和能力為自己掙下一個大大的前程,可是,想守住這個前程光有膽氣是不夠的,靠的是他另一個品性——謹小慎微!
北宋初立,因為五代遺疾,皇帝與武將的關係還是極為微妙。
潘美極力不使皇上懷疑自己,每次掛帥出征或外任,他都不帶妻兒,隻帶小妾。一旦妾生兒女,立即遣送入京或送回老家撫養,並報奏朝廷知道,使皇上對他放心。雖然現在人看潘美活得有點窩囊,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也不失是一種聰明保富貴生活的手段。
也正是謹小慎微的品性讓他最關鍵的時刻,猶豫不決,錯失了再攀高峰的機會....
趙大駕崩的時候,趙二繼位成功的情況下,他卻按兵不動,不回京,一直關注著事態的走向,直到趙二把年號都改了也沒人反對,大宋的所謂的第一良將曹彬,更是無條件的支持趙二繼位。
潘美見大勢已去,隻能無奈的選擇回京效忠。這一次的猶豫,也讓他從此活的更加小心翼翼,為他以後人生的唯一汙點埋下了伏筆。
雍熙三年(986年),趙二遣三路大軍伐遼。
東路軍是命天平軍節度使曹彬為主帥,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為副,內客省使郭守文為都監,出雄州,直取新城(今河北新城東南)、涿州(今河北涿州)。
中路軍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靜難軍節度使田重為主帥,西上閤門使袁繼忠為都監,自定州北上攻遼。
西路軍是武軍節度使潘美為主帥,雲州觀察使楊業為副,西上閤門使王侁及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為都監。出雁門關,直取遼境雲州(今山西大同),與中路田重進彙合,然後揮兵東進,從北麵會攻幽州。
北伐開始階段驚人的順利,曹彬東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中路進於飛狐北破遼兵,潘美西路在西陘痛擊遼軍,克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應州,破雲州,田重的中路軍攻破蔚州(今山西蔚縣)。
要是按照這個劇本兒演下去,大遼就拿下了!彆說收複燕雲,連半拉俄羅斯都進了大宋的腰包...
可是大遼怎麼可能這麼弱雞呢?遼在當時的綜合實力可尤在宋之上的!
在一片的大好的形勢下意外發生,主力東路軍糧道被切斷,曹彬沒轍,趁全軍戰力未衰,撤回到國境之內的雄州。趙二命曹彬在雄州原地待命,保持對幽州的壓力,為西路軍牽製遼軍,等潘美等人完全攻下了山後九州,再與中路軍田重會合,出戰契丹,進行大決戰。
但曹彬聽取統下諸將的意見,怕在潘美、田重進中西路連戰連捷,自己原地待命撈不著軍功,再次進攻涿州。而此時,耶律休哥輕兵疾行,阻擊東路軍。
東路軍因為契丹騎兵的阻擊,像蝸牛一樣慢才到涿州城下。不過,還不錯,拿下了涿州,可是炎暑盛夏,兵士已近疾乏,軍糧告急。無奈,隻得再次回撤。他剛剛撤到歧溝關,就遭到耶律休哥騎兵的截殺,宋遼兩國的主力軍團終於發生決戰。
遼軍氣勢正盛,宋軍卻是人困馬乏。宋軍被打得大敗,曹彬收拾殘兵,連夜搶渡拒馬河,遭到遼軍的追殺。被殺,溺死,或被俘,數不勝數。
據史書:“為遼師衝擊死者數萬人,沙河為之不流,棄戈甲若丘陵。”
契丹大勝後回師山後戰場,趙二得到東路軍慘敗的消息後,又急令田重進和潘美撤軍,保全實力。
田重進毫不遲疑,立即後撤,全軍安然無恙回到國內。但趙二為了在慘敗中能保住最後一點顏麵,命潘美的西路軍掩護宋軍收複四州的百姓後撤回國。
當時蔚州、寰州相繼失守,楊業說:“形勢變了,沒把握不硬拚。要移民,先出大石路(今山西應縣西南),事先和雲、朔兩州的守將約好,把民眾遷到石碣穀,再派上千名弓弩手埋伏在穀口,再用騎兵在中路聲援,估計任務就差不多能完成了。”
王侁冷笑說到:“想不到啊,率領數萬精騎膽子卻小到這地步!我們要從雁門關的北川大路進軍,要聲勢浩大(鼓行)地到馬邑迎敵。”
你就說這傻貨得有多二逼吧,特麼的裹脅幾萬百姓,而且是敗退,他居然還要裝牛-逼,要一路敲鑼打鼓的回去,而且要和遼軍正麵迎戰!
