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猶豫(1 / 1)

將血 河邊草 1561 字 25天前

(感謝書友hata625的打賞,多謝支持,三更了,阿草努力中。。。。。。。。。。)

折彙率領六萬大軍,糧草無憂之下,輕取龍州。

這個時候,他麵臨兩個選擇。。。。。

一個是沿古長城向東北進兵,直取橫山城,另外一個,則是沿古長城向西南進軍,兵發洪州,過洪州之後,經烏延城,繞過橫山,沿長城西進,取鹽州。

到了鹽州之後,前麵是大片的戈壁灘,過了戈壁灘,便能與中路大軍彙合在靈州城下了。。。。。。。

很容易就能做出的選擇。

因為西進之路太過遙遠,還要經過大片的戈壁灘塗,糧草飲水完全跟不上,這樣的進兵路線,自古以來,也沒有過。

於是,大將軍折彙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便留下一千兵馬駐守龍州,自己則率兵沿著古長城直取橫山城。

守衛橫山城的不用問了,此地向為橫山諸部所有,多年以來,銀夏的糧草,都是經過這裡,運往橫山之內,供橫山諸部享用,駐兵這裡的正是享譽西北的步跋子。

在折彙想來,這應該是一場苦戰,也做好了攻城的準備,六萬鎮軍精銳以及軍中的攻城利器也給了他信心。

但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樣,橫山城此時空虛無比,隻有三千左右的西夏兵卒駐守。

折彙大喜,在他看來,定是祥佑軍司將橫山守軍調往了東邊銀州。不過大喜之後。也有些疑惑。既然西夏人能料到秦軍首攻之地乃銀州,就不會不防備秦軍分兵才對。

於是,折彙並沒有急著率部攻城,而是派出探馬,四處打探,甚至進入橫山外圍,觀瞧橫山諸部動靜。

結果是令人安心的,左近並沒有任何大軍駐紮的痕跡。

這個時候。折彙與眾將商議,得出了結論,西夏左廂軍司為免腹背受敵,將兵力都集中在了銀州方向,在那裡等待秦軍與其決戰,折彙甚至可以想象,西夏左廂軍司最精銳的人馬應該在北邊,應對草原人的進攻。

這樣一來,西夏人的布置也就有了解釋,屯兵一處。不給秦軍各個擊破的機會,為了這個。甚至於放棄了橫山這樣的戰略要地,要知道,過了橫山,秦軍便可威脅祥佑軍司駐地,在西北方向,又是西夏東南另外一座重鎮夏州。

這個時候,折彙再無任何猶豫,立即率兵攻城,一日間,克橫山城。

駐兵橫山城的大將軍折彙,欣喜異常,笑喟諸將曰,種將軍用兵未免虛怯,還欲與我合兵一處,與西賊決戰於銀州城下,此非正合西賊之意乎?而今,我等領兵直插西賊側後,令西賊首尾難顧,已得先機矣。

西軍眾將此時也是歡喜,這次功勞看來不小,於是附和之聲一片。

探馬的回報,也和折彙想的差不多,祥佑軍司駐地石州空虛異常,石州已然近在咫尺,折彙哪裡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立即率兵直取石州,兩日見克石州城。

這個時候,實際上,秦軍已然對西夏大軍形成了包夾之勢,戰略形勢確實大好,也許隻需等待時日,西夏大軍也便不戰自潰了。

而同時,大將軍折彙誌得意滿之下,又一個香餌出現在他眼前,夏州。

夏州古名統萬城,赫連勃勃曾於此稱夏王,也是黨項羌族的發源地之一,黨項羌的祖先,曾稱夏州節度使,並助唐兵平黃巢之亂,收複大唐都城長安,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黨項羌的老祖宗被賜姓為李氏,也就有了黨項李氏一脈。

夏州,銀州之間,沃土千裡,是西夏東南重要的糧食產地。

如果秦軍能攻克夏州,那麼,秦軍便能繞過橫山,與中路軍產生聯係了。

當然,最讓折彙心動的還是,拿下夏州之後,大軍輾轉騰挪的地方也就大了,一麵可視銀州西夏大軍動靜而在合適的時候與種燧合兵,破西夏大軍於銀州城下,一麵也可觀望一下中路的情形。

實際上,這才是最誘人之處,伐夏功勳,幾乎儘在中路,這個毋庸置疑。

趙柱國。。。。。。。黃口孺子也,靠先帝寵信而有今日,想到那個趙家小兒如今能實實在在壓在他折彙頭上,折彙心裡便是一陣陣的刺痛和惱怒。

實際上,他與趙石結怨,深究起來,卻是十幾年前的舊事了,種氏七娘,折彙一直歆慕已久,幾經波折,眼瞅著種氏頹敗衰落,種氏那個倔強的老家夥定不能再抗拒與折氏嫡支聯姻的誘惑。

