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作戰計劃(三)(1 / 1)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52 字 1個月前

這些乾部的準備工作是從1634年下半年開始的。在元老院內部吹風上已經透露出兩廣攻略方案的時候,乾部處便開始提出抽調乾部北上的問題,必須提前迅速地有計劃地訓練大批能夠管理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項工作的乾部,並提高現有乾部的理論水平。待某一地區解放時,這些預先按建置配備的乾部即隨軍進入該區,使占領和接管工作得以及時地有秩序地進行。

乾部處的實際業務工作實際是在明朗的指導下進行的。為此首先充實各類機構,設立副職,配備雙套各級各類乾部;其次作好抽調計劃,以便隨調隨補,並按現職依層級提拔乾部,特彆是有實際工作經驗而又在某一崗位上長期工作的乾部,這包括“二年以上的村長、民兵隊長,一年以上的機關企業乾部,二年以上的企業職員、工人、軍人”。通過調配程序上的層層負責,有效地保證了北上乾部的派遣,乾部隊伍規模和數量得到擴大和增加。

在抽調上采取按比例、完整配備、整體調出的調配方式,以保證到新區後即可開展工作。縣一級的乾部儲備不多,好在需求也有限。重點是縣級機關的工作人員。明郎的計劃是對核心區進行全套配置,共配置1套行省級,15套縣級班子。

建立專門的行政乾部學校,為新區建設儲備人員。內設行政、財政、工商、民武、農業、直屬等6個大隊,生源即芳草地畢業學員300人,社會招募500人和伏波軍退伍400人。培訓采用課堂理論學習和實際頂崗實訓充當行政實習生的方式來進行。

各地各部門北上人員批準確定後。即立即逐級集中整訓,解決北上乾部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使之對隨軍北上任務更加明確,進一步增強到新區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為適應大規模調出乾部的需要。在芳草地舉辦了了鄉村乾部訓練班,訓練已工作一年以上新近提拔的村鄉級乾部,提高其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所有北上乾部將於1634年12月底前在臨高的馬嫋堡集結完畢,隨後在馬嫋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集中整訓學習,對行軍、地圖判讀、武器使用、治安戰指揮進行了強化訓練。以應對複雜的新區環境。

為保證南下乾部的有序與規整,全部人員實行軍事化管理和編製,並在行政、生活、管理、教育、供給、衛生等方麵建立組織機構。北上乾部統一整編為“瓊崖支隊”。

作為兩廣攻略的政治配置,由文德嗣出任廣東大區區長兼軍管會民政長。加號大宋兩廣宣慰使。負責兩廣區域的所有軍政行動。

正式撤銷三亞大區建製,改設三亞特彆市。正式成立海南大區。首府設臨高。任命錢水廷擔任海南大區區長兼臨高特彆市市長。原臨高縣縣辦主任熊卜佑應本人要求,調往廣東任用。

地方政體上正式實施大區-縣-鄉(鎮)三級政權機構。另在交通要衝或者經濟重鎮設特彆市。特彆市在行政級彆上高於縣,但不再有屬縣。

為了兩廣攻略的軍事鬥爭需要,陸海軍提出了“1634第一次緊急整備案”。計劃1635年元月前,將陸海軍規模擴展到適應軍事戰備的需要。

這次整備的重點是擴大步兵編製,充實後勤和工兵部隊,換裝部分武器――各步兵營輕步兵連使用霍爾式彈管步槍取代前裝米尼步槍。野戰炮兵中部分連隊使用12磅山地榴取代部分12磅M1857式加農炮,以保證步兵連在水網泥濘地帶可以快速的攜帶火炮進行機動。

為了保證新編部隊的戰鬥力不至於因為補入過多新兵而下降,采取了分裂方式組建了新部隊。7個現役步兵營每營調出2個連。共計14個連作為第8、9、10步兵營的基乾。各營的缺額24個連由新兵補充。

在整備中新兵來源將第一次采取正式的征兵製,從海南、台灣和濟州島18~22歲歸化民青年中征募缺額人員。包括濟州島的朝鮮歸化民,隻要能說簡單的漢語,亦在此次征兵範圍內。這些朝鮮人新兵不再編入白馬隊,而是直接編入正規軍。

