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2章壬字卷人心易變
鞏華城距離京師城太近了,以至於當夜夜戰的結果很快就傳遞了出去,京師城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收到了消息。
“你說什麼?在榆河受阻?”義忠親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數萬大軍被一條榆河給攔住了,這榆河是長江黃河麼?義忠親王對著京畿一帶的地形十分了解,榆河他也過了幾十次,算什麼
一條河溝而已,就算是現在秋季漲水期,也不過就是幾十步寬而已,誰能阻擋得住數萬大軍?
就算是夜裡一時間不好渡河,那白日裡怎麼說?
“五軍營在榆河石橋堵住了宣府軍東進之路,昨夜兩軍在榆河石橋交戰通夜,直到今晨,宣府軍才算是渡過了榆河,將五軍營圍在了鞏華城中。”向義忠親王彙報的是他安插在宣府軍中的親信派來的人,即便是對牛繼宗,義忠親王也不能完全放心。
倒不是不放心牛繼宗的忠誠,而是牛繼宗掌握數萬大軍,難免會他自己的想法,未必一板一眼的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這是每個獨當一麵主帥都不可避免的,王子騰那邊也一樣。
義忠親王不可能事事乾預,但是他覺得起碼要隨時掌握了解這些具體情況,牛繼宗和王子騰他們也該主動地報告才是。
但是往往這些人都會有選擇性的報告,要麼報喜不報憂,要麼報憂不報喜,總而言之都是報告對他們自身有利的,隱藏不利的,或者想要達到某種企圖的,這也是義忠親王最為頭疼的。
“老十的五軍營能擋住牛繼宗的宣府軍?”義忠親王一聽這話氣不打一處來,“五軍營都被陳繼先帶走了,老十煞費苦心從錢國忠的神機營那裡弄了幾千人過去,這就能把牛繼宗給擋住了?牛繼宗的宣府軍已經淪落到和京營一樣了?”
來人訥訥,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位正在氣頭上的王爺。
還是汪梓年替對方化解了尷尬,“據我們所知五軍營都沒有全部出動,就出動了兩部,不過區區幾千人,不可能擋住牛公的大軍吧?”
“的確隻有幾千人,但是榆河漲水,雖然水麵不寬,但是水卻深了不少,而且之前牛公也沒有想到會有京營出來阻路,一直是在偵察薊鎮軍,所以未曾考慮在榆河上有什麼阻礙,一時間收集民船不暢,所以一直拖到了早上,而榆河石橋卻遭遇了京營提前設置路障,而且他們以火器為主,宣府軍諸部都未曾預料,所以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加之石橋太過狹窄,便於京營發揮火器優勢,所以才會兩度受挫,……”
“兩度受挫?”義忠親王氣得忍不住嘖嘖出聲,“說得這麼委婉,是不是碰得頭破血流鼻青臉腫啊?死傷了多少?傷筋動骨了?五萬邊軍精銳,居然在幾千沒組建起來幾天的京營麵前受挫,鞏華城是不是京師城還雄峻,還是榆河比長江還寬廣?孤都要懷疑牛繼宗還是不是牛繼宗?莫不是宣大總督變成了老十,京營節度使變成了牛繼宗,兩邊兒弄反了過來?!”
極儘挖苦諷刺之能事,足以見得義忠親王氣得有多麼惱火。
汪梓年也有些尷尬,這宣府軍的表現的確有些拉胯,你說打薊鎮軍受點兒小挫還說得過去,怎麼打京營這幫街溜子也成了這樣?難道忠惠王這啥都不會的閒散人還成了一代名將?說出去也沒有人信啊。
來使有些難堪地抬了一下頭,小聲解釋道:“王爺,榆河情況王爺有所不知,雖然河麵不寬,但是因為前段時間下雨漲水,水深及接近一丈,而且兩邊河灘都是淤泥浮泥厚積,無論是搭設浮橋還是船渡,都有些困難,我們也是很花了一些心思才算是渡河而過,……”
“渡河而過?意思是牛繼宗最終還是沒能把那座石橋給打下來,還是因為從其他地方渡河過了,才迫使對方撤離,然後進了鞏華城?”
義忠親王還是有些水準的,基本上猜準了一個大概,來使也不好否認,隻能點點頭道:“京營這一部的火銃裝備和以往我們見過的都截然不同,威力尤其凶猛,射程遠,穿透力強,而且擊發速度快,如果采取輪射方式,的確是一個很難對付的敵人,他們死守石橋,石橋橋麵太窄,如果用營車遮掩,藏於其後的士卒太少,若是兩翼沒有營車遮擋,單靠盾牌卻又抵擋不住,對方的火銃能夠輕易打穿盾牌,我們之前就是不知曉這一點,所以吃了大虧,……”
“吃了一次虧,還能吃第二次虧?京營多少人,你們多少人?”義忠親王依然是一臉不屑,“行了,孤也不多說了,那現在牛繼宗準備什麼時候進京?尤世功恐怕距離鞏華城也不遠了,難道他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鞏華城屹立在那裡,當一顆釘子紮在他背後?”
