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剛愎自用(1 / 1)

在趙無恤宣布明年或者後年要征伐朝鮮,擒殺陳恒後,朝堂之上一片嘩然,重臣們紛紛出列試圖勸阻,但趙無恤心意已決,宣布此事就此確定,讓眾人散朝明日再議具體情形後,拂袖而去,剩下眾人麵麵相覷,猜測君侯這是怎麼了?

然而到了下午時,趙無恤得知,一些大臣依然不吃不喝地等在大殿外,希望他能召見。

“真是一堆頑石。”

出於無奈,趙無恤讓人賜食,同時讓他們吃完飯之後,一一入內覲見。

首先進來的,是相邦張孟談,他雖然孤身入內,但進來時卻變戲法似的從袖裡掏出了一份奏疏,正是告老在家的董安於匆匆寫了。請他帶進宮來的。

趙無恤皺著眉打開奏疏,卻見裡麵董安於寫道:

“老臣聽聞君上欲跨海而伐朝鮮,如五雷轟頂,人言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今老臣已食趙氏之祿三世,雖早已引退,但豈敢愛惜自身而不諫言?《司馬法》有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兵者凶器也,戰者危事也,故聖主不敢妄動兵戈,憂人力衰竭,恐府庫殫儘,懼社稷危亡。”

“昔日殷商帝辛好戰不已,以至於伐東夷而失國,是不修內政而一味攻戰之故也。周穆王遠討西戎,開土千裡,獲四白鹿四白狼而歸,然而穆王之後,周室國力衰竭,王畿分封殆儘,以至於六師疲敝,國用空虛,諸侯反叛……”

“陳恒,鼠竄盜寇而已,朝鮮,遐荒小邦而已,得其人不足以彰君上之德行,棄其地不足以損中原聲威。何必使中國之人疲憊,使男子不能耕耘田地,女子不能蠶織桑麻,而要扶老攜幼為君上轉輸糧秣?何必傾府庫財富,費舉國之力為君上打造海船?是故臣以為,朝鮮征之不如不征,使陳恒自生自滅即可……”

讀完之後,趙無恤合上了奏疏,緘默不言,張孟談則默默地等著他的回應。

過了半響,趙無恤冷笑道:“老相邦果然是老了,奏疏裡都是暮氣沉沉之言。新相邦,汝以為如何?也認為寡人不該征伐朝鮮麼?”

張孟談雖然是新上任的相邦,但也是四十多歲的人了,美須及胸,此時此刻麵對趙無恤的話語,他依然不緊不慢地說道:

“臣的想法,和老相邦一樣,如今趙國士卒無罪,君上卻想要驅使他們去北方寒冷之地,越過燕國、遼東討伐朝鮮,使得數十萬生民轉運輜重、糧秣,肝腦塗地,老父孤子、寡妻慈母送彆掩泣,此舉恐怕足以變動陰陽,有傷和氣,勝了還好,若是無果而返,甚至大敗而歸,必會讓國內生出不必要動蕩來,諸侯也會乘此機會擺脫趙國。為了區區陳恒和朝鮮小邦,如此大動陣仗,冒巨大風險,實在是不值得!”

“哈,新舊相邦倒是一脈相承。”趙無恤動怒了,他走到張孟談麵前,雙目逼視他道:“彆人不明白倒也算了,孟談你與寡人君臣二十餘載,難道你,也不懂寡人心裡究竟是如何打算的?真當寡人是糊塗昏君?”

張孟談一愣,他是聰明人,回憶今日殿上種種,尤其是孫武的突然出現和對征朝鮮之舉不置一詞,突然有所頓悟,沉吟良久後,不再多說,告辭而出。

然而張孟談前腳才離開,趙無恤更怕的那個人後腳就進來了,卻見已經滿頭花白的計然憋了一臉怒氣,邁著大步入內,他對趙無恤重重一拜,脫口而出道:“君上,征伐朝鮮,是亡國、毀家之舉啊!”

……

“太府令,你這是何意?”

見是計然,趙無恤頭有些疼,但還是得硬著頭皮應對。

計然舉起一冊數年來的上計說道:

“雖說黃池之會後,趙國整整四年沒打仗,但前年伐中山之役,動用了丁壯民夫二十餘萬,兵卒五萬,花了三個月時間才滅亡中山國。去年的北疆之役,更是動用了丁壯二十萬轉運糧食,車、步、騎五六萬人,也是前後花了大半年時間,才徹底犁庭掃穴,消滅東胡。”

“這兩場仗,雖然戰後都有繳獲,但花費的卻更多,尤其是滅東胡之役,幾乎使得北疆積蓄一空。然而君上今年依然不停,發三萬兵下河南,將成周一分為二,雖然動用兵費不多,但駐紮的糧食費用也不小。如此一來,四年和平時期的積蓄便花費得差不多了。君上本應該休養生息,然而如今卻為了陳恒和朝鮮,再動乾戈!”

