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西撤燕城(1 / 1)

江山戰圖 高月 1411 字 28天前

乙支文德是在兩天後得到楊萬春的消息,這個消息令他大驚失色,很顯然,隋軍騎兵主力已經進入了遼東,根據他們之前得到的情報,進入遼東的騎兵至少是兩萬人以上,他們竟然一直沒有發現。

乙支文德已經意識問題的嚴重,中原的局勢絕不像他們預料那樣,張鉉被李淵拖住而無法進軍遼東,這是高句麗高層一個戰略判斷失誤。

乙支文德本人也參加了高句麗去年十月的最高決策會議,他們做出張鉉軍隊將被唐軍拖住的判斷依據是李淵對河北的渴望,以及新隋對唐朝的巨大壓力。

他們在商議中認為,李淵一定會優先考慮擊敗張鉉的軍隊來確立唐朝在天下的絕對優勢,正是基於這種判斷,他們一致做出了趁機奪取遼東的戰略決策。

應該說高句麗的判斷並沒有錯誤,新隋確實嚴重威脅到了唐朝在天下的地位,也是唐軍最大的對手,所以李淵在奪取長安後做出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趁張鉉南下攔截宇文化及的機會進軍河內郡,準備和羅藝的幽州軍連為一體。

但高句麗卻對關隴的局勢不了解,使他們的情報落後,竟不知道薛舉、李軌和梁師都三支軍隊對關隴造成的嚴重威脅,如果說張鉉是威脅到了李唐的地位,那薛舉等人則是威脅到李唐的生存。

正是高句麗在決策時不知道這個情況,所以直到現在乙支文德還是感到疑惑不解,張鉉竟然敢把最強大的騎兵派到遼東來,他不需要防備唐軍的大舉東征嗎?

不過疑惑歸疑惑,乙支文德還是需要麵對現實,隋軍知道他們底細,他們卻不知道隋軍的情況,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他們必須要先撤軍回遼河,等摸清敵軍情況後再做打算。

當然,乙支文德需要從大局出發,他不能把淵蓋蘇文的軍隊丟下,自己先撤走,他必須等淵蓋蘇文的軍隊撤回後才能放棄燕城東撤,如果淵蓋蘇文不肯撤軍也就罷了,但至少他得擺出有足夠誠意的姿態,免得以後對淵太祚不好交代。

乙支文德立刻給淵蓋蘇文寫了一封信,派三名士兵騎九匹戰馬,以十萬火急的速度將隋軍騎兵出現的情況告訴淵蓋蘇文,並希望他的軍隊先撤到燕城,兩軍立刻退回遼河

其實不需要乙支文德通報消息,淵蓋蘇文幾乎在同一時刻得到了隋軍騎兵襲擊運糧隊的消息,百餘名高句麗士兵逃到柳城,將這個極為重要的情報告訴了淵蓋蘇文。

大帳內,淵蓋蘇文目光凝重地望著麵前地圖,地圖上被他用墨筆畫了四個圓圈,分彆是新城、遼東城、燕城和柳城,

作為年輕有為的統帥,淵蓋蘇文絕不會為所謂的麵子而自困於柳城,他知道自己必須撤退,雖然他手中糧食還不緊張,但沒有攻城武器,他攻取柳城就是一句空話。

隻是淵蓋蘇文在考慮自己該往哪裡撤退,從正常的角度考慮,他們當然是應該往燕城撤退,但他想得到,隋軍也想得到,如果自己沒有猜錯,隋軍騎兵主力一定會在去燕城半路上等著自己。

淵蓋蘇文沉吟良久,問旁邊的幕僚趙萬年道:“先生覺得我該怎麼撤退?”

趙萬年想了想道:“對於隋軍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集中兵力將我們各個擊破,而且我覺得我們最大的風險是在遼水,我們原本的浮橋一定已被摧毀,沒有渡河良策,我們很可能會在遼水被隋軍包圍,那時糧食已斷絕,士氣喪儘,結局就是全軍覆滅,所以公子一定要避免這個情況出現。”

趙萬年一句刺中了要害,淵蓋蘇文點點頭,“那依你之見呢?”

