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李超不得封王(1 / 1)

欽定分封諸侯名錄,這份名單由中書門下宰相們商議之後進呈皇帝案前。李世民翻看著這份名單,上麵的名字全都熟悉無比。

其實這份名單商議之時,他也幾乎都一直在場並參與。

大唐功臣很多,有太原起兵的元勳功臣,也有玄武門之變的功臣,還有曆年來為大唐東征西討平定天下的文臣武將們。

名單上有一百零八個名字。

一百零八,這是李世民最後拍板定下的。分封諸侯,不過過濫,過濫那麼分封就沒有了意義,顯不出朝廷和皇帝的恩賞。當然,也不能過少,那樣會讓朝廷和皇帝顯得寡恩薄情。因此,最終確定了一百零八諸侯。

最終選出來的一百零八諸侯,都是功勳極著者,也都是現有的封爵貴族們。

翻開名錄,列在第一的,就是李。

趙國公李,封地五百裡,推恩分封二百裡於父親、兒子等。

排第二的,是魏國公長孫無忌。

李排第一,是無可爭議的,玄武門有功,此後又多次立下大功,尤其是這次擊退了突厥人的數十萬大軍,更是功不可沒。但是第二名,李世民卻一度為難。長孫無忌能力很強,也一直以來都是他的心腹重臣,還是他的大舅子,但長孫無忌沒有軍功,出鎮朔方,還惹出了亂子。

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楊恭仁,甚至是蕭瑀和陳叔達這些宰相,也都是擁有大功,不過最終,李世民還是選了長孫無忌列在第二。

實封魏國公領三百裡地,封地在燕山北麓。

房玄齡和杜如晦功並列第三,都分封二百裡。梁國公領、蔡國公領,俱在青海湖西北。

這份功臣分封名錄,排在最前麵的,都是玄武門之變中的大功臣,然後是當年天策府的舊部心腹,早年太原起義的太上皇元佐,如裴寂、封德彝等雖也列入,但排名靠後,封地也各隻有一百裡。

甚至都不如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一乾武將,他們也還都是擁有一百八十裡地的諸侯。

諸侯們的封地,分布於大唐邊疆四方。大大小小一塊塊的分布著,將成為大唐的一個個屏障堡壘。

目光在名錄上停留許久之後,李世民拿起禦筆,蘸上朱砂,在名錄上寫上了一個可字。

把這份名單放下,李世民又拿起了另一份名單,那是一份宗室分封名單。

異姓功臣們分封邊疆,宗室當然也要封建。

本來朝中大臣們認為宗室應當與功臣們區分出來,功臣們分封領地,分封但不建國,而宗室則應當是封建,分封建國,並且不應當分封在秦漢舊疆之外。

不過李世民卻不想封建,更不想讓宗室子弟在中原直轄的州縣上封建。經過與宰相重臣們多日的商議,最終李世民拿了主意,宗室也和諸侯一樣的分封。

分封為親王領、郡王領,親王領三百裡,郡王領百裡,一樣要封在邊疆,各種待遇和諸侯們一樣。

要說區彆,就是朝中封爵的功臣無數,最終卻隻選出了一百零八個功臣分封領地,但那些宗室們,卻不論年紀、功勳,有一個算一個,都給他們分封,按爵位分封領地。

不過麵前的這份名單上,卻沒有海南王和海陵王兩個郡王的名字,李建成和李元吉,依然是相當敏感的,大家十分默契的把這兩王遺漏了。

在這份名單上,還有皇帝李世民沒有封爵的皇子,也有太上皇未封爵的兒子,這次也一並都分封爵位,然後授以領地。

李世民的兒子,將全都封親王。

但太上皇的兒子。

李世民猶豫許久,最終拿起筆,寫下一行字。

太上皇的那些兒子,全都封郡王,包括以前已經封過親王的,也都改封為郡王。這樣做雖然有點過於薄情寡恩,但李世民不想給這二十多個弟弟們都封親王。他的那個父皇,這兩年不知臨幸了多少美人,生下了一大群的兒女,李世民看著就頭痛。、

最終,李世民確定了宗室分封名單。

三十六位宗室諸侯。

皇長子承乾為太子不分封,李建成和李元吉沒人提,其它如李孝恭等,則都被列入功臣名單之中分封,李世民已經把李孝恭李道宗等宗室郡王,全都降為國公。

隻有太上皇、皇帝的兒子、兄弟,才能封王,其餘皆隻不能封王,這也是李世民新定下的製度。

以前太上皇時,羅藝這樣的割據梟雄,為了拉攏他們,也都分封為王,而宗室裡的李孝恭等,更封了許多王。

但現在,李世民把這些王都降為公。

這樣一來,異姓不得為王,羅藝這樣的外臣再不可能封王。而宗室非皇帝兄弟、兒子不得為王這條新規,也讓李這樣列入皇族譜序的賜姓大臣,以及如李孝恭這樣的宗室,也失去了封王的資格。

