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攤丁入畝(1 / 1)

隋末 木子藍色 1519 字 1個月前

第56章攤丁入畝河北盧氏世族聯軍兵敗第二天,高陽郡才傳來李承義兄弟的捷報。&*..最快更新**本來他們平定高陽郡的時間在李奔雷之前,不過因為跑掉了一個高開道,李承智不肯上傳捷報,非親率兵馬追擊高開道,一直在大雪中追了兩天,才終於將高開道俘獲。等到他們的捷報一路傳到北京時,已經比李奔雷的捷報晚了一天。漁陽燕王盧徹二十萬聯軍戰敗,盧徹自刎身亡。高陽郡佛國大乘皇帝高曇晟鮮虞城兵敗,隻做了不到三天皇帝,就與他的尼姑邪輪皇後靜宣一起人頭斬落,去了他所宣揚的未來世界。燕王、大乘皇帝、齊王死後,很快河北又傳來了清河崔氏家主趙王崔賢兵敗身死的消息,渤海魏王高奎、趙郡高邑王李竣、平原劉家家主平原王劉德,也先後被秦瓊、羅士信二將擊敗被俘。緊跟著,在李靖的五萬大軍,與張仲堅的五萬水師艦隊的聯合進攻下,山東琅玡王氏家主魯王王植,彭城蘭陵縣的蘭陵王蕭儼,齊郡的濟南王鄭經,紛紛如雪水遇到鐵水,瞬間蒸發。一個又一個傲立數百年的大家族,一個又一個的聲望傳於天下的大家族族長,僅僅過了一把自立為王的癮後沒多久,就紛紛被朝廷早已經秘密集結調撥隱伏好的兵馬,一一擊潰。要麼兵敗自刎,要麼直接戰死,要麼戰敗戰俘。涿郡盧氏、漁陽盧氏、河間盧氏、高陽崔氏、清河崔氏、上穀崔氏、趙郡李氏、渤海高氏、平原劉氏、琅琊王氏、齊郡鄭氏、彭城蘭陵蕭氏。這些傳承了數百年,宗族千萬的地方土皇帝一個個的倒下。更多附庸在他們身後的世族豪強家族倒下,河北山東江淮再一次變了天。到處都在流血,無數的人頭砍落,連天邊的霞雲都如血一般的鮮豔。一個個堅固的塢堡被催毀,一個個強大的宗族被瓦解,更多被隱匿的人口被重新登記在冊。與此同時,河北山東淮北等地的佛門道教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最快更新**寺廟的田產被丈量登記,寺中隱匿的戶口佃農也被清查登記帶走。就邊寺廟中的浮財,也被當作曆史積欠的稅賦抄沒,大量的僧尼觀道被勒令出家還俗。甚至各郡縣城中不少的寺廟也被拆毀清除。緊接著朝廷的聖旨下達,無數的告示從涿郡貼到了江都。在這一張張的通告上,朝廷宣布,下達分家令,所有的宗族百姓,兩代以上者,必須分家立戶。並且下達禁止蓄奴令,廢除奴隸製,改為雇傭製,所有的大隋子民不得再蓄養買賣奴隸,對於家中的傭人仆從,也全部更改為雇傭製。並下令,在各地興建學堂,並每三年一次科舉考試,選撥人才為官。同時更改稅法,田賦改為攤丁入畝製度,將百姓所有的田賦丁役等各種各樣的稅收,通通合並為田賦及丁稅一樣,並且實行攤丁入畝製度。田地多,則需要繳納的丁稅也多,田地少,則需要繳納的丁稅也少,並將每年的稅賦改成春秋兩季征收。一道道的朝廷政令,讓人看的眼花繚亂。一道分家令,卻是在破除宗族世族舉族共同居住,實行大宗族製度的一項法令。這法令的目的很簡單,破壞宗族的凝聚力,拆分宗族的實力,避免世族越聚越大。且在分家開戶後,能增加戶數,增強戶籍統計,減少隱匿,偷逃避稅。這一道法令要是放在以前,絕對是會引起世家豪強們的齊齊反對。不過如今河北世族剛受到滅頂之災,已經沒有人敢,也沒有人顧的上反對這條法令了。…,而禁奴令,對於普通百姓同樣影響不大,甚至是有好處。往年碰到天災**之時,破產的百姓最後往往自賣為奴,進入那些世族豪強們的莊園作工。如今禁奴令一出,卻是能減輕一些這種情況。而那個建學堂,與重新舉辦科舉考試的告示,卻是讓不少的士子讀書人眼前一亮。大隋朝首創科舉製度,將推薦製度進行了修改,加入了以科舉考試選撥人才為官的新方式。這科舉製度一出,卻是打破了貴族世家們以往的出仕壟斷,給了普通的文人們一個魚躍龍門,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不過大隋朝的科舉因動亂,已經停了許久沒再開科考試。