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9章 癸字卷 建言,人事再布局(1 / 1)

數風流人物 瑞根 1560 字 25天前

第2579章癸字卷建言,人事再布局

永隆五年和永隆八年這兩科其實有很多交織的,很多都是青檀書院或者其他書院的同學,隻不過永隆五年發揮不夠好,所以又在永隆八年大放異彩。

對於像齊永泰這種地位的人來說,永隆五年和永隆八年相差三年,關係都不大,隻要在他心目中能留下一點印象,就算是成功了。

“齊師,其實真正有本事的可不止這幾個,隻不過有些尚未綻放出光彩來,吏部那邊還是太過於看重資曆,我倒是覺得資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還是看其在某一段經曆上的表現,不能說你碌碌無為地在某一段任上熬了幾年,就認為你有功勞了,經常有人說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不太讚同,……”

馮紫英的話把齊永泰逗得笑了起來,“怎麼,我記得上一次你就給了我一篇‘考成初探’,嗯,談了一些關於官員業績的考評、督促和比較的想法,有些新意,但有些不太符合實際,怎麼又有更多的想法了?”

“嘿嘿,齊師,我人年輕,喜歡想事情,大周的局麵,我看不慣,就要琢磨怎麼來改變和改良,雖然說大周立國也就百年,但是沿襲著前明的舊製,幾乎沒有太大變化,陳腐氣息很濃,好在內閣這一塊上和前明已經有了一些改變值得欣慰,但是從從整體吏治考評來看,仍然陳規陋俗充斥,基本上對地方的治理缺乏較為合理的依據,隨著時代的變遷,需要改進改良的地方很多,……”

見馮紫英說得認真,齊永泰微微皺眉,“看樣子你是真有心了,也罷,有什麼想法,你擬一個拿給我看看,君豫這邊,我有意讓他在地方上鍛煉兩年,就入吏部,……”

馮紫英點頭認可,“君豫兄性格沉穩,做事踏實,我也給他在這方麵有過溝通,他也比較讚同我的一些觀點,堪當大用。”

練國事算是和馮紫英在一些觀念上較為投契的了,或者說因為二人私交一直很好,來往密切,受馮紫英的思想觀念影響很大,漸漸接受了一些現在很多人還沒有辦法接受的觀點。

在這一方麵,馮紫英尤為注重。

比如範景文和賀逢聖,從二人最初下到順天府當知縣開始,馮紫英也就有意識地將自己的很多觀點和理念向二人灌輸,尤其是在地方上的施政理念上。

為官究竟為何為官?如何為官才是最符合本心本意?

這個問題馮紫英與範景文、賀逢聖、鄭崇儉、吳甡以及王應熊、方有度等多人都探討過。

立意可以高遠,但是落實到地方施政上,作為知縣知州知府,又該如何做?

傳統的賦稅、訴訟、教化、治安這應該是朝廷對一地父母官的最核心要求,而考核的標準就是士紳民意的評價和上官的認可度。

在馮紫英看來,賦稅,就是要替朝廷收取的稅收,這的確是政府的核心事務。

訴訟在現代社會略微有點兒邊緣化,但在這個時代一定程度是和治安、教化連為一體,教化不好,治安不靖,訴訟必多,在馮紫英看來這幾者的確有一定聯係,但是其中一些更重要因素卻被排除在外了。

比如食不果腹而賑濟無力,比如苛捐雜稅或者租賦過高、勞役過重導致民眾貧苦不堪,比如由於生產力低下或者基礎設施的不修導致的災情放大進而使得民眾稍有遇到旱澇病等天災人禍就難以為生,比如士紳宗族力量的強勢導致對普通民眾的盤剝壓製增大,這些因素卻都或多或少被忽略了和不受重視。

這種情況是普遍現象,但是從朝廷到地方官府都沒有認真仔細的進行分析過,這裡固然和士紳壟斷話語權有相當大關係,但是隨著生產力發展,工商階層的不斷擴大,社會階層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那麼馮紫英覺得這裡邊就有文章可做了。

順應潮流是為官者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根本要素,你做不到這一點,隻會碰得頭破血流,或者被潮流卷走。

馮紫英在和幾個同學的溝通交流中也不斷提到了為官者當與時俱進,明確當下地方治理最核心的幾個問題,首要問題仍然是民眾的果腹糊口問題,解決民眾的生存生計問題是任何一個地方官的首要任務,倉廩足而知禮儀,這句話永不過時,那麼無論是在順天還是在陝西亦或是在南直隸,相當大一部分民眾貧苦問題是導致地方治安不靖教化不修的根源,抓住這個核心,那問題就能解決大半。

