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節 入戶普查(1 / 1)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62 字 3個月前

張毓他們因為看過《戰爭史研究》之類的“澳洲兵學”雜誌,都知道澳洲人最重“軍人榮譽感”,對自宋以來的“重文輕武”、“以文製武”持批評態度,特彆是對大明極度貶抑武將地位更是頗多批判――為此還得到過李子玉的共鳴。

“隻有具有榮譽感的軍人,才能組成戰無不勝的軍隊”這話當初給張毓印象很深,但是怎麼樣才算是有“榮譽感”,他一點概念也沒有。現在,從這些“元老院軍人”身上,他大概明白了什麼叫“軍人的榮譽感”。

伏波軍軍人站如鬆,坐如鐘的姿態;走路兩人成排三人成列的整齊劃一,儀表裝束的挺括整潔……無不給人以一種強大的震懾感,和兵油子們靠著凶狠野蠻產生的恐懼感完全是兩個層麵上的事。

儘管如此,他們對老百姓說話卻很和氣,也不向百姓們索取什麼東西。張毓家幾年前就被來“協防”的潮州勇吃空過半個鋪子。他爹娘跪在地上連著磕頭,苦苦哀求,小頭目才算丟下一串掉在地上就會碎成八片的劣錢,拍拍屁股走人。

果然是換了天下了。張毓心中感慨。

借著到處送貨的機會,他去找了朋友們。曾卷現在和他差不多:在家幫忙乾活,有時候出去送貨;李子玉家卻是大門緊閉,他敲了半天門也沒人應聲。曾卷說他家可能逃到鄉下去了――澳洲人貼出布告,要城中各衛所軍戶報到點驗整編。不少衛所軍官都逃走了。

“為什麼要逃走?衛所裡那幾個兵,能有什麼用?”張毓知道衛所兵根本不頂用,澳洲人不至於要屠戮,也不見得會要他們去當兵――再說就算去給澳洲人當兵也沒什麼不好,起碼按時發餉。

“一般的軍戶就是老百姓,自然沒什麼好怕的。”曾卷道,“可是李子玉家是世襲軍官……澳洲人這次整治衙門裡的胥吏衙役,任百姓告狀舉發,民憤大、有血債的都被拿下,如今關在大牢裡拷打追臟……”

“那又怎樣?他們是軍戶,又不是胥吏。”張毓不解。

“我的小爺,你怎麼不明白。軍官們平日裡吃香喝辣的,軍戶們終年給他們乾活當差,挨打受罵不說,最後還落到賣兒鬻女,甚至還有凍餓而死的。你說這一整編點驗,會怎麼樣?”

“原來是這樣!”張毓頓時明白了,“這麼說……”

“沒錯,我聽人說這些天降軍都被集中在校場,叫士兵軍戶們舉發。已經抓了不少軍官了。”曾卷說,“李子玉家不跑還成?”

“子玉家應該沒什麼……”張毓原想說“沒什麼事”,但是再一想,李子玉說他大伯很有錢,這錢還不是盤剝軍戶弄來得,至於他大伯有沒有血債這更不是他們能知道的事情了。

想到這裡他不由的歎了口氣:“子玉這下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我看咱們是見不到他了。說不定已經跑到北麵去了。”曾卷也歎了口氣,不管李子玉往日如何的大少爺脾氣,他們畢竟是好朋友,而且還是他們小團體的“金主”,大夥個個都沾過他的光。就這麼突然的消失了,心中不免悵然。

這天他出去送貨回來,一進門卻見自家店堂裡多了好幾個人,為首的卻是幾個穿著黑色號衣的“澳洲人”,旁邊還有幾個戴銅盆帽的“協從”。最近幾天他在街道上見過他們盤查行人,巡視街道。聽人說這就是“澳洲人的快班”――澳洲叫法是“警察”。

無緣無故的,這澳洲人的快班上他家裡來做什麼?張毓心裡頓時慌亂起來。再看內中有人卻是認識的,是本地的甲長何老爹。

見有熟人,心裡多少安定些。他娘見他回來了,趕緊招呼道:“毓兒,快過來給幾位見禮!”

張毓趕緊過去作揖,隻見為首的一個澳洲人說道:“不用客氣了,小哥既然已經回來了,咱們抓緊時間把表格都填了吧。下麵還有好多人家要去辦。”

張毓這才知道這些警察來家裡是要“報戶口”。這事倒不算陌生,因為每年保長、甲長少不了也會陪著衙役來“清查牌甲冊”,其實並不清查什麼,打著官腔說幾句場麵話,拔腳走得時候少不得還得送上幾百文的“草鞋錢”。他娘說過,“清查一回,店裡一天白做。”

可是要不小心應對,惹惱了這班大爺,說你有“隱瞞匪人”之嫌,直接一根鏈條鎖到衙門裡,那就不是幾百錢的問題了。人一進了班房,不拿出點真金白銀休想出來。開小木作的曹掌櫃的就吃過這個苦頭,沒吃沒喝的被鎖在尿桶邊一晚上,第二天使了好幾兩銀子才給放出來。

“這就是你兒子?”警察問道。

“是,正是犬子。”張毓爹趕緊回答。

“你就這一個孩子?”

