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節 雄心(2)(1 / 1)

司馬季主和司馬談,在做的事情,自然遠不止一個編纂新曆法。

事實上,劉徹早就答應和應允過他們一些條件。

司馬談,希望得到國家的支持,從而收集天下史料,將中國曆史,原原本本的客觀的,從軒轅黃帝開始,一直記錄到今天。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

沒有國家支持,沒有二三十年的努力,根本不可能做成。

曆史上太史公以莫大毅力寫出《史記》。

但事實上,史記其實沒有完本。

而且缺漏蠻多。

很多著名人物和經典故事,都沒有錄入。

但這不能怪太史公,他是以個人之力,拖著殘軀,數十年默默耕耘,才寫出來史記。

而對這個事情,劉徹自然很讚同。

記錄曆史,正本清源,這確實是一個國家應該做的事情。

至於司馬季主,劉徹答應他的條件是幫助他編纂一部《天官書》和《律書》。

而劉徹自然也鼎力支持司馬季主去做這個事情。

天官書,表麵上看是一種在記錄星辰之神的星相學家的書籍。

但實則不然,在中國,天官在很多時候,不是用在宗教範疇,而是天文範疇,甚至將深刻的影響中國的哲學和人文、地理。

舜曰: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在事實上,有關天文學的研究,在中國一直就是跟哲學、人文以及地理甚至執政者的執政策略,息息相關。

它甚至深入到了諸子百家思想核心之中,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統一整理和編纂一部官方的《天官書》確實是可以穩固統治,進一步強調劉徹的執政和統治合法性的。

至於《律書》,那就更了不得了。

自古王者製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律,律為萬事之根本!

對中國來說,律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律是十二陰陽律。

陽六律稱律,陰六律稱呂,是樂器的聲律之學。

這本身就已經很高大上了。

因為中國禮樂不分家,禮樂自古就是統治的王道核心!

僅僅是這個原因,就足以讓統治階級不得不去慎重對待。

更彆提,廣義上的律,無所不包。

它是天地星辰萬物萬事運轉規律的體現,是法律法令政策的一個投影。

所以當年漢室初立,劉邦在稱帝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祭祀兵主蚩尤,第二件事情是論功行賞,第三件事情是命令蕭何‘次律令’。

最明顯的一個舉措,就是廢棄秦朝的聖數十二,改用五。

這很關鍵,表麵大漢帝國跟大秦不是一路人。

除此之外,日月五星二十八舍,在傳統的學術界看來,是天地所以運轉正常的關鍵,是誕生世界萬物的關鍵。

這就給了劉徹一個鑽空子的機會,一個摻雜私貨的機會。

所以,劉徹在跟著兩位長者聊了一會後,故意借故支開了司馬談和其他人。

隻留下他與司馬季主,獨坐室內。

“陛下,可是有什麼要是,需要老臣效死?”司馬季主當然不傻,自然知道劉徹把其他人全部支開,甚至還將他的親信扈從都支開,肯定有事情,而且是了不得的事情要他去做。

所以他立刻拜道:“倘臣能做到,既請陛下吩咐!”

劉徹望著司馬季主。

沉吟片刻,然後從懷中取出一張被珍藏許久的薄薄的紙張,遞給司馬季主說道:“煩請長者未來編纂《律書》之時,將此中之文表,也想辦法記錄進去……”

司馬季主接過那張薄紙,看了看,有些不明所以,但仔細觀察了之後,卻跟見了鬼一樣的看著劉徹。

良久,他才問道:“陛下,此物何來?”

劉徹笑了笑,指了指天,道:“天之授也!”

“老先生不要激動……”劉徹笑著告訴他:“先生隻需要在未來編纂《律書》之時,將此中文字附錄於任意一個地方,哪怕是角落也可以……”

劉徹望著司馬季主目光灼灼。

這張紙上寫的東西,在現在來看,是一派胡言的。

甚至可以說是大逆不道的。

但劉徹知道,在未來,它必然成為指引中國自然科學和物理化學飛躍的一盞指路明燈。

這也算是劉徹這個穿越者,留給子孫後代的一個金手指。

它的名字叫做元素周期律。

當然,不是完全體,甚至可能有很多錯誤的。

畢竟,幾十年了,學校裡學的東西,基本上還給老師了,還能記得的也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規律。

然後將這些東西和預言的元素周期規律,用現在的人能理解的文字進行闡述。

譬如同一周期內的元素,隨著原子序數遞增,其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用的是:凡五行之物,其陽遞增,則其金遞減,他行遞增。

反正用的就是儘量能夠讓人理解和領悟,但暫時看不出來的文字。

隻要等到後世,中國的科學技術進步到足以發現微觀世界,並且進行探索時。

這些文字肯定會變成一個金手指,將大大減少後世人民探索真理時付出的時間和代價,更可成為指路明燈。

當然了,為了防止後世的人,發現不了這篇藏在律書之中的文字,劉徹還準備了後手。

他在未來會留下一些遺詔,一些啟示性的文字,暗示彆人。

就像海賊王的那句名言:想要我的財富嗎?

那就去找吧!

我把他們都藏在這些地方!

仔細找,一定能找到!

一個海賊王留下的寶藏預言,就讓整個海賊王世界都為之沸騰。

那麼,一個聖王,一個時代開拓者的財富,會有多少人去尋找?

劉徹不知道。

但從秦始皇求長生不死藥後,後世多少帝王孜孜以求,明知道是條死路,還拿著鐵頭功去撞就可以知道。

反正,劉徹知道,一定會有無數人尋找和研究他留下的文字和暗示的。

這就是他對後世的雄心。

給後人留個外掛,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能夠在最快速度,尋找到科學的大道。

從而真正將這個國家的文明提升到所有其他民族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