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3章癸字卷精心計算,跌倒吃飽?
對於賈雨村的登門馮紫英也頗感詫異。
這家夥不是昨日才來了麼,怎麼今日又來了?
再說走得近乎,也不至於這般殷勤吧。
但不得不說嗎,李玟李琦姐妹入住自己後宅,使得賈雨村一下子就覺得有些揚眉吐氣了一般,對自己的態度也有些不一樣的變化。
似乎因為這個因素,就自認為他成了自家人了。
馮紫英也咂摸了一下這其中的道理,好像也沒錯,連女人的事情都能替你安排妥帖了,還不算麼?
雖說這不完全是他在中間使勁兒,但是能做這種事情,好歹他還是金陵知府堂堂正四品官員呢,算是把士人的顏麵都抹了下來,難道還當不起自己的一份看重?
或許這家夥就是這麼想的吧。
看著賈雨村似笑非笑還帶著幾分說不出的味道的神情,馮紫英也覺得好奇,“雨村兄,又怎麼了?怎麼這副神態,有話快說,我還得去南京兵部那邊,稚繩兄還在那裡等著我呢。”
“哎,你說這叫個什麼事兒?”賈雨村以手扶額,“甄應嘉來見了我,……”
“哦?他來見你不是很正常麼?你不說他都來見過你幾次了嗎,走投無路,似乎來找你疏通打探,情理之中啊。”馮紫英不以為意。
“可他做的事兒,紫英你能想得到麼?”賈雨村神色越發耐人尋味,“自薦枕席,嗬嗬,讓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自薦枕席?”馮紫英一陣惡寒,“他自薦枕席?什麼意思?”
“不是他,是他讓他的女兒和侄女,自薦枕席,不可思議啊,或許真的是李氏雙姝的效應吧?”賈雨村目光飄忽,“金陵城中知曉你納了李氏雙姝的人可不少,疑惑不解的,冷眼旁觀的,幸災樂禍的,躍躍欲試準備告狀的,都不少,但我沒想到甄應嘉居然會來這一出,這是東施效顰,還是要打算後來居上?”
“甄應嘉的女兒?他的女兒不是嫁了水溶麼?”馮紫英心中微動,水甄氏,嗯,甄寶旒,和自己還有一夕情緣,至今回味無窮,隻可惜自己離開陝西,便再無相見之時,但是這一次回去之後也許還能有相見機會,但……
“你說的是他的二女兒,他的長女是原配所生,但原配死了之後,續弦就生了二女兒和甄寶玉,也就是和賈家賈寶玉一樣名字,甚至連模樣都長得差不多的,也不知道紫英你見過那個甄寶玉沒有,還真的和賈家那一位長得很相像,連性子都差不多,都是個不學無術的,……”
賈雨村說得眉飛色舞,連胡子都翹了起來,“甄家三釵號稱甄氏三璧,在金陵城裡可是大有名氣,大的這個嫁了丁家嫡長子,老二嫁了水溶,王妃呢,三丫頭是甄應譽之女,原本是想許配給義忠親王,萬統帝的四子,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沒成,又想許給湯賓尹之子,也沒談成,就這個拖了下來,沒想到現在居然找到我頭上,想要自薦枕席入你宅,看來小馮修撰,風流無雙之名可謂聞名遐邇了,……”
馮紫英無奈地擺了擺手,“雨村兄,現在說這些是不是有些無聊了?甄應嘉覺得可以用這種方式為甄家續命?是不是太幼稚了一些?”
“當然不僅止於此,另外還願意奉上三十萬兩銀子,紫英,怎麼樣?”賈雨村笑眯眯地道:“連我都禁不住怦然心動了。”
若非知曉馮紫英此番的意圖,五萬和三十萬,賈雨村還真的想要吞下這個餌,大不了把鉤退回去,誰又能證明自己吞下了餌?
三十萬?這一次就連馮紫英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了。
能給自己奉上三十萬,那麼也就意味著甄家肯定為保全家業所付出的起碼還要翻幾倍。
孫承宗那裡呢?顧秉謙哪裡呢?可能還涉及到其他各方麵的打點,這甄家的資產有多少?兩百萬,三百萬,還是五百萬?