就在這個時候,趙石橫空出世,趁平蜀之際,與種氏眉來眼去,竟是直接來了個橫刀奪愛,讓他折彙徹底淪為長安豪門間的笑柄,那時他遠在潼關,聽聞此事之後,怒發如狂。

不但恨一個黃口小兒,膽大包天,竟然敢跟他折彙相爭,更怨父親兄弟們,不能阻了這門親事,讓他折彙成為旁人口中的笑柄,那時,他更後悔的是,沒趁這個寒門子東征的時候,將其除去。

之後折木清對趙石的賞識,更是如同火上澆油一般,讓折彙記恨在心,若沒有他在其中作祟,趙石入折氏府邸看望病重的折木清的時候,也不會受那般冷遇。

時至今日,說那麼多其實也沒多大用處,這麼多年過去,兩位大將軍實是結怨已深,更何況,不久之前,折彙次子也因趙石而死,他自己也被從河洛軍前調回,轉而任延州指揮使,形同貶斥,這就是死仇了。

而今他率兵駐於石州,若能西進拿下夏州,那麼也許就有那麼一點可能在中路軍兵疲之際,搶先攻陷西夏都城興慶,這個誘惑真的是太大了。

於公於私,折彙都覺得,這是老天爺給他的機會。。。。。。。。。

當然,他也是領兵多年的大將,並不會魯莽行事,他先要做的就是,說服麾下眾將。

為此,折彙除了將拿下夏州的好處與眾將說了個明白,更是將朝中一些隱秘之事,說於眾將來聽。

折氏雖世代從軍,但在朝中,耳目也十分靈通,這就是百年將門的底氣,旁人不知道的,他這裡都清楚的很。

朝廷有意整編西北鎮軍的事情,雖然還未明說,甚至也還沒有人明麵提出來,但折彙這裡已經收到了風聲,之後眾將去留,以及他這位大將軍該如何安置,都關於利害,他又怎麼能不留心?

若是平日,折彙也沒多少辦法可想,最多,隻能是在朝中活動,為自己弄個好職位罷了,樞密使,或者兵部尚書,都是折彙爭取的目標。

當然,這麼一來,也就顧不上照看西北鎮軍中的諸多將領了。

而伐夏之戰,卻給了他甚或是西北鎮軍一個機會,戰後如何,是不是能大聲說話,到底看的還是戰功,這個在大秦這裡是毫無疑問的。

建功越多,之後安置越是優容,折彙將這個與當前之戰聯係起來,與眾將分說明白,立時便激起了眾將爭功之心,效果十分不錯。

但這麼一來,首尾也是不少,朝廷政令沒出,西北鎮軍這裡先有了流言,追究起來,根本躲不過去,尤其是在軍中,處置起來將非常之嚴厲,擅泄機密事,在軍中五品下的將官,都得是斬立決,落在他這個大將軍頭上,也將十分不好受。。。。。。。。。。

不過,現在是伐夏之戰的戰場之上,隻要能立下殊功,在功勞掩蓋之下,許多事情便會迎刃而解,朝廷不可能因些許流言而降罪於功勳赫赫的大將軍,說不定,為安西北鎮軍之心,還要重用於他。

折彙在這個上麵算的明明白白,也給眾將許下了承諾,這般一來,西進攻夏州之議,順利的為眾將所接受。

折彙也清楚,一旦大軍西進,糧道也就拉的越來越長了,而左廂軍司會不會趁機來攻石州,切斷大軍糧道,也就成了唯一需要擔心的事情。。。。。。。。。

要不要知會種燧一聲,讓他看顧好大軍後路?

想到這個,折彙有些頭疼,隨即,他便將此事拋到了腦後,與種家間隙已深,種燧斷不會拖住西夏大軍的同時,還要保證其糧道,讓他連連建功,自己卻毫無收獲,說不定,還要來信讓他不得西進。

那般一來,一旦種燧在銀州吃了敗仗,戰後則有的是官司可打了。

這個時候,折彙有了猶豫,後路定要安全無憂,這個不用多說,伐夏之戰最重要的就在糧道上,於是,折彙在猶豫中駐兵石州,開始加緊打探西夏左廂軍司的動靜。

這個時候的折彙是無比矛盾的,一麵想著草原那些胡人騎兵能快些出現,一麵又不希望他們出現在戰場上,因為那樣一來,銀州大捷將不可避免,西夏人不可能在三麵環攻之下,還能守得住銀州。

那樣一來,西夏人必定突圍,向哪個方向走,想都不用想,定是向西突圍,而他駐兵石州,正擋在西夏人的退路上。。。。。。。。。(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