在具體編成上,儘量將新兵分散到各個連隊中去。以確保每個連隊都是老兵占多數。

經過此輪整編後,陸軍的步兵營將增加到10個(不含警備營)。基本滿足各戰略方向的攻略和守備需求。

撤銷原治安軍番號。原治安軍屬下的外籍和民族連全部並入國民軍。

由於整備前陸軍在多個方向展開兵力,特彆是以支隊的形式派遣混編部隊。造成一部分營的步兵連分散到各個區域,造成部隊訓練、人事和補給不便,在這次整備中全部予以整頓,重新配備。

取消過去的各種派遣軍和支隊番號,常設的方麵混編支隊隻保留3個:山東支隊(司令部設濟州島)、台灣支隊(司令部設高雄)和越南支隊(司令部設鴻基)。

經過調整之後,陸軍10個步兵營的常駐營地如下:

第1步兵營,駐地臨高市馬嫋堡,兼教導隊。

第2步兵營,駐地三亞市榆林堡。

第3步兵營,駐地瓊山縣海口堡。

第4步兵營,駐地濟州島城山堡,隸屬山東支隊。

第5步兵營,駐香港島。

第6步兵營,駐高雄市鳳山堡。隸屬台灣支隊。

第7步兵營,駐鴻基堡,隸屬越南支隊。

第8步兵營,第9步兵營,第10步兵營,暫駐香港,廣東攻略結束之後再安排常駐駐地。

參加兩廣攻略的陸軍編成為華南軍。華南軍司令部設香港島。前指先設香港,隨著戰役展開將遷至廣州。華南軍的具體編製為:

軍長兼參謀長:席亞洲。

第1混成旅,旅長:朱鳴夏。轄第3、第8步兵營。野戰炮兵3個連,工兵1個連。

第2混成旅,旅長:遊老虎。轄第5、9、10步兵營。野戰炮兵3個連,工兵1個連。

第3混成旅,旅長:付三思。轄第1步兵營。野戰炮兵2個連,工兵1個連。

其餘炮兵、工兵和輔助部隊,由軍掌握,視情況加強給各旅。

廣東大區警備令員兼國民軍廣東大區總隊長北緯。指揮所有國民軍部隊和偵察總局派往廣東的特偵分隊。之所以把這位老偵察兵派去擔任這一職務,目的是為下一步的社會改造提供“尖刀”。比起自成一統的野戰軍,行政機構可以直接指揮調動國民軍,反應速度較快。

雖然薛子良在伊拉克乾過治安戰,在專業上堪稱第一尖子。但到17世紀的中國華南來乾治安戰未免水土不服,他這幾年的工作成績主要是在組織建設和專業訓練上,實際作戰組織和指揮大多還是北緯負責的。

會議指出,攻占廣東,乃至廣西全境在軍事上均不是難題。難在攻下之後要“消化好”,要“打進去,站穩腳跟”,特彆是不能讓“土豪劣紳架空了政權”,要“確保建立新社會秩序”。因而放在全體“北上元老乾部”麵前的任務是“沉重的”,而新區的環境複雜程度又是“空前的”,元老院能給與新區政權的支援是“竭儘所能的”,但是要更多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放手去做”……

蕭子山知道之所以對兩廣攻略傾注於如此大的精力,一是要轉移元老的注意力:登陸五年來,元老院的暮氣已顯:臨高已經成了一個“小天堂”,生活條件蒸蒸日上,原來準備改天換日的“革命乾勁”已經被消磨的差不多了,元老們要麼安逸於過自己的小日子。要麼在內部撕逼爭權奪利。元老們漸漸的開始注重起“享受”和“逼格”起來。紋章院其實就是這種思潮的體現。

再者元老們的年齡漸長,元老院中人數最多的是D日年齡在二三十歲的這群人,現在都要麼年近三十要麼已經三十出頭,青年人的銳氣漸消,中年人的圓滑漸長,再這麼內耗下去,怕是元老院還沒衝出海南就已經腐朽墮落了。所以要不斷的運作國家機器,流水不腐,戶樞不蠢,隻有不斷的元轉,這台本時空最強的機器才不會生鏽,增強上下和諧,恢複運轉的活力。

其次也有轉移工業基地的要求在內。海南島不是一個適合建立大工業的地方。儘管它的資源豐富,地理條件也有優勢,但是缺少足夠的水資源成為工業規模擴展的主要瓶頸。海南幾乎沒有哪個縣算是水資源特彆豐富,境內缺少大的江河。臨高境內的馬嫋鋼鐵公司苦於水資源不足,在枯水季節的無法保持全產率生產。而臨高爆發性工農業增長和隨之而來的大量人口使得原來就顯得不怎麼寬裕的水資源進一步緊張。(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