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達的這番話,讓嚴奇信心倍增。
雖然是道聽途說,嚴奇也無法確定這種說法的真實性,但不得不承認,這番話對他而言很有啟發。
而且,也確實給他提供了一種設計遊戲的思路。
完全可以按照這種思路先嘗試一下,如果走不通,那就再說嘛,反正試一試、寫個設計稿,又不用花錢。
嚴奇把記錄了這些內容的文檔仔細保存了下來,生怕搞丟了。
而後,他開始對照著這些內容,開始思考自己的新遊戲到底該怎麼做。
“首先找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嗯……應該是遊戲難度。”
“對於動作類遊戲而言,難度具體定到什麼程度很關鍵,而且也正好可以用李姐說的‘螺旋上升’的方式來考慮。”
嚴奇的大腦快速運轉,進入了沉思狀態。
他努力地把自己代入到裴總,想象著如果裴總是自己,現在決定要做一款動作類遊戲,應該如何去做。
可以肯定的一點,裴總一定會對《回頭是岸》的做法進行大改。
而這種大改並不是推翻和倒退,而是螺旋上升。
最初的國產動作類遊戲難度過低,對玩家來說沒有挑戰性,怪物傷害不夠,所以玩家哪怕挨個幾刀也沒關係,幾乎不會死亡,死亡之後也沒有任何的懲罰機製。
而裴總正是針對這一點,做出了《回頭是岸》的設計。
現在嚴奇要跟《回頭是岸》反著來,做出創新,肯定不能開倒車。
如何在不倒退的情況下跟《回頭是岸》做出區彆,這是個問題。
“難度肯定是不能降的,至少不能降得太多。”
“因為在保證一定的難度的前提下,才會強迫玩家去鑽研遊戲的戰鬥係統和關卡設計。如果玩家一路就是單純的割草,根本不需要躲技能、不需要用道具,按一按攻擊鍵就能通關,那再好的戰鬥係統和關卡設計,玩家們也根本體會不到。”
“但在保持難度的前提下,又要跟《回頭是岸》做出區彆……”
“嗯……”
“逃課?”
“似乎隻有這一種辦法了。”
“但不能隨便地逃,要有一定限製。”
“也不需要一直難、越來越難,後期反而可以簡單一些,當然這種簡單是建立在一定的手法和官方給的‘逃課機製’上的。”
“沒錯,官方逃課!讓玩家可以在感受動作遊戲硬核魅力的同時,也可以摸索多種方法通關。”
“而到了後期,這種樂趣就可以變成配裝、玩套路的樂趣,相當於提供給玩家更多元化的通關方式和遊玩方法!”
嚴奇很快想到了一種解決辦法。
當然,主要是因為其他的路都被走過了,有《回頭是岸》在前,為了跟《回頭是岸》做出區彆,他隻有這條路可以走。
嚴奇想出來的辦法是,官方逃課。
而這種官方逃課,跟《回頭是岸》裡的普渡不一樣。
普渡的逃課方法,仍舊沒有跳出《回頭是岸》的戰鬥係統,它是一種純數值的逃課。這把武器在對付特定敵人的時候,就是傷害高,就是出手快,所以能逃課。
而普渡這把武器存在的意義,不僅是為了讓手殘玩家能夠通關,更是為了凸顯《回頭是岸》這款遊戲的哲學價值。
有優勢,自然也有相對應的缺陷。
遊戲設計並沒有十全十美一說,它必然隻能滿足一部分玩家的口味,犧牲另一部分玩家。
《回頭是岸》實際上是一款不允許逃課的遊戲,你可以逃課,但後邊全都要補回來。
用普渡逃課,就意味著你不可能打出完美結局。
但如果由設計者為這款遊戲加入更多複雜的係統,讓玩家可以通過法術、遠程攻擊方式或者特殊的配裝方法,用簡單的辦法也可以通關呢?
