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節 起威棧(1 / 1)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46 字 3個月前

起威當初在廣州能打開局麵,很大程度上正是張信在起威引入了舊時空的交通運輸理念: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提供便捷、舒適、安全的客貨運輸服務。

上海在本時空雖然是個小縣城,但是在企劃院的交通規劃圖中卻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把起威的江南總號設置在上海而不是南京或者廣州充分說明了鄔德對此地的重視程度。

上海總號的歸化民管事毛三生通過總管理局發來的密碼滾單知道自己的上司已經到了杭州,不敢怠慢,安排好考察團前往杭州之後不久,自己也立刻帶著隨員來到杭州請示彙報工作、

趙引弓作為杭州站負責人,對整個上海總號的具體運營有著最高監督管理權。但是在對外身份上,他和起威鏢局的上海總號沒有任何的聯係,所以毛三生到杭州不是下屬參見上司,而是老板拜見大客戶。趙引弓的實際身份除了他之外,總號裡的其他人――包括歸化民之外,一概不知。

趙引弓在清河坊私宅裡接見了毛三生――他為了營建鳳凰山莊園,籌備蠶桑業和開辦書坊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但是開辦長途運輸公司的事情他也得過問:畢竟下一步的流民收集和轉運工作要依靠起威的網絡。

從毛三生口中他知道江南的交通主要是依靠船隻,走長途的人無論貧富走陸路的少。轎行這一買賣可以暫時緩辦,集中精力在船運上。

江南地區的內河航船業務,基本上都是個體經營,一家人經營一條船,大得可裝運幾十人的航船行走在鄉鎮府縣之間,小得便是類似無錫快這樣的小船。除了個體戶,也有一些船行,但是規模不大,主要是在運河和長江上從事航運活動。

但是想加入進去經營航運不容易,南直隸和浙江的南北航運,最有價值的就是大運河航路。這條運河是南北通途,靠河吃河的人不知道多少最惹不起的就是漕船――明代沒有漕幫,負責漕運的人員在身份上是軍人。隸屬於沿河各府縣的衛所,每個衛所編製有固定的漕丁名額,還有專門的官田。

漕丁承運任務繁重,因為製度上的種種弊端,漕丁運送漕糧經常要賠累,因而受累很大。但是漕丁有官府的身份,在運河上行船享有通行和討關的特殊地位,無論漕糧北上還是空船南下,沿途攬貨帶客是他們的一項重要業務收入,起威所辦的船行若是要行走運河,在業務上形成競爭,恐怕會遭到漕丁的抵製。

漕丁人多勢眾,彼此團結,又有承運漕糧這個官府身份,一旦形成衝突,無論是經官動府,還是私下毆鬥,起威絕對不是他們的對手。

趙引弓皺眉道:“這麼說,這條運河我們竟然沾不得了?”

毛三生道:“杭州往南京、揚州,還好說。漕船北上重載,即使帶客攬貨,數量也有限。稍稍有幾個錢的人,也不願意去和糧包擠一堆的。就是從揚州南下,船隻是空載。這份利益他們是肯定不願意吐出來得。”

漕船無論北上南下,帶客攬貨都是順路的事情,所以收費也比較低廉。對起威的大眾路線能夠形成競爭的關係。就算漕船不起哄,不鬨事,單純競爭起威也未必能穩操勝券。

毛三生到上海之後,已經在江浙地區周遊了一圈,考察了當地的狀況,對開設船行的事情不大有把握。

“若要開辦,運河上的買賣我們恐怕很難插手。卡、閘上的陋規也太多。”毛三生說道,

趙引弓說道:“既然運河上我們不容易插手,就從長江上動手。”

毛三生為難道:“長江上恐怕也不容易。”

長江是天然的黃金航運水道,但是在本時空,在長江上航運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除了橫行水麵的水匪,當時的長江航道未經過疏浚,也沒有水文資料,全憑水手的口耳相傳的經驗。不熟悉航行情況的人行船,即使在以江闊水深的揚子江段航行也有擱淺觸礁的危險。

長江上行船的水手,同樣是拉幫結派,同聲共氣,要招募能領航行船的水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古代社會的結構具有超穩定性,一般人很少會離開團體另投他處,更不用說起威這樣完全的外來戶了。

“不礙事。”趙引弓道,“會開船的又不是隻有他們。他們不就是在江麵上多走了幾年船嗎?無非是有一點經驗。他們不肯來應募的,我們也有辦法把航道測量出來。”

