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丁字卷紫英,你怎麼看?
龍江船廠的情況要比清江船廠好了太多。
這裡原本就是前明海船製造基地,大周立朝之後,這裡又雲集了大周最多最優秀的造船工匠,隻不過這麼多年來,大周的禁海令讓這裡日益萎縮,雖說比清江船廠好得多,但是便是以馮紫英這個外行來看,也知道現在的龍江船廠真的是夠嗆。
都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便是這些造船工匠手生了這麼多年,很多技術自然就生疏了,再要讓他們馬上上手造船,估計都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見幾個官員都是臉色陰沉,工部工部龍江提舉司的幾個官員都是心情忐忑,而魏廣微也是歎息不止。
這等情況比起清江那邊要好多了,雖說也是不中看,但是這卻不是哪一個人能弄成這樣的,這是大周朝廷自個兒自廢武功,把這給閒著,除了造些沒啥技術含量的漕船,其他船也就是零零碎碎的造些,若是大海船,怕是想也不要想了。
回到迎賓館,崔景榮便把幾人招來商議。
說來說去,大家都知道這造船的事兒來不得半點含糊,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問及船廠和提舉司那幫人,他們自己都沒底氣,可想而知,這開海之略,若是都被海外商人所控製,那真的就成了喧賓奪主了。
”紫英,你怎麼看?“
這句話幾乎要變成“元芳你怎麼看”的翻版了,這南下江南之後,崔景榮用得最多的便是這句話,馮紫英和其他人也都習以為常。
“崔公,下官也沒有什麼看法,龍江船廠雖然比清江船廠略好,但是隻怕這麼多年沒有造過海船,對海船技術隻怕還停留在一二十年前的水準上,可據下官所知,便是那走私海商的海船水準也已經遠遠超出了龍江船廠所造的船,而且從兩廣閩地傳來的消息,來自西夷人的海船其遠海航行能力更勝於我們大周海船,這等技術如果我們不能迅速掌握,隻怕這開海之事弄不好就要成為引狼入室之舉,若是那西夷人、倭人儘皆掌握大型海船製造技術,其船上據聞多有火炮,那我們沿海之地豈不成了任他們出入的自由之地?”
馮紫英原本也沒對龍江船廠抱有多大希望,幾十年都不造海船了,你還能指望他們乾什麼?
在看過清江船廠之後就更是如此,但總還是抱著一份希望,就算是不能造,那麼起碼基本的工匠技師水準不能太差吧?
但現在看來,也隻能說比清江船廠好而已,而想要承擔起為未來的水師艦隊造船,恐怕純粹是癡心妄想。
想一想這等事情都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一年兩年能辦成的事情,馮紫英心裡就又焦躁起來了
這等大周海疆也是承平日久,北地九邊起碼邊軍還有些緊張感,但是在海疆這邊無論是地方官府還是衛所營軍,都還停留在如何對付登陸的倭寇心思上,完全就沒有想過在海上如何剿滅倭寇,可一旦西夷人甚至倭寇把火炮技術運用到戰船上,大周如何能抵擋得住?
縱然不會變成兩百多年後那種情形,但是想想西夷人可以在這大周沿海縱橫,這種憋屈滋味就難以忍受。
馮紫英的話讓幾個人的臉都陰了下來。
奈何這龍江船廠的情形就擺在那裡,登萊那邊王子騰還指望著這龍江船廠的工匠技師能迅速過去,從遼東那邊儘快伐些大木運來開海建水師艦隊,現在看來,這顯然不可行。
可若是王子騰那邊要求得不到滿足,不但軍方的反對聲肯定會加強,而且北方士人的不滿情緒也會加大。
遼東乃是九邊鎮守的重中之重,而如何保障遼東的糧秣後勤才是最重要的,更勝於薊遼,這也是當初北方士人和南方士人達成妥協的基礎。
“紫英,從清江到龍江,以我看,這官辦造船除了養了一大堆祿蠡外,好像真的是無甚好處,我也聽聞那淮安、臨清和這金陵民辦船廠,若是造那漕船成本要比咱們清江船廠所造低六成甚至更多,比起龍江船廠也要低四成,而且質量更甚,不知是真是假?伯輔,你聽說過麼?”
馮紫英和孫居相交換了一下眼神,還是孫居相先說:“回崔大人,龍江船廠和清江船廠素來有南京都察院和南京工部負責,京裡少有過問,……”
崔景榮輕輕哼了一聲。
馮紫英沉吟了一下,“崔公,我看著清江船廠和龍江船廠中遊手好閒者甚眾,其中固然有庸碌之輩,但是更多地卻是的確沒有活兒可乾,但現在開海在即,您覺得這龍江和清江船廠能承擔得起建造海船的重任麼?”