“原本還有幾個,都沒留住……”

“姓名?”

“叫做張毓。”

“怎麼寫得?認字嗎?來,寫一下!”說著遞過紙張筆墨來。

張毓趕緊寫下自己的名字。警察端詳了下,遞給旁邊的一個書辦模樣的警察,“寫吧。”他吩咐道,“姓名張毓,與戶主關係:父子。”接著又問道:“出生年月?”

“萬曆戊午年三月初九生。”

“公曆是哪年?”擔任書手的警察寫了之後又問詢問的警察。

“萬曆戊午就是萬曆四十六年……”警察翻開本書,“1618年!”

張家都不知道這1618是什麼意思,也不敢多問。

“是在這裡生的?是你和現在的老婆生的嗎?”

中古社會婦女生育死亡率極高,有點經濟能力的男人自然是要續弦的。另外還有婢妾所出、典妻所出等各種複雜的因素存在,孩子不是主婦生育的並不稀罕。

“是,正是在家中。”張毓爹答道,“小兒確係山妻所出。”

“文化程度?”警察問了之後大約也覺得這樣問不妥,又加了一句,“念書嗎?”

“是,犬子在社學念書……”

“張掌櫃,”警察說,“讓你兒子自己說。”

張毓想了想道:“在社學念書已經七年,四書五經都念得,已經開過筆學作文章作詩,去年參加過童子試……”

然而他這一番文章隻換來表格上的“私塾中級”的填寫。

因為傳統教育的文化水平對元老院來說很難具體衡量水平,戶口填報便采用了一種簡化模式,凡是有功名的,文化程度直接按照其獲得的功名填寫;沒有功名的,分為三級,讀過幾年私塾,沒有開筆學過八股文的算“私塾初級”;參加過童子試的,算中級;參加過二次以上童子試的就算高級。

由於參加科舉功名和參加每一次童子試的人員名單在官衙裡都有存檔,可以比對核準。避免有人故意高報或者低報。

“會打算盤嗎?”

這個又是為了適應本時空的需求添加出來的。畢竟能使用算盤計算的在17世紀也算是專業人才了。對元老院來說還是有用的。因而也得加以登記。

“會。”張毓暗暗納悶,這打算盤的事情也要問嗎?

“娶親沒有?”

張毓臉不禁一紅:“沒有。”

“好了。”詢問的警察說道,“下一家!”

說罷幾個人便收拾起東西起身要走,張毓爹趕緊奉上一串錢,滿臉堆笑道:“幾位爺辛苦了,這是草鞋錢,區區不成敬意……”

張毓見幾個“協從”眼睛裡都放出光來,然而那幾個黑衣警察卻不為所動,為首的說道:“掌櫃的,我們元老院治下不搞這套!你配合我們工作就是最好的幫忙了。錢你拿回去,你們做小買賣,賺幾個錢不容易。”

張毓爹還要客氣,警察卻已經帶著人走了出去。何老爹道:“張掌櫃,不用啦!如今是元老院的天下,不興這套。”

他爹小聲道:“何老爹,你可不能攞邊個著數(坑人)。”

何老爹笑道:“今個我陪他們已經走了六戶人家了,前麵都沒拿草鞋錢,到你家能例外?你這白花花的銀子動人心,還是拿回去自己花吧。”

聽牌甲這麼說,一家人才放下心來,張毓出去看,卻見一行人已經進了豆腐店,隻有兩個人拿著榔頭在豆腐店門楣上砰砰啪啪的一陣敲打,把他嚇了一跳。定睛一看,卻是釘了一塊木牌子,用火烙寫出字來。一邊寫得是惠福街,一邊卻是“澳洲雜誌”上看到過的“大食數字”。旁邊又標記著漢字。

再看他們過來的沿街各家各戶都已經釘上了這牌子,每家的數碼各不相同。自家也釘著這門牌――他暗想澳洲人這主意倒是高明!各家各戶都編上了號,要找起來可就容易多了。他出去送貨,給茶居送倒還好,看招牌就是,給私宅送卻是難題。因為隻說XX街/巷東起西第幾家。最多加一句“門口有大樹”、“街上不遠處有水井”這樣的標誌物。(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