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節 講道理(1)(1 / 1)

張寄的脾氣,自然是又臭又硬。

若非如此,也輪不到他來做這個禦史中丞。

禦史中丞,在漢室的地位是僅次於三公,位在九卿之上的巨頭。

但自有漢以來,從未有禦史中丞能夠更進一步,爬到九卿或者兩千石的位置。

基本上曆任禦史中丞,最終的結局,都是很淒涼的。

譬如,北平文侯為相時,禦史中丞張璧就跟著北平文侯衝鋒陷陣,最終因為被牽連,而被罷官。

又如呂後時,禦史大夫周昌任命的兩任禦史中丞,都因為跟呂氏頂牛,而下場淒涼,其中一位甚至晚景淒慘。

但這並不能阻止,數十年來禦史中丞們前仆後繼的跟皇帝唱對台戲。

這是他們的天賦職責。

就像史書之上的晉國史官董狐一樣。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法律和製度就是如此。

皇帝或者外戚你想亂來?

對不起!

殺了我再說!

而跟後世不同,漢室數十年來的禦史中丞,全部都是出自黃老派和法家。

事實證明,不止儒家有清流。

諸子百家都有。

不過,黃老派與法家的清流跟儒家的清流,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不會去捕風捉影的亂噴。

禦史中丞們每次出手,都必然有著明確的目標。

他們不會為了反對而反對。

不過,這也是漢室的體製所決定的。

其實換了個儒家的人在這個位置上也是一般。

因為,假如你想捕風捉影,為了反對而反對。

那麼,皇帝的屠刀,肯定不會手軟!

區區一個禦史中丞而已!

老劉家連丞相,扶保社稷的大臣,都敢下獄!

你算個什麼東西?

想當年張釋之還名滿天下呢!

先帝一即位,還不得自動自覺的滾蛋?

鄧通富有天下,還不是要餓死?

所以,此刻張寄其實心裡也是忐忑的。

老劉家的皇帝,雖然曆來演技比較好,但真要惹毛了,不要臉皮了,那神仙也攔不住啊!

想當年,太宗皇帝被新恒平忽悠的團團轉,丞相張蒼和禦史大夫固爭之而不得。

最後,還是被太宗強行通過了黃龍改元的詔命!

雖然很快,新恒平就被人拔了底褲,證實是騙術。

但……

其實新恒平沒有被人拔掉底褲,可能事情還要好一些……

黃龍改元,自然半途而廢,太宗皇帝也洗心革麵,再也不談鬼神之事。

然而,丞相張蒼,禦史大夫、禦史中丞全部鞠躬下台。

持續長達十五年的張蒼時代終結。

今天他張寄爭的好,可能下場要好一點。

但一個不小心,就是回家種田,甚至封國被擼,從此變成路人的節奏!

然而……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吾輩執法大臣,豈懼生死?”

自漢以來,屈原大夫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士大夫貴族。

加之賈誼的早逝,更讓漢室士大夫從內心深處,生出根深蒂固的殉道情緒。

就像賈誼的《鵩鳥賦》中所言: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在不少人看來,自身是無所謂的。

反正遲早要死,不如以自身為燃料,用道理做原料,鑄造出長存萬世的真理之劍。

不過呢,在另外一個方麵,賈誼和屈原的書和詩賦讀多了,感同身受之餘,多半也難免會與這兩位大文豪一般,陷入不能自拔的抑鬱和困倦之中。

除非他們胸中的抱負和理想能夠施展,不然,很多人常常難以活過四十歲。

此刻張寄也是如此。

一方麵,他有些擔憂自己的腦袋和爵位。

另一方麵,他又感覺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真理不能得到堅持,天子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從而導致朝綱混亂,天下失衡。

到時候就真是百死不能贖罪!

死了也沒臉麵去見先帝和太宗。

隻能以發覆麵!

在這樣的心理情緒中,張寄出列,持芴對著劉徹拜道:“回稟陛下,確有此事!”

“乃尚書錄詔之事,有字詞,用之不對!”他附身拜道:“行文有誤,臣不忍陛下聖德蒙羞,故此駁回!”

這是很正常的。

在漢室,天子永遠不會有錯,假如錯了,那肯定是這個世界的問題。

至少,在大臣,在朝會上,必須如此。

除了皇帝可以自己悔改錯誤,其他人都不可能讓皇帝認錯。

但大臣們也得勸諫啊!

怎麼辦?

於是就出現了許多應對之法。

拿著文法或者語法錯誤說事是最常見的。

因為,中國文字的寫法多種多樣。

即使是古老的甲骨文,一個字,也有多種不同的寫法。

雞蛋裡跳骨頭,總能挑出錯。

即使真的沒錯,蘭台尚書們難道還敢來對質不成?

這套遊戲規則運行了幾十年,君臣之間早就清楚,對方要說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劉徹也不跟張寄囉嗦真要跟一個禦史中丞繞圈子,繞到天黑,估計也沒有用。

劉徹於是直接說道:“朕欲命名匠為官,以勸耕百姓,督導農事,諸卿可有異議?”

既然張寄要反對。

這是他的天賦職責。

沒有辦法,劉徹隻能想辦法繞開他。

在漢室,有一個地方通過的法律和政策,是所有人都沒有辦法阻攔和阻止的。

這就是廷議。

經過百官公議,文武百官列侯勳臣共商,得出的結論,就是皇帝都無法輕易推翻。

至於皇帝臨軒,親自主持的廷議通過的結論,更是可以成為維係數十年的國策!

畢竟,這是群體的意誌,是整個國家和天下的呼聲。

誰反對,誰就是賊子!

誰就是挑戰國家,挑戰社稷,挑戰宗廟。

肯定會被拉出去彈jj彈到死!

劉徹話音剛落,張寄立刻就拜道:“臣有異議!”

這也是自然的。

他不站出來首先表達反對,那就是言行不一,就是心懷叵測,就是故意給天子添堵。

罪該萬死,罪無可赦!

而禦史中丞,作為禦史大夫衙門的實際控製者,天下諸郡監郡禦史的大佬,他確有這個資格和能力,首先表達異議。

“卿請試言之!”劉徹站起來說道。

廷議的作用,就是拿來讓人說話。

不讓人說話的政權,是不能長久的。

劉徹也沒有傻到去乾可能沾染上‘獨夫民賊’名聲的事情。

事實上,在一開始他就打算跟群臣好好討論討論這個問題。

事情是靠做出來的,而道理是靠講出來的。

………………

微-信-公-眾-號:要離刺荊軻,求關注,求臨幸——(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