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給南洋插上翅膀(第一更,求訂閱)
空曠的道路上,一輛寶馬摩托車轟鳴著疾速前行。
風馳電掣的摩托車,很快就抵達了位於長安西南的一座大型工廠——南洋航空工業公司,這家公司的前身是義大利薩沃亞·馬爾凱蒂公司以及法國的西南飛機公司共同組成的,他們一同奠定了南洋航空工業的基礎。
摩托車在公司門衛前停了下來,稍作檢查後,摩托車就駛入了公司,停好車,摘掉風鏡丶頭盔,對著後視鏡收拾了一下頭發,趙少傑便走了大樓,很快他就來了工作室裡。
在這裡幾十名來自義大利丶法國的工程師們正在忙碌著,作為助理工程師的趙少傑,更多的時候是在學習,大抵上其它的華裔工程師也都是如此。
南洋航空工業公司之所以能夠完成「超巨人」運輸機丶C95客機以及FX1噴氣式戰鬥機的設計生產,完全得益於從義大利以及法國聘請來的技術團隊,不僅有技術團隊,就連公司的技術工人中也有三成是歐裔,這一點從公司附近的「小義大利」和「小巴黎」就能看的出來。
「我們應該采用機翼下發動機吊艙。」
剛一進入辦公室,就聽到張廷鵬正在和總工程師薩蒂斯塔進行著討論,張廷鵬是公司僅有的五十六名華裔工程師之一,第一批盟軍搜索隊出身, 44年就開始在薩沃亞·馬爾凱蒂公司實習。
薩蒂斯塔看著圖紙上新型布局,說道。
「慧星飛機采用的是翼根式布局,為了穩妥起見,我們也應該采用類似的布局。」
一切都始於「彗星」。
作為噴氣式客機的開創者,「慧星」客機確實給全世界樹立的典範。
「彗星」客機具有許多創新的設計,例如後掠式機翼丶壓力艙丶大型方形窗戶等,使得它能夠在13000米的高空以740公裡/小時的速度巡航,比當時的活塞式飛機快了一倍多。而且「彗星」客機還擁有優雅的外形和舒適的內部設施,給乘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飛行體驗。
波音公司研製噴氣式客機啟發於「彗星」,放在南洋也是如此。與波音公司在航空展覽上才看到「彗星」客機的真機不同,早在去年,南洋航空工業公司就與德·哈維蘭公司展開了合作。在今年7月27日,慧星客機進行第一次試飛時,南洋航空工業公司的工程師們就在現場觀摩了試飛。
隨後通過工程師們又在德·哈維蘭公司的交流學習,很快團體中的德裔和華裔工程師就認為他們已經掌握了噴氣式客機的關鍵技術要領,也就是後掠式機翼和發動機的選擇,並認為在這兩點上,「彗星」客機還有優化的空間。
在他們回國後,南洋航空工業公司就展開了噴氣式客機的研製工作。
「薩總工,噪音,相比於翼根處布置發動機,采用機翼下發動機吊艙,機艙內的噪音會更小,乘客乘座也就更加舒適。」
在美國波音公司實習了三年的王倫,曾經參與過 XB47項目,對發動機吊艙設計自然很熟悉。
「客機必須要考慮到乘座的舒適性,雖然它的速度超過740公裡,但是考慮到南洋特殊的地理位置,無論是飛往歐洲還是北美,距離都在12000公裡左右,考慮到中間轉場的時間,飛行時間差不多需要20個小時,在乘客需要在飛機上過夜的情況下,降低噪音就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其實南洋航空工業公司之所以會對噴氣式客機很上心,就是因為南洋與歐美之間的距離太遠,以公司製造的 C95大型四引擎客機為例,儘管其最大時時達到500公裡,可巡航速度隻有342公裡,從長安飛到歐洲需要長達57個小時,雖然這其中包括中轉機場時間,但也實在是太長了。
也正因如此,一直以來,對於婆羅州航空公司來說,如何縮短洲際飛行的時間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