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旱的厲害,可秋天的時候,大家還是懷著希望把種子種下了。
希望是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到了十月,地裡的莊稼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少了,隻剩下極少數靠著澆水活下來的。
並不是所有地都能澆水,許多少小河都早乾涸了,湖泊也乾涸了,原來邊上的水澆地也全是能伸進水的裂縫。許多地裡打的水井,也都乾枯了。現在能澆上水的,多是一些本來地勢較低的地方,水井還有些水可打。
再抗旱的莊稼,也不能沒有水。
看著莊稼苗一點點的枯萎,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心裡都很慌。今年秋已經歉收了,明年夏再絕收,一連兩季沒有收成,這日子怎麼熬?
冬天才剛剛到來,可大家卻已經感覺到今年冬天格外的寒冷,冷的徹骨。
李世民再次舉行了祈雨儀式,可折騰了七天,天天坐在祈雨台上,一坐一整天,最終也沒祈下半滴雨來。
百姓更加惶恐不安,到處都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言。
李世民瘦了許多,帶著萬分無奈,向天下臣民下達了罪已詔。
雨求了,罪已詔下了,但這些隻是做給天下百姓們看的,依然沒有半點用處,天繼續旱著。
最可怕的還在於,天冷了,蝗蟲沒了。
蝗蟲沒了,本來是好消息,可現在對於朝廷來說,這並不算是一個好消息。在這個秋天,中原關中山南各地到處都在捕蝗,有的州一個秋天捕到了數十萬上百萬石的蝗蟲,這些蝗蟲被拿去磨成粉,成為救濟糧的重要材料。
朝廷今年弄出來的幾千萬石救濟糧,蝗蟲在其中占了很大一部份,這種可怕的東西,成了救命的東西。
但現在,天冷了,蝗蟲居然越來越少了,有的地方甚至已經捕不到什麼蝗蟲了。
蝗蟲被吃光了?
李世民特意請了李超這個蝗蟲專家去詢問。
“蝗蟲哪去了?”李世民問,以前聞蝗蟲而驚懼,現在他這個皇帝卻在找蝗蟲。
“難道蝗蟲真的都被吃光了?”
蝗蟲當然不會這麼容易的被吃光,但蝗蟲的壽命並不長。
“陛下,蝗蟲的一生有三個蟲態,即卵、若蟲和成蟲。卵生活在土壤裡,不能活動。而若蟲又分五個齡期,也就是說要脫五次皮。脫皮前後一般不取食或取食很少,若蟲能走能跳卻不能飛,也不能交配繁殖。”
“等脫過五次皮之後,他們就成了成蟲子。”
“蝗蟲從卵出生,到成蝗交配繁殖,總共才需要一月左右,一隻成熟齡蝗一生能產卵兩百粒以上,最多能達到一千粒。”
李世民還是頭次聽到蝗蟲如此具體的資料。
“那蝗蟲的壽命有多少?”
“蝗蟲的壽命一般為兩到三個月左右,最多不會超過六個月。在我們中原地區,蝗蟲一般是一年兩代,但如果在嶺南等地,能夠一年三代。在更南的海南島等地甚至能一年四代。”
“因此蝗蟲也習稱百日蟲!”
李世民自己算算時間,今年各地的蝗災似乎也確實差不多百日了。
蝗蟲每年夏秋為繁殖季節,交尾之後把雌蝗蟲把產卵管插入三寸深的土中。隻要氣候適宜,蟲卵隻要半個月到二十天左右就能孵化。經過一個月,五次蛻皮後變為成蟲。成蟲能生活百日左右。
一年能有兩代。
現在天氣冷,蝗蟲卵不會孵化,他們會和蠶卵一樣,待明年天暖之後才會孵化。
秋天過去了,秋蝗也差不多百日命儘。就算沒被捕到的,也壽命儘,自己死亡。
這也正是如今蝗蟲大量減少的原因所在,今年秋各地的蝗災都是地方型,沒有形成席卷各地的大型蝗蟲遷徙群,一來跟氣候有關,二來也利益於朝廷今年各地推行的大規模捕蝗行動。
李世民本來都已經適應蝗蟲變成糧食了,現在蝗蟲突然說沒就沒了,他有些愁悵。
“沒有了蝗蟲,我們這救濟糧缺口就更大了,文遠,你說,拿什麼來代替沒了蝗蟲後的缺口?”
蝗蟲做糧食確實是不錯的,起碼蝗蟲之前那是捕之不絕,又不用自己飼養什麼的,天天田裡點火堆,然後拚命的捕就行了。
數量既多,還有營養。比起養豬養雞捕魚打獵,可是輕鬆多了。各地乾旱,豬也沒豬草沒菜可吃啊。馬上要到冬季,養雞鴨也要困難的多。
“陛下,如今之際,隻能讓未受災的江南、嶺南、巴蜀等地加緊向中原災區轉運糧食,其二,災區也得加強自力更生。”
“怎麼個自力更生法?災區現在赤地千裡,青草都看不到了,野菜都挖光了。現在連蝗蟲都沒了,如何自力更生啊。”李世民長歎。
今年受災的地方實在太多,形成了巨大的災區,所需要的糧食太多,各地籌集糧食困難,二來運輸更加艱難。
把災民遷出去,也是有限,不可能把災區的人全遷走。此次受災的可是大唐最精華的地區,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挖野菜、捕魚、打獵,把一切能吃的都收集起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超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眼看著過冬了,這個冬天會很艱難,可李超能想到的辦法也都想過了,現在能提出的,也就是組織百姓去挖野菜、捕魚打獵,然後等著各地的救濟糧運過來了。
“隻能如此了嗎?”