看來自己還真小覷了甄家這個新四大家之首的底蘊啊。
但轉念一想,好像也差不多。
賈家都沒落了這麼多年了,可造大觀園的時候三五十萬兩銀子說花也就花了。
雖說這裡邊相當大一部分是來自黛玉的家產,但是人家賈家敢花,就說明人家的底氣,說明人家是見慣了大筆銀子的,三五十萬不在話下。
那賈家鼎盛的時候有個三五百萬資產,好像也就合情合理了,而甄家為首的新四大家既然取代了原來金陵的老四大家,那起碼家當底蘊應該差不多,甚至猶有過之才對。
這拿出三十萬來賄賂打點自己,似乎也就說得過去了。
馮紫英在尋摸著這甄家的家當,順帶也要考慮一下朝廷給自己交代的任務。
雖然臨行前內閣沒有交代具體的要求,但是黃汝良卻是專門拉著自己一陣好說的。
朝廷拉下的饑荒有點兒大,而且臨走前又接了二百萬,那這一趟江南若是不順也就罷了,但若是順利拿下,那起碼就得有個說法了。
這一趟軍事行動就是二百萬,當然,這二百萬肯定也不是全花在軍事行動上了,本來登萊鎮、薊鎮和遼東鎮也需要撥付一些款項,都混在裡邊算到軍事行動頭上了。
那麼這一趟收回這一筆投入隻是最最基本的,或者說隻能算是附帶,還得為朝廷拿回朝廷想要的。
朝廷想要的是什麼,是這三年被南京花掉的江南賦稅。
大周全年賦稅收入馮紫英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後期開海的特許費,和市舶司的關稅收入也開始起來了之後,就更不好統計了。
但是前期他知道的,元熙四十二年,也就是永隆元年,大周全年賦稅收入大概是二千二百萬石左右,而後永隆皇帝這十二年中,前五年沒太大變化,後七年則因為工商業發展略有增加,馮紫英沒太過問戶部那邊情況,估計應該增加有三百到五百萬石左右。
這個數字是折合的米麥來算的,不太科學,因為糧價波動較大,而且還會收到銀子本身價值波動影響,但大周戶部就是這麼統計的,馮紫英也沒轍。
當然這裡邊還涉及到較為複雜的勞役問題,在地方上,很多地方都已經悄然采取了用銀米折抵勞役,這又是一筆沒法算的帳。
這筆收入其實也充當了中央和地方上開支的一筆黑洞爛賬,但同時也是中央和地方之間的潤滑劑,畢竟這中間有較大的餘地才能讓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維係下去。
至於說中央也好,地方也好,肯定也還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各種苛捐雜稅,否則地方官員們怎麼過活?但這都不是主流了。
說起來也是可憐,堂堂一個大周朝,每年財政收入也就三千萬石糧食左右,如果把粟、麥、米各折二:四:四的比例,並且按照正常年的通州張家灣、湖廣糧食主產區以及南京這個南都水運碼頭三個地方的糧價來進行一個加權平衡計算,大概三千萬石糧食可以折到三千二百萬兩銀子左右。
可榮國府修一個大觀園都能用掉三五十萬兩,算下來似乎都可以占到大周朝戶部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一了,想想都不可思議,當然都說了,這都是帝國明麵上的收入,還有其他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比如地方上的加征火耗和運輸費用等,那就根本無法計算了。
而江南四省的賦稅,也就是南直、浙江、福建、江西大概占到四成左右,而所謂核心的江南八府則占到了二成五左右。
這其中賦占據主導地位,也就是田賦收入,而稅收也就是商稅、關稅、雜稅這些稅種所占比例不高。
這也是原來大周本身就是一個純農業國度的緣故。
但是隨著開海貿易開始,加上馮紫英這隻蝴蝶帶來的對工商業的大力鼓勵推動,南北的工商業都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帶動了商稅、關稅的猛增。
不過起碼到現在,工商稅收仍然無法和田賦相提並論。
若是要這麼算下來,江南三年賦稅,起碼在四千萬兩銀子以上,這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朝廷大概也從未作此想。
雖然黃汝良沒提具體的數額要求,但是馮紫英也能大概揣摩得出黃汝良的心思。
三五百萬兩肯定是不行的,估摸著起碼是八百萬兩銀子打底,如果能弄到一千萬兩那就比較滿意了,畢竟這可是江南,不比北地官員那些苦哈哈。
像甄家這種新四大家之首,馮紫英原來覺得可能一百五十萬兩應該是一個比較中肯的數目,但現在看來,還是小瞧低估了對方的實力了。
這個數目起碼還要翻一倍,這也就意味著甄家一家的資產可能都能相當於整個大周朝的十分之一財政收入,這有點兒駭人聽聞,但是想一想大清朝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家以億計的資產,能相當於大清朝十年財政收入,馮紫英又覺得這甄家簡直就是一個窮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