“王爺請放心,這一點大帥還是有把握的,鞏華城城牆低矮,幾千人中出了這支火器營威力不俗外,其他一部不值一提,大帥已經下了決心,最遲今日午後未時之前要拿下鞏華城。”來使趕緊道。
義忠親王這才輕哼了一聲,看了看時間,“那就是說這個時候牛繼宗已經在攻打鞏華城嘍?也罷,孤就信他一次,在這裡等他好消息,孤得到的情報,尤世功正在緊急往鞏華城趕,如果不再申時之前拿下鞏華城,恐怕牛繼宗就要麵臨和薊鎮軍對峙的局麵了,那種情況出現的話,就很不利,也很不好說了,你把這個消息轉達給他。”
汪梓年沒有搭話,但他想了想這個時候再讓這個使者回去說,估計那邊城都已經攻破了,或者就是又失利了,那局麵就真的危險了,甚至不得不考慮第二個方案了。
來使走了。
但義忠親王反而陷入了困惑和糾結之中。
現在該怎麼辦?雖然牛繼宗還在信誓旦旦,但是一夜時間居然不能突破一個小小的榆河石橋,而且還是麵對的京營那幫街溜子,這不由得讓他產生了一些懷疑,牛繼宗的宣府軍是否像原來外界想象的那麼強大。
都說宣府軍和大同軍乃是邊軍精銳中的精銳,更甚於遼東軍,但怎麼數萬大軍對上幾千京營還花了一夜時間才勉強渡河,而現在還隻是把這支京營困在鞏華城中尚未拿下,這不能不讓人起疑。
之前他考慮一旦宣府軍兵臨京師城下,哪怕薊鎮軍也趕到,那麼他都打算徑直去見葉向高表明態度了,那種情況下,他相信葉向高不敢對自己有什麼不利的舉動,畢竟自己隻是希望在這種情況下監國,而並沒有表現要馬上繼位。
以他對葉向高的性格了解,葉向高多半是會推諉拖延,但是隻要他不敢立即否定,那就是勝利。
老四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不值一提,而自己可以充分利用江南方麵的影響力來給葉向高施加影響力。
畢竟葉向高也是江南士人出身,這些文臣們更看重的是那一句“與士大夫共天下”那句話,誰繼位都需要他們來幫助治理天下,這是士人們最大的倚仗,隻要自己承諾葉向高繼續為首輔,義忠親王相信葉向高最終會認可自己。
無外乎就是一些交易罷了。
李廷機已經年滿七十,完全可以致仕了,而李三才是老四的心腹,又是北人,亦可讓其不再擔任閣臣,這樣讓湯賓尹入閣,另外一個閣臣位置可以選擇考慮給繆昌期和賈敬來斟酌,實在不行,把禮部尚書顧秉謙拿下,讓繆昌期接任禮部尚書也是一個合適安排。
齊永泰若是知趣,這閣臣中還是需要一個北人來平衡,一樣可以讓他留任。
這種情況下,義忠親王覺得自己是完全可以控製住朝政的,就算是日後老四醒過來,也不可能再改變什麼,他有這個自信。
但現在情況卻演變成這樣,不能不讓義忠親王起了一些擔心。
牛繼宗的宣府軍連京師城都靠近不了,自己怎麼去和葉向高理論說服?怎麼讓葉向高接受自己?
對這些士人文臣來說,隻怕老四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對他們來說恐怕更好控製左右吧?
“梓年,你說孤現在該如何?”義忠親王一反先前的暴怒氣盛,此時卻變得有些意態蕭索,“牛繼宗這可真的是給朕長臉了,打出一個這種局麵來,孤還以為他這會子應該搶在尤世功之前都已經抵達京師城下了呢,沒想到……”
汪梓年也沒想到,按照他們的預料,牛繼宗這會兒都已經該到京師城下了,即便是尤世功也趕到京師城下,那也無關緊要了。
因為風向變了,形勢變了,整個京師城的民心就動蕩起來,文臣們的心思也會因此而變化,這就是一種走勢,但現在你沒有能靠近京師城,哪怕就是那麼五六十裡地,但是感覺就是不一樣,你到了城下,守衛城門的這些京營子弟,都是混口飯吃的,沒有主心骨,敢阻攔麼?
但現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