這一條當初頒出的時候,不少人都認為是直接衝著李去的,因為如今,也隻有李的功績,才有憑功封王的可能。

皇帝這是早早的就把這條路給堵了。

兩份名錄確定,李世民向後靠在椅背上,閉目沉思。

一次分封了一百四十四個諸侯,大唐的邊疆上,也立起了一個個的諸侯領地,他現在也不知道,這個做法,究竟是對是錯。

這些諸侯領將來究竟是能成為大唐邊疆屏障,成為大唐向外開拓的橋頭堡,還是早晚有一日,成為威脅中央王朝的力量。

想了一會,李世民還是覺得自己這一步沒有走錯。

李家已經在招兵買馬,招募工匠移民領地,一波領地建設潮就要開始。李家領地建設,都是自掏腰包,吸納走的,又大多是在中原地區的貧困百姓工匠,在中原缺田少地的人,甚至不少過去是賤籍工匠,部曲、奴隸等。

這些人離開中原,其實對中原來說,好處不少,中原人口密度減少了,田地也就沒有那麼稀缺。

另一方麵來講,李家花錢移民建設領地,充實穩固邊疆,這樣也成了朝廷的屏障。而且,李家領地建起來後,賦稅收入,朝廷是拿三分之二,拿的是大頭。李家領地建的越好,展的越富,朝廷抽到的稅收越多。

這一批分封過後,以後就不會再輕易大量分封功臣了,非大功不分封。

睜開眼睛,李世民從禦案上尋找了一會,找到一份折子。

這份折了,是六扇門的密報,關於火藥武器的。其中詳細的記錄了李在河東與突厥人交戰之時,火藥的使用情況。

李世民想不到,那個看似並不起眼的東西,並不僅僅是聲大,原來使用起來,居然有這麼大的威力。若是再加以改進研究,相信還能更厲害。

最讓李世民動容的,還是其中引用了火藥明者李的一句話,火藥如果用來攻城,效果更強。任何堅城,可隻要能靠近城下,在城下挖掘地道,然後把大量火藥埋在下麵,就算是長安、襄陽這樣的堅城,都能炸開一道口子。

李世民以前不相信這話,但現在看了火藥在樓煩關戰役的使用情況後,他相信了。

在戰場上,攻城部隊靠近城牆,挖個地道什麼的,這並不是什麼難事。本來攻城戰中,就有挖掘地道進攻的戰術,隻是那種戰術更加艱難,但用火藥,根本不需要挖通地道,隻要在城下挖坑就好,然後運火藥進去,密封,爆破,一段高大堅固的城牆就會被炸開。

李世民也是個統兵大帥,深知道一座堅城,想要純靠強攻,是非常艱難的。對於那種堅城,更多的是靠圍城,靠裡應外合,靠城中糧儘,靠守軍崩潰等。如唐攻洛陽,兩度圍攻,第一次圍了許久就無功而返,第二次也圍了一年多,還是靠圍城打援,斷了洛陽援軍,才迫洛陽主動開城投降的。

而如果有了火藥這種變態的攻城武器,那破城的成功率大大增加。

一座堅城,靠雲梯攀城搶奪城頭,非常困難。

但如果直接炸開一道口子,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就好比有人裡應外合打開了城門一樣。

有了火藥,什麼樣的城池攻不下?

李世民能想象到,當攻城部隊一下子炸開數道缺口的時候,守軍的絕望心理。

禁止諸侯領地護軍營擁有火藥!

李世民咬咬牙,打定了主意。不管是異姓功臣諸侯,還是宗室分封諸侯,武力都是一樣分配,每裡封地兩個護軍。

封地最大的李,也頂多一千護軍,他的封地還分成幾份,最大的一個,也隻三百裡六百護軍而已,如長孫無忌,也才三百裡六百護軍,秦瓊尉遲恭更隻有三百六護軍。

但李世民還是有些擔憂。

在對諸侯們的護軍營有了層層限製之後,他又加上了一條,禁止諸侯護軍營擁有火藥。

哪怕是李這個明火藥的人,也一樣不得擁有使用火藥武器。

諸侯護軍營軍官,必須由朝廷任命,護軍營的調動,必須先請示朝廷,然後有諸侯和領地內朝廷命官共同出示兵符,兵符合驗之後才能調動。

李世民長歎一聲,希望這樣一來,能夠控製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