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琴史(5)(1 / 1)

琴帝 唐家三少 332 字 27天前

繼續給大家增加點古琴的知識,嗬嗬,兄弟們,小三需要你們的推薦票。今天晚上5點和8點一共還是2章。

——————————————————————————

東晉顧愷之(約公元346-407年)所繪《斲琴圖》中有兩種古琴,它們也都是全箱式,雖琴身出現了額、頸、肩等區分,但圖中兩種古琴造型仍與宋漢彈琴俑大體一致。這一樣式的琴體還見於河南鄧縣北朝彩繪畫像磚墓出土的《商山四皓圖》,說明古琴初見於東漢的這一形製,一直保留在東晉南北朝時期。陝西三原唐初李壽墓線刻壁畫伎樂圖中,有抱琴、彈琴圖像各一,琴式則與《斲琴圖》中琴基本相同,可以看到一種傳統的古琴式樣是會延續很久的。

南京西善橋等地南朝齊、梁大墓磚印“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壁畫山的琴,具備全箱式特點而又呈現為新的樣式,即音箱從東晉的內收弧形項的長條形,發展為方頭、闊肩、收尾形態,這種樣式的音箱能進一步改善琴的音響效果。

琴徽的出現大約早在西漢前期稍晚,即公元前二世紀上半。西漢枚乘(?-公元前140年)的名賦《七發》,曾提到用龍門之桐製琴,用野蠶之絲製弦,並以“九寡之珥為約”。從上下文意看,用珥做的約,本是箭靶的中心,這裡相當於徽。更明確提到徽的是晉嵇康(公元223一262年)《琴賦》“徽以鍾山之玉”這句話,但徽數則不詳。

有徽之琴的最早圖像材料,見於考古發現的南朝齊、梁陵墓磚印壁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中,嵇康和榮啟期所彈之琴,琴麵外側均列有十多個明顯的琴徽。可以認為,全箱式琴體和十三徽的定製,年代約在東晉或稍前,下限至遲不晚於南齊初年,即公元五世紀九十年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