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襄一直有思考,如何快速結束這個亂世。

種田是急需的。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如今的生產力就約等於種植業的水平,糧食生產的效率。

隻要他能讓秦國生產的糧食是他國幾倍,秦國就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但這隻是提高了成功率,讓秦國在統一戰爭中減少了一些挫折,還不能讓秦國迅速取勝。

若要秦國快速取勝,需要在軍事上也碾壓對方。

論將領,秦國已經獨占鼇頭。那麼朱襄能做的事,就是思想和軍械。

思想即提高士氣。如今能提高士氣的方式就是獎賞。藺贄的新田律讓上戰場的兵卒少了許多後顧之憂,知道自己死後老有所養幼有所依,妻子不會被人侮辱,秦國本來就因軍功製強大的士氣肯定更上一層樓。

兵器上,朱襄曾經想過能不能多點一點科技點。

後來他放棄了。

不僅因為生產關係要和生產力相配套,這是相互的。

他前世的時代就有如小孩掄大錘的奴隸製、封建製國家,社會變革力量被上層脫離時代的武器所鎮壓,幾乎看不到前進的希望。

除此之外,朱襄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他不會。

雖然他是農學教授,接受了現代基礎科學教育。但就算是農學教授,讓他手搓一套工業體係出來,那也是天方夜譚。

沒有科學儀器,就算腦海裡有幾組化學方程式,他要如何從天然礦物質中提純想要的材料?

如果他能做到,武器不能做,但絕對不管什麼生產力生產關係,先把化肥工業化生產線手搓一條出來,讓全國人民先吃飽肚子,再慢慢思考其他的事。

朱襄知道在華夏最危難的時機,我們的戰士們能在鄉間門手搓彈藥生產線。但知道歸知道,他自己不會。

槍支彈藥大炮什麼的,他一竅不通。

一個農學教授,為什麼會懂機械,而且還是軍事機械。

朱襄曾經想要試試看。不是為了揠苗助長,而是想做出點現代武器防身。

很快,他就繼續掄著他的大劍鍛煉力氣了。

不要為難我空空蕩蕩的腦子了。告辭!

跨時代的軍械做不了,朱襄就絞儘腦汁思索有什麼這個時代的科技能做出來的封建時代大殺器。

現在戰爭的機動部隊是以戰車為主,後來會發展到以騎兵為主。

特彆是重騎兵,幾乎就是封建時代的“坦克”,所向披靡。

可以說,一個國家十分能養重騎兵,能養多少重騎兵,在火器發明前,幾乎就是國家實力的象征。

甚至在現代火藥(即黃火|藥)發明之前,重騎兵對黑火|藥武器也是碾壓。

黑火|藥武器殺傷力還不如弓|弩,連輕甲都很難破,隻是使用難度低,能培養更多的遠程兵力。

清朝乾隆時,擅長騎射的弓兵仍舊比火|槍兵強許多,這也是乾隆瞧不起外來火器的原因,並不是他真的睜眼瞎。

結果現代火|藥發明,把所有冷兵器都掃進了垃圾堆。從此戰爭成了現代工業的比拚,沒有工業基礎的遊牧民族開始能歌善舞。

所以現在朱襄隻要把重騎兵弄出來,在現代火|藥出現前,華夏的陸軍戰鬥力就能一直保持世界領先。

雖然朱襄不知道重騎兵怎麼弄,但顧名思義,就是給馬和騎兵上鐵和皮革混合的重甲。他把思路告訴工匠,工匠會自己試驗出來。

重騎兵相當於封建國家陸地戰場的“震懾武器”,輕騎兵就是機動部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古代後世戰場的主力。

事實上現在戰場上騎兵已經逐漸成了主力。

朱襄將馬鐙和馬蹄鐵交給李牧之後,李牧很快就打造了一支輕騎兵。

因為李牧在南方,馬鐙雖然看一眼就能仿造,但現在還未傳出去。

一個小小的部件,沒有引起他國的重視。

隻有當李牧把他的輕騎兵拉出去打出一場讓天下人永世難忘的戰役時,他們可能才會注意到這個小小的馬鐙。

現在六國都快忘記李牧是以擅長指揮騎兵聞名,都把李牧當成舟師將軍了。

朱襄陪同王翦選拔了一千人的重騎兵。

子楚嘗試著披甲,然後被壓得走不動路,遭遇了朱襄無情地嘲笑。

子楚怒道:“你試試!我不信你能行!”

朱襄披甲,居然能走幾步。

朱襄嘲笑道:“我每日都揮動鋤頭,身體不知道比你強壯多少,你和我比?弱。”

李冰趕緊把子楚拉住:“算了算了,你何苦和他計較?現在這麼多人,太子和長平君打起來了多難看。”

子楚冷笑:“等我當了秦王,看我怎麼收拾你!”

朱襄樂道:“好啊,我等你當秦王,看你怎麼收拾我。”

王翦嘴角抽搐,太陽穴突突突跳。

這種話是能說的嗎?還是當眾說?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