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武學
“大人是要去武學教授學子?這些條陳是給折大將軍看的?”陳常壽皺了皺眉頭,接著道:“據惜身所知,大人這些條陳與朝廷規製不合啊,武學乃皇上和大將軍依禮部國子監所建,生員多取軍中將門子弟,都是身有官職爵位之人,想要一視同仁恐怕……
再有,將門子弟自少時便習文練武,兵書戰策,馬步韜略,各個都是自成一家,這些人家將子弟送入武學,多數還是看重入武學之後,便可自稱大將軍門生這一條上,至於真想在武學中學到什麼的,恐怕不會太多……。”
也不等他說完,趙石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這無非是說在武學上耗費心血實在無益,一來規矩是朝廷定下的,改起來麻煩不說,牽涉也多,二來嘛,武學中的學子不過是在武學中走個形式,去管教這些人,得罪人是一回事,對自己也絲毫沒有好處,文人說話,總是彎彎曲曲,也虧是趙石經曆的事情多了,不然依照以前,還不定能懂其中的含義。
不過陳常壽卻是不知,這武學建立之初,其中條款規製設立他卻是多有參與的,當初也是正德皇帝有感軍中將領威權過重,又逢慶陽府兵變,朝廷大將心懷叵測於前,援軍眾將紛爭於後,實是讓朝廷感到了這些大將們的威脅,這才起意設立武學,其中極力推動者,便是當今皇上了。
不過這幾年朝廷風波不斷,景帝登基之後,朝廷又開始用兵於外,朝廷上下都將眼光放在了兩場戰事上,估計設立武學的初衷已然沒有幾個人記得了。
說來也是可笑,當初設立武學是為了製衡朝廷大將。而如今呢,武學卻成了那些將門子弟鍍金的所在,更為可笑的是,武學山長折木清更是大秦將門的代表人物,而武學之所以有今日的規模和名氣,卻和屬意創立武學的當今皇上並沒太大地關係,卻成了折木清的心血所在,這樣一筆糊塗帳。要是細算下來,估計便是景帝李玄謹也要哭笑不得的。
按照當初趙石的想法,京師武學將是一個範本,就像是後世的中央軍事學院那樣的存在,之後再在各州府設立分支,就像是如今的科舉製度一般,以保證寒門子弟能進入軍中為官,這樣的體製一旦確立下來。軍人地權力將得到空前的加強,而其中多了這些寒門出身的將領,大秦各大將門想要生存下來,就要適應這樣的潮流,不然一定會被壓個粉碎。
這樣一來。軍隊的膨脹將不可避免,最後將成長成怎樣一個怪物,這麼長遠的事情,趙石是不會去想的。至於能不能保證大秦千秋萬代,趙石壓根就沒想過這個。
畢竟軍隊和官場也差不了多少,自古以來便有派係之爭,南方人和北方人,學院派和野路子出來的,強硬地鷹派和溫和的鴿派等等等等,想讓他們都聽上麵的,估計比登天還難。一朝一代更迭,軍隊出了問題並不是其根源所在,,而是各個方麵的因素的綜合作用地結果,這種深奧的問題也不是趙石能想明白的。
不過這些都隻是存在於他的腦海之中,如今地情形是武學雖不乏人問津,但朝廷的關注卻明顯漸漸在減退,可以想見的。等大將軍折木清退下來那一刻。估計武學也就會回到原來那種半死不活的境況中去了的。
如今他無事可做,卻不如投入到這樣一件事情當中去。成敗如何,他不知道,不過結果到是想過的,成則為軍中培養一批軍官,這是軍隊必須的東西,至於武學能不能發展成後世那樣繁盛的所在,他可沒有那麼長遠地見識,也沒有那樣的決心,敗也沒什麼大不了,他並沒有想著流芳千古,更不會以救世主自居。
說起來,他雖然來自後世,但要的東西和這個時代的人也沒什麼分彆,無非就是四個字,權勢富貴而已……
和陳常壽自然不會說及這些心裡話,而是淡淡道:“軍中的事情你不懂,武學是一定要辦的……”
不成想陳常壽沉思了一會兒,眼睛一亮,卻是笑道:“還是大人看的遠,惜身自愧不如。”
“哦?”趙石有些納悶他到底明白了什麼,難道這人當真有神鬼莫測之機,能看穿彆人心中所想?
陳常壽眼睛閃著亮光,來回走了幾步,才笑道:“大人這是要考量惜身?如今大秦正值用人之際自不必說,我大秦地處西北百年,枯守一隅之地,隻征伐後蜀,便已經傾儘國力,川中平定之日,我大秦遽然擴土倍餘。
雖乃大秦曆代所未有之豐功偉績,然這大好之山河,百萬之生民,卻需多少良才乾吏牧守之?
又需軍兵幾何,良將幾何?到時恐怕陛下就會記起武學來了,武學之生員大用當然可期,此時為其師長,異日或有……”
趙石算是聽明白了,這位是個典型的實用陰謀論者,什麼事情到了他地嘴邊,都要轉上幾個彎子。
就如後世地一些著作,經後人之口,也不知多添了多少引申出來的意思,事雖不同,意思卻是差不多。
看著身旁這個家夥還要滿臉興奮敬佩地說下去,趙石臉色也有些紅,擺了擺手道:“明日派人把這個連著我的拜帖都給大將軍那裡送去,就說我後日前去拜訪,望大將軍撥冗一見。”
“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