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馮紫英給出的對策就是因地製宜搞好調研,用科學合理的多渠道方式來謀求解決。

比如在陝西,工商短期內難以發展的地區,那麼就是糧食生產,土豆番薯的推廣,農田水利建設的跟進完善。

比如在順天府和南直隸這邊,既要考慮最窮困那部分人的糊口,也要考慮相當大一個群體的生計,這個生計不簡單是糊口,而是尋求在糊口之上更好的生活,那麼發展工商、運輸貿易等行業就是必經之路。

說穿了,馮紫英就是把自己前世中扶貧和發展經濟的一些套路用在了這個時代中。

萬變不離其宗,隻有廣大百姓富足了,一些有產者可以謀求更富裕更高層麵收入了,那麼這個時代潮流就算是確立起來了。

當然馮紫英也清楚這個道理其實簡單,很多人都明白,官員們或許是因為朝廷考核機製的不合時宜,或者是囿於私利,或者是陳舊理念固守,在這方麵都很少顧及,或者方法不得當。

但馮紫英相信隻要把這個道理明晰化、具體化,乃至於用在最重要的官員考核機製上,那麼就必然可以得到改觀。

偌大一個大周王朝,在已經進入十七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時,在西方正在千帆競渡掀起大航海時代之後殖民狂潮時,大周政策隻需要稍稍有一些變化,都能帶來更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會反過來刺激朝廷做出更多的改變,形成良性循環。

當初對東番的拓墾不也是反對聲一片嗎,但再來力排眾議甚至用商人直接去解決問題和朝廷撇開的條件下推動的東番發展,現在不就結出了碩果麼?

朝廷現在都迫不及待地去設府立製,要納入福建管轄了,甚至憧憬著帶來的賦稅增收了。

同樣的情形在蝦夷,在呂宋,甚至在舊港,朝中的風向不也發生了變化麼?

所以馮紫英覺得在這方麵的培養出一批誌同道合的同誌,營造出一個更利於這些理念推廣普及這些思想理念的環境氛圍,也是當務之急,隻不過自己現在不得不趕赴遼東先解決燃眉之急,所以這方麵的事務必須要有人來做,而齊永泰要用練國事到吏部,那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除了這一批同學之外,像自己在順天府在陝西用起來的一批人,馮紫英也在不斷地通過交談和書信的方式來給他們灌輸和督促。

或許他們有些人還不太接受,但是礙於自己的麵子也會做一些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但馮紫英先不更新隻要他們看到這樣做下去的好處,一方麵是百姓生計的確得到改善,官聲提升,一方麵是朝廷日益重視和、認可在這方麵做出的政績,那麼的思維觀念也會隨之而改變。

“齊師,大章其實在陝西乾得很出色,當時讓他回來,到兵部任職,也算是一個曆練,我覺得吏治這方麵的改良,除了吏部,都察院這邊亦不可少,所以我覺得不妨讓大章到都察院也曆練一番,……”

齊永泰瞥了一眼馮紫英,“你現在是都察院右都禦史,景秋現在不太管事,可能下一步他也要卸任,你可以和他好好談一談嘛,哪怕你要走遼東,但是你畢竟也是右都禦史,不過我建議你讓大章在兵部多呆一段時間,他才是一個員外郎,去都察院怎麼安排,難道直接擢升僉都禦史,躍升三級?我就是首輔也做不到,……”

都察院的都禦史正二品,副都禦使正三品,僉都禦史正四品,鄭崇儉到兵部一個員外郎從五品,到都察院勉強能升正五品,也就是他在陝西鳳翔府當同知的級彆,但現在是京官。

他回來降一級已經是很難得了,一年時間恢複正五品就是特殊重用了,要升正四品,朝裡邊得鬨翻天,齊永泰也壓不住。

“那我有意讓大章跟我去遼東曆練,……”馮紫英若有所悟。

齊永泰微微頷首,自己這個弟子還是一點就透。

去遼東立下軍功,文臣因軍功而擢升就很簡單了,馮紫英在遼東當主帥,讓鄭崇儉在遼東乾幾年,要給鄭崇儉分潤點兒功勞,再簡單不過,屆時再讓其回都察院,安排一個右僉都禦史,也就說得過去了。

“兵部去人也很正常,你本來也需要安排一些人和你一道過去,你自己提出來就行了。”齊永泰輕描淡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