“還可以向有糧的地主們再和買一點,但這個得謹慎,如今不少豪強地主們都情緒不滿,再和買糧食,可能引發更大的不滿情緒,我認為應當先等等,起碼得讓局勢控製更好些再說。”
“現在隻能做更壞的打算,減少救濟糧定量,老人婦孺,定量標準降低些,那些參加以工代賑的青壯,可先維持原量。”
“到這個地步了嗎?”李世民無奈的靠到椅上。
“陛下,現在天氣轉涼,捕魚打獵,較易保存,算是個好消息。”
最終商討的結果,還隻能是如此。朝廷辦些募捐會,讓各地的豪強富戶們捐糧,朝廷可以給他們的先人追贈追封,甚至給這些捐糧較多的富戶們授勳。
暫時不再強行和買。
李超做為宰相,表示願意再向朝廷捐獻一萬石糧。
河北河南淮南等靠海的地方,官府多組織些百姓下山捕魚。靠江靠湖的地方,也是一樣,能捕多少魚就捕多少。
靠水吃水,靠山就吃山。
如山南這樣的地方,江河邊上就去捕魚,山腳下的就去捕獵。
那些婦女孩童,也要去弄野菜挖葛根等,總之儘量想辦法。
趕山也是捕獵的一種方式。
這是一種比較簡單但卻也挺有效的方式,以往山下的百姓,到了秋天的時候,往往就會組織趕山。
趕山,其實就是一種大型的圍獵。
需要很多的人手,大量的人,帶著狗,圍起一片山,然後不停的喊叫敲打,把獵物趕出來,然後包圍獵殺。
這種方式,多是獵野豬。秋天的時候,往往野豬很多也很肥,經常會禍害莊稼,於是大家聯合起來,趕山圍獵。
既去除禍害,當然也收獲肥美獵物。
現在李超也讓各地圍獵趕山,各地的軍府的府兵們也被組織起來,進深山圍獵,這等於把今年的軍事訓練項目,改成了圍獵。既不落下訓練,同時還能收獲些獵物。
李世民這段時間過的很不順,他打算也親自帶著禁軍去圍獵一場。
“去武當山圍獵!”
皇家圍獵,以前更多的是一種活動,甚至變成一種遊玩。不過李世民這次可沒有什麼遊玩之心,他真的是打算親自上陣去弄些獵物增加點糧食,起個帶頭表率作用的。
李承乾對於去打獵很有興趣。
皇帝在魚梁洲上的,給他建了一座東宮。宮城不大也不奢華,可卻困住了他。天天在父皇和母後還有一群弟弟妹妹麵前,扮演一個聰明睿智還穩重的太子,這讓他很不開心。還是在李超這邊,生活的最輕鬆,不用老是戴個麵具,李超也不會時刻盯著他的不足之處。
“老師,我以前聽你說嶺南之南,安南是一個富裕之地,那裡有肥美的河口平原三角洲,占城稻一年三熟。而且安南以南,那裡是一片相當於中原那麼大的地方,氣候濕潤,當地人隨便灑把種子,都不用怎麼耕作,都能收獲累累糧食,那裡的人從來不悉吃的。”
李承乾說到這裡的時候,眼裡放著光。
“老師,咱們何必去山裡打獵,咱們直接帶著軍隊去打安南,去打林邑啊,咱們直接搶他們的糧食,然後運回來多好。”
正校著弓的李超聽了不由的撲哧一笑。
太子的想法倒是挺彆出心裁的,甚至說這小子很敢想。
居然想著去搶彆人,很有開拓進取心啊。
“太子,你知道安南離此有多遙遠嗎?你知道要從安南運一船糧回來得多困難嗎?你知道為何嶺南要叫做嶺南嗎?南方雖大,但開發很少,路遠且難,不比北方這麼水陸交通發達!”
“老師,直接走海上啊,安南不是靠海嗎?大海上多平坦啊!”
“哼,大海平坦?大海最是凶險,走海上,得依靠信風,得有熟悉的水手和良好的海船,缺一不可,還得有好運氣。”
如今可是唐初,彆說嶺南沒開發,就是湖廣都還相當蠻荒。隻有長江以北地區,才是水陸交通網縱橫,南方,尤其是嶺南,那真的是道路艱難,甚至不比蜀道好走。至於要去安南搶糧,這不說搶不搶的到,就是搶的到,也很難運回來啊。
走海上?
現在海上商路可不繁榮,哪來那麼多的海船和水手?等把船造好,黃花菜都涼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