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轟鳴,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炮彈如雨點般砸向城牆。
隻見軍陣中又推出十多個奇形怪狀的東西,一個長約四尺二,寬約三尺的桶型容器斜架在木板車上。
朱棣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麽東西,看起來怪怪的。”
朱文正回頭說道:“這是工部一個主事新研究出來的東西,叫百虎齊奔,也叫一窩蜂。具體做什麽用我也不知道,那主事在應天時,就找到老二想在戰場上試試,這不就給他帶來了。喏,就是那個人發明的。”說著還指著一個在這桶型容器旁擺弄的人,個子看上去不高,穿著一副輕甲,時不時還推一下遮住眼睛的頭盔,看著不倫不類的。
擺弄一番後,那人對著剛才手持火把的人點點頭,隻見火把放在桶上,隻聽“嗖嗖嗖”的尖利聲從那發出。
就見上百支箭矢拖著尾焰向著高麗守軍飛去,守城高麗士兵來不及反應,呼呼啦啦的被射死好多人。
朱文正等一眾人立馬都傻眼了,這東西射程這麽遠,跟將軍炮一般有五百步的距離了吧。
伴隨著箭矢還有輕微的爆炸聲,那箭矢上的“助推器”裡,還被朱樉建議分出一小節裡裝些金剛砂......
看到城頭的景象,那個主事哈哈大笑,喊道:“哈哈哈!成功了!我成功了!”
一窩蜂
而這,正是多管火箭炮的鼻祖——一窩蜂。
大明從洪武開始,火器的發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前前後後有上百種,而且大明十分重視武備,對火藥以及火器很重視,特彆是永樂時期的神機營,視火器為禦敵的“長技”。
當時朱元璋起義中期時,他的軍隊裡就出現了不少的火器,而且朱元璋規定:“凡軍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水軍每艘海運船,裝備碗口銃四門,手銃筒十六個,火槍二十支,火箭和神機箭各二十支等等。”
火銃
搜書名找不到, 可以試試搜作者哦, 也許隻是改名了!
所以在大明軍隊裡火器裝備很是常見,但其換彈慢,射程低,殺傷力不足等種種原因,還是多以冷兵器為主。
朱樉對這些火銃不感冒,後世的槍械種類繁多,但以如今大明水平來說,就算朱樉給圖紙,那也根本造不出來。想要拉高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搞定,而是要君臣一心,無休止的投入,耗儘幾代人的心血,這才能在平靜的海洋中濺起一絲水花......
就在那主事還在高興時朱棡卻突然開口,他麵帶不解地看向朱文正,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地道:“將軍啊,您不覺得這攻城戰打得太過兒戲了嗎?咱們這麽多人在這裡袖手旁觀,簡直就是在看戲一般……”
聽到朱棡的話,朱文正先是一愣,隨後哈哈大笑起來。他拍了拍朱棡的肩膀,自信滿滿地解釋道:“你啊,還是太年輕了!這高麗所謂的‘長城’在我眼中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