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動進行“集村並屯”或者宣傳口叫做“新生活”工作沒有花很大的力氣。!比之於大明,李朝的濟州島上沒有什麼中間階層:隻有老爺和奴隸。數量不多的所謂的常民,基本都是依附性很強的佃戶,過得日子比奴婢好得有限。
對他們來說沒什麼故土難離之類的概念。土地房屋村舍都不是自己的,無非有個遮風避雨能睡覺的地方,現在有人對他們說:你們乾活吧,隻要乾活就會有新房子住。這房子比老爺們住得還要好――僅僅這一點就足夠打動他們了。
效果感十足的效果圖展板前,人山人海的聚集著朝鮮土著,他們貪婪的看著圖版上的村落、房屋和周圍的田野、牧場,一個個不時的發出不相信的驚歎。隻是一個瓦片蓋的房子就讓他們難以置信了:這些人中有許多人幾輩子都沒住過頭上瓦片的房子。亂石牆,乾草頂,一代一代的就這麼過了。一幅新生活的畫卷已經在他們眼前徐徐展開。
因為藍圖繪製的太過美好,很多人有難以置信的感覺。但是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可失去的了。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過去是給主人、東家乾活,澳宋最壞也不過是另外一個主人、東家。要他們乾活,破草房子、雜糧飯還是要給得。
在澳洲人派來得伏波軍士兵的指揮下,水原洞一帶的原金老爺家的佃戶、私奴婢已經被按照性彆、年齡組織起水原洞奉公隊。馮宗澤為了克服乾部緊缺的狀況,和薛子良商量之後決定派遣一部分伏波軍士兵充當臨時乾部。
水原洞作為“治安強化”的中心基地,又是未來的騎兵和輜重兵教導隊的主要駐地,平時有大量的駐軍。到濟州島的北上支隊的士兵大多是在第二次反圍剿前入伍的,至少已經服役了一年半以上,大致都可以讀寫,做些簡便計算,紀律性、執行力和交流能力都比較強,遠不是本地的帶路黨乾部可以比擬的。在他們不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派遣基本的民事管理工作還是能夠勝任的。
奉公隊動手拆掉了已經無人的村落,然後在澳宋建築工人的指導下用拆下來的建材修築自己的臨時營地。這種住所就是東北的“馬架子”簡易窩棚。雖然很不結實又透風,但是作為幾個月的過渡建築已經夠用,而且現在是春天,氣溫會越來越高,不需要保暖的考慮。至於老弱婦孺被安置到了濟州城的淨化營乾些雜活。
青壯年男女組成的奉公隊在水原洞的工地上努力乾活。從濟州、大靜、旌義三城奉公隊中選拔出來的帶路黨乾部們手中拿著大棒子,在工地上巡視著――他們作為第一批“從龍”的本地百姓,被認為是相對“可靠”。所以選調了一批來此地作為“監工”使用。
馮宗澤正在金老爺莊園裡的臨時工程指揮部裡坐鎮。這處莊園,除了一部分較haode主人用房和倉庫留作辦公用房和宿舍之外已經被大部分被拆掉,馮宗澤原本指望從拆房子中得到一部分被藏匿的財寶和物資,企劃院在其小冊子《特彆搜索工作須知》中曾經提到過,大戶人家的宅院內往往有秘密的暗室和地下窖藏,存有大量的財貨和物資,還列舉了許多不同的秘密儲存方式以供參考。
但是金老爺的莊園裡卻什麼都沒有,馮宗澤大發一筆橫財的想法徹底的破滅了。
“沒想到這裡這麼窮!要不是有馬牛真是虧大了。”馮宗澤嘀咕著,臨時工程指揮部設在莊園的一座觀景亭裡――說是亭子,其實四麵都有長窗,關起來是小屋子。現在馮宗澤叫人把三麵都打開,帶著青草和野花香氣的春風吹拂進來,讓他身心舒暢。
從這裡俯瞰下麵,原本的幾個小村落已經被拆為平地,山坡下是修得整整齊齊的“過渡營”雖然十分簡陋,但是形製統一,道路齊整,看上去倒也有一種整齊的美感。
工地上,螞蟻一般的奉公隊員們正在工作,車輛川流不息,四麵紅旗招展。幾處主要設施都在同時開工。還有許多人在不遠處新開辟的采石場工作,叮叮當當的采石聲隨著風聲不時傳來。
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這裡有大量的牛馬參加工作,因而工作效率大為提高。特彆是在築路和平整土地上。濟州島的第一個標準村的輪廓已經初步顯露出來了。