見崔景榮等人都是搖頭,馮紫英也不客氣,提出自己的思路。
“下官也以為怕是不行,而寧波、泉州、廣州等地現有民間船廠皆有造海船的能力,而朝廷船廠反而不行,以下官之見,不如由朝廷下旨,督請民間船廠為登萊建造艦船,另外也以登萊總督名義招募商賈前往登萊興辦可造大型海船的船廠,由朝廷先行預訂幾年艦船,並予以定金,再從清江、龍江船廠中抽選部分匠戶送往登萊,作為這等造船商賈不足人員的補充,一切都按照民間造船規矩來辦,……”
“這如何能行?!”魏廣微、吳亮嗣、孫居相等人都是異口同聲的反對道。
“為何不行?”不說服這幾人,馮紫英知道這事兒就沒轍,他也做好和要和這幾人打嘴皮子仗的準備。
魏廣微作為工部官員,沉吟了一下方才道:“紫英,你的急切心情我明白,但是清江船廠和龍江船廠的工匠均為匠戶也隸屬於朝廷,豈能讓那等商賈使用,從無此先例,而這等造船技術如何能外傳,……”
說到這裡是魏廣微卡殼,這技術真的是不值一提了,先前馮紫英都說了沿海民間造船技術已經遠勝於這邊。
按照馮紫英的設想,當下就是要扶持一批造船工廠起來,其模式就可以按照十九和二十世紀日本扶持工業財閥的辦法,民辦官助,從技術、設備和資本上都予以支持,然後國家訂貨來加以推動,迅速催生幾家能夠建造大型遠洋海船的船廠,隻有這樣才能在時間上和效率上趕上來。
換了尋常時候,隻怕這等提議根本不會被接受,尤其是把工部隸屬的工匠撥給民間船場來使用,而且還要按照民間船場模式來運作,那這工部的工匠們成了什麼了?又將工部置於何地?
馮紫英考慮的還有很多,遠非這一點兒,光靠清江船廠和龍江船廠這些工匠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打造出一家船場,更不用說水師艦隊了。
“顯伯兄,開海舉債也無先例,但是隻要有利於大周,便可放手去做,遑論區區幾個匠戶?”馮紫英不屑一顧,“隻要能迅速建成符合我們要求的船場,造出符合水師艦隊需要的海船,便是請皇上為這些匠戶撤籍作為獎賞又有何妨?”
馮紫英激進的觀點讓崔景榮都有些皺眉,這撤籍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涉及到匠戶子孫後代,若是都撤了籍,那日後誰來替工部乾活兒?
但馮紫英的話也並非毫無道理,現在時間急迫,此次南下兩大任務,其中之一名義上是考察寧波、泉州和漳州誰更適合首先開海,但內裡朝廷早有定議,主要目的是考察江南諸城市的整體產業規模和類型,以及與開海之後可能帶來的變化,像臨清、東昌、徐州、淮安、揚州、金陵、鬆江、蘇州、杭州、寧波、泉州和漳州都在其中。
開海不僅僅是造船出海通商那麼簡單,馮紫英在向內閣葉向高、方從哲以及永隆帝的報告中都細致分析了開海可能帶來的變化,也提到了海貿稅規模的擴張可能性,以及所需要的相關產業的增長必要性。
因為馮紫英刻意回避了未來商稅確立標準和規則這一潛在可能性,所以葉向高和方從哲都沒有異議。
實際上在馮紫英看來,如果未來工商產業的持續擴張,確立和修改商稅範圍、標準以及稅率細目都是必然的,隻不過現在還沒有必要去激怒江南那些士紳商賈罷了,先要讓他們嘗到甜頭之後再來慢慢溫水煮青蛙。
另外一大任務就是要儘快打造登萊和遼東之間的海運聯係,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艦隊,確保未來遼東戰事日趨激烈的情形下,一個順暢高效的後勤補給線。
前一個任務還算是順暢,雖說有一些潛在威脅,但是畢竟沒有變成現實,所以穩步推進,但是這登萊方向這個任務就有些麻煩了。
清江船廠和龍江船廠的情形可以說根本支撐不起登萊總督王子騰的要求和希望,更彆說短時間內就要實現那個目標,那更不現實。
可以說無論是開海還是保障遼東的補給線,都和造船息息相關,而現在這第一環就出了狀況,而且是大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