楊業搖頭道:“這樣敗定了。”
王侁的神色變幻,“你不是無敵將軍嗎?領兵數萬,隻想著逃跑,你不是有異心吧?”
楊業再沒話說,他一時間氣憤難當,馬上答應出戰,但是臨行前突然轉向搭檔了七年之久潘美道:“這次我敗定了,我是個降將,早就該死,主上反而讓我統兵,今天我就以死戰報答。隻是你能在陳家穀兩側埋伏下弓箭手嗎?我敗下來的時候,如果沒有接應,全軍上下就一個也回不去了。”
潘美和王侁當場答應,並且立即行動,楊業率兵北上主動攻擊耶律斜軫,潘美和王侁在陳家穀口親自率兵伏擊。楊業率兵北上主動攻擊耶律斜軫,耶律斜軫看見楊業領兵衝過來,命耶律蕭撻凜伏兵於路邊。等楊業殺過來,耶律斜軫佯裝退卻,楊業一路追殺,卻被耶律蕭撻凜伏兵之包圍。楊業殺出重圍,退至狼牙村。
王侁等人在陳家穀口從淩晨等到將近晌午時分,派人登台眺望,以為契丹軍已經敗走,想要爭功,遂領兵離開穀口,潘美不能製止,率軍沿交河(今桑乾河上源)西南行進二十裡,得知楊業兵敗,為保全軍的百姓周全,沒有去救援,全軍退走。
楊業自晌午力戰到傍晚,且戰且退,終於退到陳家穀口,卻未見半個宋兵的影子,乃頓足垂胸,拊膺大慟,再率部下力戰,身上受傷十餘處,士卒戰死殆儘,楊業仍然手刃數十乃至上百敵兵,因其馬重傷不能行,藏匿於深林之中,被契丹將耶律奚底一箭射中,落馬成擒,其子楊延玉、部將王貴儘皆戰死。
楊業被擒後,遼將敬其英雄蓋世,前來勸降。
楊業道:“皇上對我甚厚,我一直以來想通過殺敵捍邊來報答知遇之恩,如今,被奸臣嫉恨,逼令赴死,導致王師敗績,真沒有麵目去見皇帝了。”於是,老英雄視死如歸,絕食三日而死!
...
楊業壯烈的赴死,究其責任在誰?不用說,主要責任就在監軍王侁。
潘美有沒有責任?有!但更多的是無奈。
王侁是監軍,監軍乾什麼?就是監視前軍統帥的。而且王侁雖是文人,卻略懂兵事深得趙二信任。
楊業和潘美是什麼人,一個是大宋第一降將,一個是大宋第一戰將。而且楊業綽號“楊無敵”,在趙二眼裡能力和危險是成正比。
當時仗已經打敗了,如果潘美和副將楊業聯合起來反對監軍,那回國的後果,會被彆人家潑多少的臟水,趙二怎麼對待他們?我們已經無法去揣測了...
潘美一生小小翼翼為官,當時,也隻能用沉默表達。就像當年,趙大問他該不該殺柴榮的孩子一樣,當時他也選擇了沉默。
沉默也是一種無奈的反抗。
後來,王侁怕彆人爭功,領兵離開穀口,恰恰說明了,當時在軍中誰在做主。
而得知楊業兵敗,他身邊還有幾萬百姓需要保護,他能不理智的去救人,他輸得起嗎?
但,不管什麼原因,見死不救是無法得到彆人認可的,潘美在軍中的高大形象轟然倒塌了。
潘美選擇屈辱的活著,而楊業卻選擇悲壯的死去。
事情過後,趙二把潘美連降三級,檢校太師變成檢校太保,繼續在邊疆執勤;王侁和劉文裕被徹底罷免,消職為民,一個流放金州,一個流放登州。潘美一年後恢複原職,並且加同平章事。
可見趙二是個明白人,知道哪個該死。
但是,潘美見死不救的名聲算是坐實了。
從元雜劇《八大王開詔救忠》和《昊天塔孟良盜骨》開始,潘美害死楊業的情節逐漸出現在戲文中。到了明朝,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楊家將演義》問世。
大宋第一戰將潘美徹底被黑化....
....
(隻針對一些讀者對文中所謂是不是演義的爭論,截取與本書有關的一段曆史進行戲說。文中大段引用了天涯論壇中壇有關於雍熙北伐的描述文字,蒼山不敢冒領,特此說明。)
Ps:若大家喜歡這種戲說曆史人物的形式,可加群(群號:492610427)與蒼山和書友們交流。
如果反響不錯,蒼山可以再寫一些其他人物的番外給大家品評,比如楊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