自天下出了七個皇帝之後,更是沒有哪方勢力再提這科舉考試。卻沒有想到,如今河北朝廷首先重開科舉,不僅讓那些讀書人一個個看到了希望。就是那些這次逃過一劫的世族豪強子弟們,得到這個消息也是紛紛動心。如今他們想再如以前一般的靠著世族的地位,舉薦入朝為官,已經是不可能了。但是如果能通過朝廷的科舉。卻是一條陽光大道。一條條的通告讓整個河北朝廷統治下的郡縣都沸騰了,這連番的大變革,讓無數的人驚訝。不過真正讓無數人關心側目的還是最後一條攤丁入畝製度,前麵的幾條,基本上就是奔著那些世族們去的,不過是痛打落水狗,一舉絕了他們再次坐大的機會,而從根本上瓦解削弱他們的政策罷了。可這後麵的一條,可卻不光光是對付原先的地方世族豪強了。攤丁入畝製度,看似簡單,可實際上卻是將自先秦有記錄以來的稅賦製度徹底的改變了。簡單一點的說,就是以前的稅賦製度雖然也多有變動,但有核心的一條,即是以丁為基礎,按丁納稅。不管田地多少,隻以丁收稅。丁是古今以來的稅賦基礎,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二十一歲到六十歲為正丁,中男為次丁,老小黃免課役。所有的稅賦都是按這丁來算,正丁是一份,次丁則納一半。這樣的製度對普通百姓是最不公平的,因為百姓的地越來越少,可要交的稅賦卻從來不變,都是按人口納稅。但對那些地主貴族們來說,這樣的製度卻是對他們最有利的,因為他們田多,一家幾口幾十口人,卻擁有著成千上萬畝地,把要交的稅攤到自己的田地中,實際比例並不多。而現在,這新出的攤丁入畝製度,卻把這千年來的稅賦製度改變了。征稅不再以丁為基礎,而以田地為基礎。田地越多的人,需要交的丁稅越多,相應的,百姓如果地少則少交,如果沒有地,則不用丁稅交。而且在這新銳中,是把所有的雜稅捐役,通通納入了丁銳之中,所以,百姓除了需要承擔自己相應田畝的田賦,即糧食稅外,其實的稅收也全部按田畝數轉成了相應的丁稅。而那些地主貴族們,他們不論人多人少,也一律將按照他們的田畝數量來征收田賦以外的丁稅,這是一筆龐大的丁稅,過去百姓所承擔的雜稅,基本上全都轉嫁到了他們的頭上。如同一記重錘,不但敲擊在了世族地主身上,再一次狠狠的打擊了他們。這一記重錘,同時也將所有朝廷的文武大臣,貴族等田產多者都打擊到了。…,這是一記大範圍的大殺傷性的新政,也是陳克複考慮許久,醞釀再三之後,才最終挑選在了這個時候公布的。此時地方強大的世族豪強地方勢力已經瓦解,明知是打擊他們的,他們也無法再反對。唯一可能反對的就是內部的文武功勳們,不過為了抑止以後再次產生那些強大的世族豪門,陳克複還是祭出了這個殺手鐧。攤丁入畝,就是釜底抽薪,從根本上去抑製他們的兼並。也是減輕那些百姓們的負擔,避免那些無地的百姓因承擔不起賦稅最後造他的反。不過如果得不到內部文武們的支持,再好的政策也是無法施行的。這一點,陳克複深知。為了能得到朝廷內部文武們的支持,他考慮許久之後,又頒發了一項新詔令,以換取內部勢力的妥協合作。在元旦的元會大朝會之上,陳克複不等那些大臣們發言反對新稅製,率先拿出一道詔書交給了宣旨官。“大隋皇帝令,奉天承運,皇帝詔日:為表彰朝廷功勳之臣的社稷軍功,朝廷特重新製定封爵製度。凡封爵為十二等,一十八級。第一等為王爵,非皇子不得封,明定正一品,封食邑萬戶口,並授永業田萬畝。第二第上為嗣王,為王爵之子降級襲封之爵位,明定從一品,封食邑五千戶,並授永業田五千畝。第二等下為郡王,皇太子之子為郡王,嗣王之子降級襲封為郡王。明定從一品,封食邑五千戶,永業田五千畝。所有王爵,非皇族不得封,異性臣子不得封王”大元會之上,殿中監安排的今日議事內容並沒有這一項。但是宣旨官的話音一出,仍然是引得無數的大臣心神激蕩。封爵,曆來是大多數大臣所最終奮鬥向往的目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