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州城的天忽然陰了下來,頭頂上的烏雲沉甸甸的,就像是被打濕了的臟棉花,或者是火候過了的棉花糖,就這樣懸在人們的頭頂。
但是住在海邊的人們早就習慣了這種天氣,知道離下雨來風還有很久的時間,所以並沒有如何驚慌,不像以前有些年,司南伯爵彆府家的那位漂亮私生子,總是喜歡在夏天台風到來之前,跑到彆府院子的屋頂,對著全城的人大喊:“要下雨了,大家快收衣服吧。”
“範少爺,最近怎麼不喊大家收衣服了?”澹州港唯一的一條主街上四處擺著吃食和小玩意兒,攤販們看著從人群中間走過的那個漂亮男孩兒,紛紛打趣道。
範閒羞澀地一笑,沒有說話,牽著身邊大丫環的手往彆府裡走,另外一隻手上托著一塊豆腐。
大家都知道伯爵彆府的這位私生子與一般的貴族少爺不同,最喜歡幫下人做事,尤其是幫丫環們做事,早就看習慣了,所以並不吃驚。
此時距離費介離開澹州已近六年,範閒已經長成一個透著股沉穩勁兒的漂亮小少年。
回到府中,先讓下人把豆腐提到廚房,又給身體有些欠安的老夫人請安,順手將老太太身邊的一張紙揣進懷裡,範閒才回到書房裡。他摸出懷裡京都那個妹妹寄來的信,放在那張紙旁,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精彩起來。
這一年,慶國的皇帝陛下忽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改元慶曆,年號與國名相同,感覺總是有些古怪,京都裡的那些文官貴族雖然表麵上不敢有任何意見,但在沒有人的角落裡總會咕噥幾句。尤其是那些酸腐文人,如今不論是今文派還是古文派,不論是國立教育院裡的老夫子還是喝粥的小說家,都開始在交付監察院第八處審核的文章裡,忍不住提起了意見。
改元的後續就是推行新政,但新政似乎毫無新意,隻是整治吏治而已,唯一讓天下臣民覺得很新妙的是——就在慶曆元年,皇宮裡忽然傳出一道旨意,內廷開始辦報紙了。
報紙?沒有人那明白是什麼玩意兒,直到內廷真正把第一張報紙印出來之後,大家才齊聲喔了一聲,再沒有人把它當回事兒。
因為這報紙是由皇宮獨家控製的產物,而且每天的樣刊必須經過皇帝陛下的親自首肯才能付印,所以根本不可能刊登任何會對帝國統治帶來麻煩的文章。
而連續幾期貴達一銀幣的報紙被京都裡愛嘗鮮的人們買到手後,有些權貴人家總覺得自己是不是上了皇帝陛下的當,最近是不是皇宮又準備修什麼新園子了?
那張薄薄的紙上,什麼有價值的內容都沒有,隻是寫著各地的風景名勝,前朝人物傳記,而占據版麵最大的那一麵,沿著四周印了些像流雲一樣的花邊,記載著京都裡許多官員的私生活,比如軍事院主事慘遭家中悍妻毒打,京都守備師師長為何少了一顆門牙,諸如此類。
還有些花邊新聞涉及到鄰國北齊和東夷城,但慶國的官員們卻隻注意了自己的這些事情,開始還可以嘻嘻哈哈,後來輪到自己頭上,才知道丟臉的滋味,本想找那報紙的麻煩,但怎奈何後台是皇帝,隻好怏怏作罷。
報紙印數極少,整個澹州港也隻有兩份,其中一份是專供伯爵彆府的。
當範閒從奶奶的房裡偷出那張下人們議論紛紛的報紙,匆匆一掃而過後,實在是沒有辦法控製自己的麵部表情,張大了嘴,恨不得把拳頭塞進去……這是什麼年代?居然都有八卦的報紙……還是奉旨督辦!
……
……
還有一樣新政,則是皇家頒布了《通郵法令》,如今的郵路暢通,這樣兄妹二人才能悄悄的通信,而不怕被彆的人知道。
範閒皺著眉頭,看著麵前的報紙,這段時間他已經聽路人說了許多新政的事情,在他看來,這純粹是皇帝陛下胡鬨的產物,但是全天下人都知道,這位皇帝陛下向來不是一個胡鬨的人。
範閒沒有心情去改變這個世界,也沒有興趣去改變這個世界,但當這個世界有某些方麵變得和自己以前的世界有些許程度上的相似時,他自然很想知道這些事情背後隱藏著什麼。
這段很拗口的思想過程之後,他還沒是沒有想明白,苦笑著將報紙推到一邊,自嘲地想著,難道這天底下還另有一個穿越過來的人,而且還是特有雄心壯誌的那種。
不過這些不關他的事,而報紙旁邊的那封信卻和他脫不了關係。
在範閒的記憶中,範若若就是那個和自己有點血緣關係的,許多年前曾經在澹州城呆過一小段童年的,長的黑黑瘦瘦的,還沒有自己這個皮囊漂亮的可憐小妹妹。
已經好些年沒有見過了,也不知道那個小丫頭現在長成什麼樣子,頭發上那幾根稀疏的黃毛有沒有變黑,有沒有變得漂亮。範閒甚至都有些忘記,到底妹妹應該叫範若,還是範若若。
“自己真是個不稱職的兄長。”他自嘲地想著,雖然自己身體裡是個活了兩輩子的古怪靈魂,但血脈裡總是那丫頭的哥哥,平日裡關心的確實少了些。前兩年範若開始上學之後,便經常從學校裡給澹州港寄信,而範閒天天在練那個霸道的真氣,在接受瞎子五竹的苦訓,在複習費介老師留下來的那本毒物學,所以很少回信。
算起來,今年範若若應該十歲,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童年的鬼故事印象太深,這位伯爵府的正牌大小姐對於遠在天邊的哥哥十分依賴,經常來信問候,前半年的信裡還常常是表述對奶奶的思念以及對於澹州生活的回憶,這半年的信裡麵,卻隻是偶爾講講家裡的事,大部分都在說在京都府邸裡的無聊日子。
範閒的手指在信紙上輕輕劃過,漂亮的麵容上略有憂色。
信紙上是妹妹略顯稚嫩的字體,上麵寫著最近她在京都的生活,進了貴族人家女子才能進的學校,似乎一切如同這個世界每個像她這樣的人應該遵循的軌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