按照“新行政示範區”的規劃,濟州島要建立一個標準村的網絡。季潤之按照文總的思路完成了標準村的規劃和細節設計。總體說來,標準村的概念是建立在高度分工的基礎上的,分為耕作村、副業村和牧業村,但是在一般的環境下這樣的高度分工很難做到。濟州島可以算是一個特例,它本身高度的畜牧業經濟為主體的結構和稀少的人口使得這一規劃能夠實施下去。
在理想狀態下,一個標準的農業村的建築和耕地大小為1350m1350m。分為99共81個150m150m的格子(含道路等設施)。
耕地分兩部分,分彆各有38個格子,每個格子裡麵約有22公頃土地,由村裡的38戶居民進行輪作,為了公平起見每家都應該有較遠和較近的各一塊地,一塊種植糧食,另一塊種植畜牧作物或綠肥。村莊本體在正中央,占用一個格子的空間。
村莊本身是4排建築物圍起來的一個正方形。每側牆像客家圍樓一樣同時也是村民住所。所有房屋的窗戶都朝向內部開窗。住房均為二層建築,如果建築材料獲取容易或者有必要的話也可以修為三層。每邊安排10戶居民。有一條邊的中間部分安排大門和村公所,占用約兩戶的位置。圍屋的每個角有向外突出的角樓,主要起公共儲存、瞭望、防禦的作用。其中一個角樓的底樓安排廁所,廁所下麵是沼氣池。沼氣池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沼氣――一百多人的糞便和生活汙水產生的沼氣是不夠做生活燃料的,隻能用做公關照明用。
沼氣池的作用是對廢水和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過的廢水通過暗渠排到灌溉渠道內。至於沼氣沉渣定期清理後就是很haode肥料。
村莊中間圍起來的空場就是水井和打穀場的所在。這樣一共占去了77個格子,餘下的4塊格子用來安排村莊連接大路的路麵,兩側安排鐵匠鋪子等等不適合放在村莊中的公共建築。如果環境許可,村莊的周邊的丘陵應予以封山保護,以便村莊取得燃料和種植經濟作物所用。
村子中間的打穀場,除了用來打穀和作為村民聚會之用。這種村子,主要用於生產而不是防禦,打穀場其實也是有為路過的伏波軍、治安軍休息所用的目的。
在具備糧食庫存和火槍的情況下,這種村莊可以有效的抵抗一切冷兵器遊匪的攻擊。在進駐了最多一個營的正規部隊後,這個村莊就是任何土著shili均無法拔除的堡壘。
在以牧業或者種植經濟作物的地區,這一體係也可以使用,隻不過在土地配置和公關建築上有所調整,比如這個興建中的國有濟州第一畜牧場附屬水原洞初號牧業村就沒有每戶耕地的布置。隻有幾塊公有耕地,用來種植少量的雜糧和蔬菜。在海南進行的若乾標準村試點中,由於土地產權的限製,標準村的土地配置也沒有按照這一方案進行理想化配置。
標準村的居民人數,理想條件下村莊裡的居民應該符合60歲以下,每個年齡的男女都各有1~15個的情況,共計150人左右,根據現代加拿大清教徒的安排,超過200人即應該分村――因村內事務已經難以協調了。
在穩定的環境下,人口是逐漸增多的――在臨高的體係下,這些多餘的人員會被運至元老院所安排的新區,或者吸收到工廠、軍隊和學校裡麵。
每個標準村不超過二百人,使得村莊的規模受到嚴格的限製。每個種植業標準村每年能提供數噸糧食和一兩名輸出人員,同時接納退役人員。可以充當沿途的驛站。至於在摧毀宗族體係上的作用――即使不采用任何行政手段進行乾涉,在這一體係下能夠形成的再大的宗族規模也不會超過一個村子。而且外出人員的見識和得到的體係支持liliang使得在一段時間後村裡有話事權的肯定是退役軍人或退休的老工人。
放大到更大的體係中,每個地區的標準村會組成一個網絡,用道路連接。標準村之間的距離視當地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至少在2公裡以上。在沒有電話或者有線電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烽火信號進行緊急聯係。多個標準村合理拉開間距的話,使得當地完全處於控製下。稍大的非體係內土著團體均無法通過和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