測量長江航道原本就是杭州站的一個重要使命。所以趙引弓對可能缺少領航人員並不以為意――他們有現代科技培養出來的航道測量人員,用不著使用純經驗主義的傳統水手。

趙引弓和毛三生商量了一天,最終決定首先在上海、南京、杭州、蘇州、湖州這五個城市設直營外櫃。

直營外櫃主要經營客貨運輸業務。對外懸掛“起威棧”的字號,下麵標注小字“起威鏢局聯號”。

每個起威棧都設有貨棧、客棧,轎腳行和船行。提供交通運輸服務之外還供應客商住宿、寄存貨物。以後還準備在棧行內代理德隆的彙兌業務和郵件服務,形成真正的一條龍服務。

根據趙引弓的指示;隻要有可能每個外櫃都要儘量靠近水路碼頭――最好是自建碼頭,以便就近使用船隻。

因為建立自己的船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現階段船行的業務主要采用“聯營”模式。即船主自備船隻參加聯營,由起威棧負責招攬業務。客、貨運輸按照總號的規定統一運價。

船主按照各分號開出的客貨運輸滾單運送,按單沿著規定線路運送到站。船主不收取貨主或者旅客的任何費用,全部費用由貨主旅客支付給分號――從廣東時代開始,張信就革除了“賞錢”的陋規。規定一律按價格表收費,不準收取討要“賞錢”。

車船店腳行之所以惹人反感,很大程度上就有老板給予夥計的待遇極其菲薄,有的甚至不給工資,夥計的收入全靠“賞錢”,所以隻要有可要挾的地方,夥計必然要討要“賞錢”,以至於形成行業陋規。鏢局雖然從來不討要賞錢,但是走鏢結束之後客戶給“賞錢”也是慣例。是鏢師的一項重要收入。張信革除陋規的時候明確把人員薪酬、津貼開支也加入到運輸價格中去,把這個陋習徹底的革除了。

船主運達之後,憑抵達站的蓋章的運單到派出站結算運費,按月結算。每個月結算的運費中要扣除2%。作為運輸意外保險:一旦出現船隻在外派中按照規定路線和行程航行而遭遇沉沒、損毀、匪徒搶劫、船主或者水手意外死亡的,由起威負責賠償。

這筆保險金實際由德隆上海分行收取進行承保,除了航運險之外,起威還代銷貨損和旅客人身保險。保險金計在運價之內,一旦出現意外即可給予賠償。

原本張信在廣州推廣這一保險製度的時候,曾經想將保險金作為明確的收費項目單列,由旅客和貨主自由選擇購買與否,但是孫可成認為沒有必要。因為本時空的船隻運輸船主沒有保證人貨安全的義務,出現貨損、死亡事故的,船主賠償與否全第一看貨主的身份地位,如果是官紳或者地麵上的有力人物,船主傾家蕩產也得賠付;若是一般的人,全看船主的信譽和良心,陪多少是並無強製性。

倒是鏢局一向有丟失鏢物賠償的規矩。當然鏢局的收費要比船行、腳行高得多。所以孫可成建議不必明確提示保險費,隻要打入運價然後明確說明貨損包賠貨物,人傷亡給撫恤就可以了。這樣不僅免予是否購買保險的爭論,而且還能給起威帶來商譽。

船戶參與聯營運輸的,必須統一接受調度中心和各分號的調度,按照外櫃開出的客貨運單裝運人員和貨物,不準私帶私運。船隻要按照規定路線和時間航行。出航和回程登記時間,每個班次均有明確的抵達和回航時間,如無正當理由耽誤回航時間的,就扣除“延時費”。確保聯營船戶在半途中不繞路私帶。

船隻根據狀況,每三個月接受一次“小保養”,每年接受一次“大保養”。保養除了對船身進行維護之外,還加以重新油漆修整,保持船體始終清潔整齊。保養期間起威船行發給生活費。保養所需要的開支也由船行支付。

船戶按勞取酬,多勞多得。為了鼓勵船戶長期服務,不至於經常流失,趙引弓規定:在營業淡季,沒有出船起威棧也支付基本生活費。

每一艘參加起威鏢局“聯營”的船隻,都要懸掛起威的鏢旗,統一在船頭鑲嵌起威徽記,書寫所屬分號、客貨性質,再用千字文編號,做到一目了然。(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