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子真乃神童(1 / 1)

朱慈烺在前往乾清宮的路上,思考著今日要說的章程。

突然間,他眼珠轉了轉,與走在身後的傳話小太監搭訕道:“本宮看你麵生的緊,是何時調去乾清宮當差的?”

“回殿下的話,奴婢韓三,剛從皇極殿調過來六天,所以殿下對奴婢沒有什麼印象。”小太監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朱慈烺點點頭,道:“那要恭喜公公榮升禦前了,本宮也沒給公公備下什麼禮物,小小意思。”朱慈烺不著痕跡的塞給小太監一錠十兩的銀子。

小太監韓三趕緊擺手,很是惶恐,道:“這奴婢如何敢收啊。”

朱慈烺說道:“這是本宮賞的,你就踏實的拿著吧,難道還有讓本宮拿回來的道理?”

小太監連稱不敢,然後很麻利的將銀子收了起來,再三道謝。

自從幾年前魏忠賢的閹黨被崇禎一網打儘後,這些太監的地位一落千丈,不過在這深宮之內,太監的心思比任何人都活泛,其野心,野火燒不儘,但凡有點機會就會卷土重來。

朱慈烺的目的就是,不能憑白無故的得罪人為自己樹立敵人,對於皇帝老子身邊的人,不管有用沒用,先養著,沒準關鍵時候有什麼用,反正自己也沒多大損失。

朱慈烺又道:“公公可知父皇陛下傳本宮何事。”

小太監看了一下左右,然後低聲說道:“聽皇爺的意思,應該是想考較一下殿下的學識。”

朱慈烺聽後心裡踏實了,他學業極為優秀,放在整個大明王朝所有太子皇子中,那就是破紀錄的存在,比那些奇葩皇帝年輕時,強上百倍都不算吹。

明朝皇太子的教育培養製度,最早是朱元璋製訂下來的,對於繼承人的教育問題,朱元璋可謂是煞費苦心,遍請各地名儒,甚至還為兒子建了個圖書館——大本堂,那裡雲集了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各類典籍圖書。

可惜計劃不如變化,明朝中後期太子的教育已經不堪入目了,一些陪太子讀書的太監,和太子沆瀣一氣,挖空了心思逃課,最典型的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

在劉瑾的幫助下,他平時上課搗亂,還經常巧立名目,取消當日的講課,正常的教育基本不能保證。

後萬曆朝更是不堪,萬曆自己就不喜歡學習,也因為廢長立幼的想法,遲遲未立皇長子為太子,導致後來的太子朱常洛被耽誤了,在八歲之後,差不多五年沒受過什麼教育。

文化水平極低不說,連其兒子——萬曆的孫子朱由校也拖累了。

崇禎年輕時讀的書也不多,所以他對於自己的嫡子朱慈烺是極為的重視。

在去年的時候,命禮部尚書薑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事王鐸、編修吳偉業、楊廷麟為太子講讀經義,編修胡士恒、楊士聰校書。

用崇禎的話來說,這個班底是很強,都是當時的碩儒名臣、風流才子,你要好好聽課。

但朱慈烺卻嗤之以鼻,明亡以後,除了楊廷麟投水殉國外,其他人基本都投了滿清,應建奴詔北上為官。

連‘水太涼’的錢謙益都不如,錢謙益怕死沒敢投水自殺,也投降了,最起碼後來又反清了,沒真給滿清當奴才。

朱慈烺放開心思後,在與小太監的閒聊中,不一會兒就到了乾清宮。

朱慈烺與崇禎皇帝見過禮後,偷眼觀看,自己這個皇帝老子今兒個的心情有些不太好。

北方的後金肆虐,中原的流寇橫行,讓他操碎了心。年僅二十五歲已有幾縷白發冒出,眼長魚尾紋,比沈騰的還要深一些,整個人顯得有些憔悴。

這位明朝曆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與其他朝代的末世君主不同,他繼位後大力鏟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算得上是位很有上進心的皇帝。

奈何此時的大明王朝已是積重難返,小冰河的極度寒冷導致糧食產量驟然下降,北方酷寒導致降雨區南移,以至於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農民起義不斷。

最終崇禎在內憂外患下自掛東南枝,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讓後人歎息不已。

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也有人說他急躁輕信、能力低下、急功近利、剛愎自用,待人處事喜怒無常!

對此,朱慈烺他不願多做評價,既然來到了明末,慢慢看吧。

崇禎皇帝看著朱慈烺,才稍稍提起一些情緒,問道:“皇兒,最近一段時間在文華殿讀書都學了什麼呀?”