這樣一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失去了《回頭是岸》的哲學內涵,但嚴奇做的本來也不是《回頭是岸》,他無法繼承這種哲學內涵,更無法達到《回頭是岸》打破次元壁的層次。
而這樣帶來的好處是,玩家群體拓寬了,對於一些玩家來說,遊戲後期的樂趣更強了。
《回頭是岸》這款遊戲,強調的其實是一個玩家自身成長的過程,而遊戲內角色成長是非常有限的。
一些大佬可以用初始武器打到最終boss,或者全程無傷通關,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最終boss的屬性是初始武器攻擊力的幾萬倍,十幾萬倍,那玩家不可能拿初始武器通關。
《回頭是岸》為了讓玩家更好地體會到自身的成長感,刻意壓縮了遊戲內角色的成長數值。
也就是說,升級可以讓你少受苦,但不能免於受苦;而你自己的技術成長了之後,拿一把初始武器也能無傷通關。
這是《回頭是岸》的特質。
原本嚴奇是不敢去否定它的,但現在嚴奇意識到,自己必須否定這一點,否則做出來的遊戲就是對《回頭是岸》的拙劣模仿,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
嚴奇想出的辦法是,重新把角色的數值成長加回來,給玩家另外的通關遊戲的方式。
手殘玩家一路逃課過關也沒關係,他們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大佬玩家,依舊可以挑戰自我,打出各種無傷戰績,受人膜拜;到了後期,玩家的技術到達瓶頸之後,還可以繼續去玩角色配裝、探索遊戲機製,延長遊戲壽命。
確定了這一點之後,嚴奇開始考慮應該如何“官方逃課”。
“遊戲的基礎戰鬥係統,可以視為武術,刀槍劍戟……各種武器都有不同的用法,就像《回頭是岸》裡每種武器都有不同的武器技一樣。”
“而除此之外的戰鬥係統,可以視為官方逃課,也可以視為降低難度、更容易通關遊戲的方式。”
“其實逃課的方法很簡單,無非就是法術,遠程攻擊,還有一些類似於重生、短暫無敵等強大效果的遊戲機製。”
“而這些內容的包裝,結合華夏文化背景,可以做成道術、佛法、儒術、兵法等不同的係統。”
“道術,關鍵詞是煉丹、符咒、通靈、布陣等。”
“佛法,關鍵詞是煉體、修心、守戒、超度等。”
“儒術,關鍵詞是格物致知、克己守心等。”
“兵法,關鍵詞是弓箭、陣型、對各種兵器和鎧甲的高效利用等。”
“這四種係統得作出區分,要各有特色,而且玩家不能兼顧,必須針對自己的武器、打法,選擇合適的係統做出搭配。”
“這四種係統其實都是對角色實力進行輔助與提升,隻是側重點不一樣。”
“道術,煉丹可以給角色提供buff,效果卓越,但有一定的持續時間,並且需要消耗材料。符咒可以給自己加buff,也可以對妖怪敵人進行限製。通靈可以召喚鬼怪,而布陣則是通過符咒的提前布置,在一定範圍內戰鬥時可以獲得特定效果。”
“道術比較適合那些喜歡在戰前做足充分準備,追求最大化提升的玩家。”
“佛法,強調的是對角色本身的修煉,煉體可以加攻擊力、減傷,效果比較持久,也不需要消耗材料,但數值不如道術。在攻擊特定的妖怪敵人時,可能佛法也會有額外的傷害加成。”
“佛法應該比較適合那種比較懶的玩家,提供一個常駐的增益效果,不需要複雜的戰前準備,也不需要擔心戰鬥到一半材料用完。”
“儒術,通過格物致知可以看透boss的弱點,可以把自己的攻擊強化為針對boss弱點的攻擊,對玩家角色防禦力不會有任何提升,但對於無傷玩家來說,是速殺boss的最佳選擇。”
“儒術比較適合大佬玩家,因為道術、佛法和兵法都存在一定增強自身防禦力和生存能力的手段,但儒術沒有。在大佬玩家精妙的操作下,儒術可以更快地達成對boss的針對速殺。”
“兵法則是讓玩家可以更好地提升弓箭的殺傷力、鎧甲的防禦力,還可以提升聯機或召喚NPC時的群體增益效果,它也是一個常駐的buff,而且泛用性比較好。”
“兵法比較適合剛入門的玩家,雖然也消耗材料,需要戰前準備,但用法相對簡單,效果在初期尤其顯著,在後期針對一些偏門玩法,比如弓箭流,也有不錯的提升作用。”
“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四種係統中自由選擇。”
“不過在點數分配方麵要有限製,就像點天賦一樣,比如,某個係統必須要100點才能點出終極天賦,而玩家一共隻能獲得220點左右的點數。”
“可以選擇在兩個係統中點出終極天賦,也可以選擇放棄其中一個終極天賦,把點數用到其他係統的中層技能上,甚至用不到終極天賦的話,還可以四種係統平均點。”
“點法沒有標準答案,關鍵是要和自己的配裝、打法相匹配。”
嚴奇看了一下自己設計出來的這個核心戰鬥係統的雛形,滿意地點了點頭。
感覺還是挺有意思的,至少跟《回頭是岸》做出了非常明顯的區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