“我認為有兩條路,一是立刻退往燕城,與乙支將軍合兵一處,就算對方有三萬騎兵,那我們也有五萬精銳,可以與之抗衡,而且燕城的糧食能堅持一個月,我們可以以拖待變。”

“那第二條路呢?”淵蓋蘇文追問道。

“第二條路就是向契丹地盤撤退,懇請契丹幫助,可以在契丹的幫助下渡過遼水。”

淵蓋蘇文負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走契丹這條路雖然比較便捷,可他又很忌憚契丹,儘管高句麗和契丹互為唇齒,但契丹生性貪婪,不講信譽,父親不止一次說大賀咄羅靠不住。

更重要是這次契丹攻打遼東慘敗而歸,他們會不會讓怒氣撒在自己頭上,或者扣押自己的軍隊要高句麗補償他們的損失。

淵蓋蘇文沉思良久,他決定還是不能去契丹,風險太大,他又問道:“我考慮去燕城,可我又怎麼避開隋軍攔截?”

“公子,中原人用兵講究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裴行儼此人雖然勇猛無敵,但論及計謀,他比張鉉差得太遠,公子要想套住燕城這個狼,就得舍掉一個孩子,這就叫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

淵蓋蘇文緩緩點頭,他最終做出了決定,必須立刻東撤。

四更時分,在濃濃夜色的掩護下,高句麗兩萬七千大軍連營帳也沒有收拾,便在主將淵蓋蘇文的率領下匆匆向東撤退了,他們丟棄了一切輜重和糧食,隻帶了三天的乾糧,一路向東狂奔。

但在他們外圍,上百名隋軍騎兵斥候早已盯住了他們的一舉一動,就在高句麗軍隊剛剛離開大營之時,便被隋軍斥候發現了,隋軍斥候立刻去稟報主帥裴行儼。

裴行儼和他的騎兵主力此時就在柳城以北八十裡外,他得到陳景成功攔截高句麗輜重隊的消息後,便猜到圍攻柳城的高句麗軍隊要撤退了,沒有了後勤支援,任何一支軍隊都無法支撐下去,除了撤退外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

在一頂行軍帳內,裴行儼正和參軍宋正本以及幾名大將商議下一步的作戰部署。

“大帥在我們臨走時再三交代,不能讓柳城和燕城的兩支高句麗軍隊彙合,必須各個擊破,分而剿之,所以我考慮屯重兵於柳城去燕城的必經之路上,使淵蓋蘇文不敢前往燕城,隻得撤軍退往遼河,各位意見如何?”

虎賁郎將邵翊明道:“將軍所慮極是,其實我們也不用馬上動手,隻要在敵軍撤退前往遼河之時再加速追擊,便可將敵軍全殲在遼河西岸。”

眾將紛紛讚同,大帥給他們定了規矩,各個擊破,分而剿之,裴行儼的方案完全符合大帥的方案。

這時,裴行儼見宋正本一直沉默不語,他心中有些不悅,便勉強問道:“宋參軍又有什麼想法?”

宋正本原本是竇建德的謀士,投降張鉉後被封為騎曹參軍,這次裴行儼率三萬騎兵北上遼東,張鉉便讓宋正本輔佐裴行儼,替裴行儼出謀劃策。

不過裴行儼和眾將都不喜歡宋正本,一方麵是宋正本為人驕傲,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原本為竇建德的謀士,在青州軍內沒有資曆,包括裴行儼在內,眾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點瞧不起他,很少有什麼事聽從他的意見,這次讓宋正本來參與商議軍務,也是裴行儼擔心觸怒大帥,才不得不聽一聽宋正本的看法。

宋正本為人十分清高,他當然知道裴行儼和眾將對自己的態度,便淡淡道:“如果要分而擊之,為什麼現在不打?為什麼要留機會給兩支高句麗軍隊彙合?”

裴行儼眼睛一瞪,“我是在等他們糧儘,士氣衰竭後再打,那樣我們的傷亡可降到最低!”

宋正本冷笑一聲道:“之前我就說過,將軍並不知道他們還有多少糧食,等他們糧儘再打是貽誤戰機,如果他們北上投奔契丹,將軍是不是準備連契丹一起打?”

眾人聽他說得刻薄,不由一起怒視宋正本,裴行儼克製住怒火道:“參軍覺得他們會投靠契丹嗎?”

宋正本手往身後一負,揚起下巴冷冷道:“萬事皆有可能,不過我勸將軍要動手就立刻動手,柳城和燕城相距太近,乙支文德是經驗豐富的老將,他不會坐視我們聚兵殲滅淵蓋蘇文,一定會趕來接應,所以早打將軍可以掌握主動,越晚就越被動。”(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