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甲字卷胸藏萬壑
馮紫英想見之人此時的確無暇見客。
從一大早便得知臨清民變情形時,李三才就一直在琢磨該如何應對。
民變不屬漕務,哪怕是有白蓮教匪加入,那也不是他這個總督漕務兼提督軍務分內事兒,那是山東地方上的事務。
山東都司可以上報兵部,若是一個有擔待的,與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會商之後,亦可先行調動衛軍和營兵,反正輪不到他這個漕運總督來操心。
但他也不得不考慮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臨清內城的三倉被毀該怎麼辦?
內城那幾百漕兵李三才很清楚底細,都是一幫酒囊飯袋,若是亂匪真要攻城,怕是擋不住。
即便是主責不在自己,但後麵的爛攤子還得要自己來收拾,重建三倉隻不知道要花費多少銀子,隻怕當今聖上又要肝火大盛了。
想到戶部和工部那幫人的嘴臉,李三才就忍不住冷笑,這麼大的事兒,隻怕兵部和刑部沒誰脫得了乾係。
事情因稅監苛索而起,但聖上卻不會管這些,九邊尤其是遼餉所需已經逼得聖上亂了陣腳,哪怕是飲鴆止渴,聖上也顧不得了。
這臨清不出事兒,也得有其他地方出事兒,李三才早就料到了這一天,甚至他還可以肯定,哪怕是這樁事兒被壓下去,聖上也一樣不會取消稅監,除非誰能替他解決戶部國庫空空如也的問題。
當然出這麼大的事兒,總得要有幾個替死鬼得丟出來,科道那幫人隻怕又要歡騰起來了。
現在的問題是自己該怎麼辦?
背負著雙手在房中來回踱步,他需要好生考慮清楚這裡邊的利害關係。
首先要把自己摘出來,早知道就再晚一些啟程了,想到這裡李三才又有些後悔。
若是在徐州再多逗留兩日,也就能成功避開這燙手山芋了,可現在自己在這聊城,距離臨清城不足百裡地,若是袖手旁觀,隻怕那些個瘋狗一樣的言官又會撲上來撕咬不休,縱然最終脫得了身,但是隻怕也要沾一身晦氣。
但想到自己身邊那個虎視眈眈的家夥,李三才又是一陣頭疼,這廝也是油鹽不進,一直把自己盯得頗緊,若是自家要有什麼動作,隻怕這廝又要跳出來了。
如何行事,卻需要考慮周全,斷不能讓彆人拿住了自己的把柄。
馮紫英趕到山陝會館時,王紹全已經到了。
得知馮紫英未能見到李三才,王紹全眼中也掠過一抹失望之情。
馮紫英看在眼裡,卻不在意。
商人們的心思都很淺顯直白,投資要講回報。
昨晚自己的一番話,到最後的一些交待,估摸著讓這個山陝糧幫的執事是生出了某些心思的。
富貴從來就是險中求,山陝糧幫固然勢大,但是漕運總督換人了,他們至今未能和李三才建立起以往那種和諧的關係。
再加上徽幫虎視眈眈,他們危機感更甚。
危機某些時候也就意味著機遇。
臨清城出這麼大亂子,亂成一團,山陝糧幫損失慘重,如何化危機為機遇賺回來,就要看他們舍得不舍得冒險了,這也是馮紫英最後離開時撂下的話。
看樣子這王紹全動心了。
“王先生,臨清城內情況如何?”馮紫英一拱手之後,便泰然坐下,早有仆從送上茶來,左良玉下意識的就跟著站在了馮紫英身後。
王紹全點點頭:“馮公子所料不差,亂賊乃烏合之眾,據稱一直爭吵不休,對於是否攻打內城爭執不下,嗯,那白蓮教匪主張攻打拿下內城,但是其他人卻不願意,隻說要求驅逐那常公公,實際上據我所知,那常公公早已經出城跑到德州去了。”
“那這些亂匪欲待如何?總不成就一直這樣吵吵嚷嚷拖下去吧?”馮紫英也搞不明白這些亂匪的想法,但是這卻是這些草草起事的常態。
意見紛紜,僵持不下,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人馬,如果那王朝佐還能按照自己所教授的那樣在其中攪和,那就太有意思了。
“嗯,教匪內部好像也有些分歧。”王紹全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就會順著麵前這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郎話題轉,整個主動權似乎完全掌握在對方手上,這讓他很不適應。
本來來之前他就想好了對策,如果對方未能麵見李三才,那麼就基本上可以放棄了,那馮唐也不過是過氣總兵,幾百兩銀子打了水漂,糧幫也算是對得起以前的交情了。
“我們發現已經有些教匪今早就悄悄離開了,但是大部分教匪仍然在城中擄掠,……”王紹全臉上表情陰晴不定,“若是這李漕總那裡難以說通,……”
“王先生,先前我就說過了,此事我自有定計。”馮紫英一派胸有成竹的模樣,“你稍安勿躁,再有一個時辰,便有消息。”
“哦?那我便靜候公子佳音了。”王紹全不以為然輕輕一笑,若是那陳敬軒都能做漕兵的主,那自己又何須這般煞費苦心?
這漕務上的瓜葛勾連太寬,李三才和喬應甲像一對烏眼雞一樣瞪著對方互不相讓,若非如此,糧幫還能等到今日?陳敬軒連敬陪末座都算不上,敢口出大言,莫不是戲耍這小子?
昨晚這邊便已經有人去打探了幾方口風,那陳敬軒哼哼哈哈,什麼話都沒敢說,喬應甲那邊更是連人都見不著。
王紹全並不知道馮紫英從陳敬軒那裡出來又去了喬應甲那裡,而馮紫英也隻交代左良玉告知山陝會館那邊自己去了漕運總兵官那裡。
“該來的始終會來,不過屆時還希望王先生遵守承諾,若是糧幫能在此次民亂中協助官府處置,想必李漕總和喬禦史乃至陳總兵都會領情的。”馮紫英也表現出一副智珠在握的架勢。
其實現在他也一樣沒底,關鍵就要看陳敬軒和喬應甲了,若是能見到李三才還能多兩分把握,但是現在,也就是對半開了。
陳敬軒步入後堂時,喬應甲已經到了,這讓陳敬軒心裡一凜之餘,也又多了幾分把握。
莫非這馮紫英還真的有些手段,能說動喬應甲?若是如此,倒真是一個機會。
先前他就提醒過馮紫英,但馮紫英不置可否,沒有明說,隻是表示希望自己在商議之後可以適當進言,不過他暗示若是真有機會,那麼糧幫以及他提及的那王朝佐,都可以作為內應。
陳敬軒對馮紫英的話也是半信半疑,雖然馮紫英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已然和一個十八九歲的成年男子無異,加之個頭也不矮,但那稚嫩的麵孔和故作低沉的口音還是在提醒陳敬軒,這就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郎。
他並不知道馮紫英還不滿十二歲,否則還要更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