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騾馬與羅馬(第三更,求訂閱)
對於父親,李奕軒是了解的,南洋需要的並不是「騾馬」,南洋隻喜歡用外國人當「騾馬」,所以南洋人肯定是「羅馬人」。
「並不僅僅隻是羅馬人,羅馬人裡也有羅馬和騾馬!」
李毅安笑道:
「我們要做的是「羅馬公民」!」
「羅馬公民」隻是一個比喻,其實,說的還是羅馬和騾馬。
是做騾馬,還是做羅馬!
本質上,這並不是一個選擇題,因為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沒有選擇。
很多國家的人們,隻能做騾馬,這不是無奈不無奈的事情,而是因為現實就是如此。
畢竟,羅馬人的背後是無數的騾馬!
曾經做過騾馬的李毅安對於這種現實,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也正因如此,他才不願意看到南洋人淪為「騾馬」。他努力的是締造一個「羅馬帝國」,而不是「騾馬帝國」。
這裡的人應該像「羅馬公民」那樣活著——在騾馬的供養下!而騾馬來自於什麽地方的?
當然,就是海外了。
就像曆史上的羅馬帝國一樣,羅馬公民的享受著來自他們認知中的整個世界的福利——食物丶奴隸以及其它種種資源。
而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羅馬軍團在開拓!
「我們的農場丶礦山都需要大量的中高層主管,我們努力了這麽多年,為的就是不做「騾馬」,每一個南洋人都應該是「羅馬公民」。
但是這個「羅馬公民」必須要有所付出。
畢竟,世界是公平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隻有「騾馬」或者「羅馬」兩個選項,沒有付出的話,又怎麽能夠成為「羅馬公民」呢?
羅馬是公平的,隻有「羅馬公民」才能夠成為「像羅馬人一樣活著」,這種付出,既包括兵役,同樣也包括海外的工作。」
轉而麵對兒子,李毅安說道:
「在南洋每一個男人都需要服兵役,這是身為國民的義務,同樣,他們還需要到海外去工作,這同樣也是他們的義務。」
早在十年前,南洋就通過了兵役法,年滿十八歲的男性青年都必須服兵役,通過十年的努力,南洋已經基本建成了一套現代化的兵役體係。這是國防建設的一部分,也是國民義務的一部分。
而對於南洋這樣的國家來說,國防重要,經濟更加重要,是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比前者更加重要,因為前者建立在後者的基礎上。
李毅安之所以會強調海外工作,完全是吸取另一個世界日本的教訓,日本是「貿易立國」的典型,日本不僅出口貿易在其GDP中占比很大,甚至就連同他們在海外投資收益甚至占到其GDP近一成。尤此可見日本的對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
但是這個典型更為典型的是——沒有人願意去海外工作。與不少國家跨國公司職員願意到海外任職,甚至將其視為晉升捷徑不同,日本的企業之中,對前往海外工作是排斥的,甚至有「隻有沒本事的人才派遣海外」的說法。
而且這種說法還是事實,在日企之中,絕大多數被派往海外公司的都是學曆低丶能力差的職員,甚至很多日企還把海外公司變成「流放地」。
最好的職員都是本部或者本土公司,而這也導致日本海外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能力有限,不能夠很好的開拓業務。也正因如此,日企到了新世紀在海外市場開拓等方麵,遠遠落後於其它國家。
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總歸對南洋來說都是極其有利的,都可以汲取。
「南洋的今天是第一代南洋人開拓的,新一代的年青人不能躺在父輩的功勞薄上,我們需要他們到海外去,去管理我們的農場丶礦山,去開拓更大的市場,而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到海外。」
其實,海外開拓本身就是需要人的——無論是殖民時代,還是戰後的商業時代,總是需要人到海外去維護開拓者們開辟的事業。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二戰結束之後,有大量的美國人在海外工作,僅僅隻是在伊朗,就有超過兩萬美國技術人員丶工人,如果包括他們的家屬,甚至可能超過五六萬人,高峰時在伊朗的美國人甚至是接近7萬人。即便是在越戰期間,也有數千名美國企業的雇員在西貢工作。
按照美國官方的統計,在冷戰期間,大約有超過100萬美國人生活在世界各地,他們在世界各地工作,他們的家人在那裡陪伴著他們。
那些人中既有美國政府的雇員,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