他怒氣衝衝地用手敲打著上計的文書,裡麵每一筆財帛糧食,都是計然經手的,沒有誰比他更清楚趙國的上限何在。

“朝鮮與中原隔著大海,若是水軍攻伐,就必須建造無數大船,大海渺茫,風浪無期,勝負未知。琅琊之敗的教訓,難道君上忘記了麼?答應臣二十年內不興海軍,君上也忘了麼?而若是走陸路,更是萬裡迢迢,且沿途的荒蕪之地,根本沒有補給之處,五萬大軍過去,能走到地方的隻怕一萬都沒有。”

“就算是僥幸滅了朝鮮,是繼續讓箕氏做國君?還是化為郡縣?”

“倘若是前者,既然都和中原風馬牛不相及,陳氏朝鮮與箕子朝鮮又有何區彆?倘若是後者,趙國就不得不發兵戍守,少發兵則城邑必為穢夷所陷,多發兵則戍卒哀怨,人心不安。”

計然最後說道:“君上自稱是趙國百姓的父母,卻不垂惻隱之心,傾府庫有限的財貨錢糧,貪海北無用之地,國內百姓疲於轉輸之苦,一定會對趙氏失望,一旦失去了民心,則邦國的覆滅也指日可待,到時候,君上如何自安?枉君數十年聰睿,今日怎麼糊塗了?”

這些話,不但質疑他的這項命令有問題,更是直指他本人犯糊塗了。計然已經稱得上是強諫言了,趙無恤則剛愎自用地說道:“太府令莫不是以為沒有你同意,寡人就無法推動此次征伐了?”

針鋒相對下,趙無恤是不想讓步的,計然索性摘了頭頂的冠,扯下了腰間的印綬,揚起脖子道:“君上要征伐朝鮮,就必須要太府做出軍費的預算,恕臣無能,這份量入為出,我實在是做不出來!反正老臣也已經老了不中用了,君上若是另有高明,請讓臣卸任引退罷!”

“好!”

趙無恤一拍案幾:“印綬留下,人可以走了,從即日起,去辛文子太府令之職,這個計相的位子,讓陶丘的端木賜來做!孤既國家!孤的意誌,便是趙國的意誌,百萬臣民的意誌!伐朝鮮之議,決不容有異議!”

聲音如此之大,以至於在門外等候的張孟談等大臣聽得一清二楚。

而屋內,計然愣了一愣,有些不敢相信,但還是慘笑一聲後,放下了手裡的印綬,隨即朝趙無恤重重一拜,轉身離去!

整個過程,殿內的侍者眼觀鼻鼻觀心,腿肚子卻在發抖,從來沒見過君侯如此惱羞成怒。

隨即,趙侯的又一道命令下來了:“敢有再諫寡人伐朝鮮者,去其位!”

……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在有心人的散播下,是日,趙侯意欲征伐陳恒,渡海進攻朝鮮的消息不脛而走。

坊間傳聞,董安於、張孟談、郵無正、計然四位重臣齊齊反對這項亂命,卻都被趙侯訓斥,計然更是當場與趙無恤大吵一架,一氣之下辭去了太府令……

這件事在鄴城掀起了軒然大波,在不理解趙無恤為何如此剛愎自用之餘,眾人也開始意識到,趙侯此次跨海北伐是如此的堅決,絕對不是說說而已,任何攔路者都有可能被君上之威怒燒得一乾二淨。

“或許是對陳恒太過憤恨的緣故?”人們紛紛猜測,惱怒會讓人失去理智,君侯也不例外。

而在長樂宮內,太子趙恒也對此事急得上火,他本來打算冒死進諫,在得知計然也被罷免職務後,卻猶豫了。這時候君侯夫人樂氏也派人來勸阻他,讓他在此敏感時刻,莫要惹怒君侯,做了二十年夫妻,樂靈子還從未見過如此反常的趙無恤……

而且誰也不敢說這項決定,就不是君侯深謀遠慮想出來的,畢竟這麼多年了,趙無恤的決定很少有錯的時候。

一時間,朝野對此事噤若寒蟬,連之前持反對態度的董安於、張孟談新老兩位相邦都緘默不言了,十年來,趙無恤從來沒有什麼事是做錯的,君威之盛,隻要想定了的事情,無人敢觸其鋒芒,相權在強大的君主*麵前,也像一個羸弱的孩子。

唯獨計然回到家裡自己一個人生悶氣。

不過沒有人知道,董、張、郵三位重臣之所以不再進諫,是因為有趙侯各寫了一封解釋因果的親筆書信差人遞送給他們。而事發後當夜,一輛馬車也在宵禁時悄然駛入了計然的家中。

“豈敢讓孫子親自登門?”計然與孫武年齡相仿,二人雖然沒有太深交情,但他也不敢失禮,連忙到前庭相迎。

“老朽並非單獨而來。”孫武下車後,讓出了位置,隨從掀開車簾,竟是一身便裝的趙無恤走了下來。

趙無恤麵帶慚愧,對著計然行了一禮。

“今日讓先生陪著寡人演這一出戲,真是委屈先生了,隻是不知寡人演的昏君獨夫,到底像不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