朱慈烺道:“回父皇陛下,皇兒近日正在看《資治通鑒》和《孫子兵法》。”

“哦?你都已經看這些書籍了?《論語》和《孟子》可曾讀過?”崇禎原本有些疲憊的麵容突然有些吃驚。

“讀過了。”朱慈烺點頭道。

崇禎聽完一愣,心中暗道,這才出閣讀書一年的時間,太子居然都讀過《論語》和《孟子》了?

朕當年十歲的時候才學完《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呢,至於《資治通鑒》更是十幾歲的時候才開始看的。朕得考一考他,可不能讓他小小年紀就學會說謊騙人。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說道:“父皇有一個疑問,不知道皇兒能不能替朕解答。”

“請父皇陛下示下。”

“古語既有‘君子遠庖廚’,為何還有‘治大國如烹小鮮’這樣的比喻?君子既然要遠離廚房,怎麼又能將治國比作做菜呢?豈不衝突?”崇禎笑吟吟的看向朱慈烺,看他如何作答。

朱慈烺心裡一笑,皇帝老爹這是在考他呢。

“回父皇陛下,‘君子遠庖廚’,並非指君子要遠離廚房,這句話出自《孟子》中的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意思就是但凡有血氣的東西都不要去殺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讓君子不要造殺孽,是孟子勸誡齊宣王要實行仁術。

而“治大國如烹小鮮”,則是出自《道德經》,表達的意思是治理一個大國不宜翻來覆去,不要動輒擾民,更不要亂折騰。”

朱慈烺的一番解答,頓時讓崇禎目瞪口呆,他隻是心血來潮的考較一下朱慈烺,隻要能說出這兩句話出自哪裡就可以,表示朱慈烺沒有說謊,的確已經讀過四書五經了。

可崇禎沒想到,太子居然連意思都表達的無誤,甚至連‘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出自《道德經》,卻並非出自四書五經的話,都能理解的這麼好?

這太讓崇禎震驚了,自己這太子,真乃神童也!

一旁的王承恩也是瞪大了眼睛,有些失儀,他是陪伴崇禎長大的太監,對崇禎的學識那是一清二楚,小時候貪玩不愛學習,沒想到生出的太子居然是個神童。

崇禎的臉上露出了自豪笑容,大笑道:“哈哈,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唐朝的劉晏在七歲時,就被傳為是神童,能做文章,皇兒現在也是七歲,絲毫不遜於劉晏!”

見龍顏大悅,朱慈烺雖麵有笑意,但表現的很平靜,並不因此倨傲自滿。

這讓崇禎和王承恩更加的驚訝,小小年齡就能做到如此,實屬不易。

崇禎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問道:“皇兒可會寫字了?”

他覺得,能識字不代表會寫字,知道文章意思也並不難,太子每天有大學士講筵,萬一這個問題在此之前有人對太子提過呢?

不得不說,崇禎想多了,疑心病犯了!

“自然可以!”朱慈烺毫不謙虛,他需要好好的表現,爭取搞到實權,特彆是軍權。

朱慈烺兩世為人加起來三十多歲了,比崇禎都要大十歲,這點啟蒙的小玩意還不是信手撚來?哪怕是用毛筆寫繁體字,雖然剛練習不久,字寫的還略顯稚嫩,但也有了一些蒼勁之感。

在這時,崇禎震驚的看著這些字,再次哈哈大笑,說道:“好!好!好啊!”

崇禎連呼三聲好,興奮之餘抱起了朱慈烺,又接著問道:“皇兒,現在識得多少字了?”

被一個靈魂上比自己小十歲的男人抱在懷中,朱慈烺感覺渾身都不自在,隨口回答道:“回父皇陛下,皇兒識得所有字。”

崇禎這次下巴差點沒掉下來,過了好一會才回過神兒來,高興的說道:“好好好,真是父皇的好皇兒。”

崇禎興奮的也不知都該說些什麼了,放下朱慈烺,又接著說道:“來,陪父皇一起來批閱奏疏。”

朱慈烺一聽,心中一振,沒想到這麼輕鬆的就接觸到了這等機密之事?

※※※※※※※※※※※※※※※※

注:關於稱呼,明太祖朱元璋手定的《祖訓錄·禮儀》規定:

凡進賀表箋,皇子封王者,於天子前自稱曰“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皇後曰“母後殿下”。

若孫,則自稱曰“第幾孫某王某”,稱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皇後曰“祖母皇後殿下”。若弟,則自稱曰“第幾弟某封某”,稱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皇後曰“尊嫂皇後殿下”。

侄則自稱曰“第幾侄某封某”,稱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皇後曰“伯母皇後殿下”,“叔母皇後殿下”。

若尊屬,則自稱曰“某封臣某”,稱天子曰“皇帝陛下”,皇後曰“皇後殿下”。

若從孫以下,則稱“從孫、再從孫、三從孫某封某”,皆稱皇帝皇後曰“伯祖、叔祖皇帝陛下”,“伯祖母、叔祖母皇後殿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