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身體之王(上)(1 / 1)

三輪 愛喝茶 1529 字 1個月前

修煉的分水嶺就在化勁後期!武道修煉分成幾個層次,分彆是:練氣、駐骨、化勁、洗髓。至於洗髓之上就是傳說中的‘陸地真仙’了。‘陸地真仙’他出現的時候,空氣中會有陣陣異香,古法講‘真仙出,異香生’。正是符合這個意思。這些層次間相差非常之大,而且每一層次內也都劃分為三個小層次,而這些駐骨大成,也就是道家常說的先天肉身。先天肉身就是好像剛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全身上下沒有一點渣滓,體力和精力也到了一種難以想象的地步。練氣大成的時候,會修煉出一股內勁,這內勁其實是氣血催動而來,練氣!練氣!這個層次之所以叫練氣,目的就是練到能初步控製氣血。隨著氣血內勁在體內循環,身體會越來越強壯,從肌肉到骨骼,從骨骼到內臟,再到骨髓。所謂的練筋閥髓就是這個意思。當內勁可以在你體內無處不達的時候,就是初蹬化勁小成了。‘化勁’也可以叫‘化境’,化的意思就是隨心意,隨心而化,無礙無阻。當化勁大成之時,就是洗髓了。而這洗髓才是最關鍵的一步。洗髓其實在化勁中期就已經開始了。洗髓的時候,修煉之人就有兩個選擇了,一個是就此堅修武道,以力證道。一個就是修出元神,以‘道’證道。洗髓成功,還堅修武道的話,就會肉身成聖,便是‘武聖’了,也就是傳說中的‘陸地真仙’。”而修練道術也有很嚴格的層次劃分。分彆是:馭氣、開神、凝丹、結胎和元劫。練武之人是練氣,在運動中,感受和控製氣血。而純粹修道之人,不練武,隻是在靜坐中靠自身的意識來控製氣血。不過,真正修煉之人,基本都是一邊練武,一邊馭氣,這樣可以在修煉中更快的掌握自身的氣血。武道和道術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兩者有很多必然的聯係,是不可以分開看的。而開神實際上,就是氣血在大腦中合理的運行,從而打開了一些大腦的潛在功能,從而得到智慧,甚至是一些粗淺的能力。而一個人能否踏上大道之路,也就是看他能否‘開神’,所謂的‘慧根’‘靈根’其實很大程度就是看有沒有‘開神’的素質。開神的人,有一個明顯的標記,就是眉間有一條豎線,這條線或深或淺,有的人不易察覺,而有的人就很明顯。開神後,修煉之人就能感受到天地之氣的大變動,也能感受到法力的波動,同時也能使用符籙和法器了。也就是說開神的人,也就是有法力的人了。結胎和洗髓其實在一個層次上,所謂‘結胎’,就是洗髓後,用龐大的精氣結成一個靈胎,而這靈胎則是元神大成的必要條件。而元神就是從這靈胎中生成的,意識和元神帶著全部的法力和精氣而元神出竅後,就要麵對元劫。按道理,周坤離換血一步還早呢!不過他舅舅用大量的修羅獸為他血祭,在加上那件在他體內那神奇的法寶!讓他現在就麵臨了,開始換血的問題。……其實道家的外功行功方法無外乎,內外兼修。所以內外兼修是玄門正宗的靈魂!內家拳就是內外兼修的最好的範例。周坤實際上修煉的拳法,就是曆代內家拳大師們成名絕技的延伸!這也是為什麼天屍道,在江湖上是獨樹一幟的一門。因為他傳承了內家真正的精義!而真正內家拳的提法,卻是在近代,在過去這中內外兼修的技藝通常就直接叫道家玄功!內家拳可以追溯的是源於宋時武當張三豐。宋時,百家拳術彙聚少林,始成少林一派,大槍在戰場上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元末明初,張三豐嵩山訪道,得習少林拳術,有感於自己所習道家丹道功夫,遂將之與武術相結合,於是輝煌燦爛數百年的內家拳誕生了。後來張三豐苦心求道終有所成,傳說成仙。其著述主要為丹道,後明成祖大修武當,亦使得張三豐內家理論和丹道理論都得以傳之後世。明中期,張三豐所創內家理論經過不斷發展至張鬆溪時已然完善成型,影響愈來愈大。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發展,武學也大發展。職業武術家也越來越多,一些主要修習大槍術的武術家接受了內家拳理論。並加以發展創新,形成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四明鬆溪原始武當內家拳風格的內家拳。至清末民初,由楊、李、董三人將此風格內家拳真正推廣開來、大行於世。再到孫祿堂天下第一,使此風格內家拳徹底走上巔峰,成為國人習武的主流。因此道、槍二者可謂是內家拳的兩大來源。再說少林、武當。少林是禪宗祖庭,林拳要禪武合一,實際上佛教禪宗禪法自有傳承,主要在江南,並不在少林。許多外家拳也不是在少林所創,武當是道教聖地,全真分支,武當內家拳偏重於丹道、養生,但是許多武當道士隻修丹道、不習武。內家拳現在基本可以分成兩大風格:以張三豐、張鬆溪、王征南、甘鳳池等等為代表的武當內家拳、四明內家拳,偏重於丹道、養生,講氣。習者多與道士有關,不甚追求武道。明清時,此派名師輩出影響頗大較為興盛,及至民國時影響已然不大,反而一直受到另一風格內家拳的影響。在就是以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這三大內家拳為代表的一類內家拳偏重於大槍術、實戰,講勁。其練習者多為職業武術家、交流廣泛、發展迅速。他們追求武道,有一股武者、練拳人的精神。清末民初,此派宗師輩出、群星璀璨、交流廣泛,更是帶動了其他武術拳種的發展。正是這種大發展成為了我中華武術古往今來的巔峰黃金時期。其影響之深遠,一直到今天還是國人習武的主流正宗。在中國武術的諺語中常說“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而內、外家拳法就是以該拳法在練氣和練筋骨皮中以何為重來區分的。練氣:以意導氣,以氣引領四肢百骸,重於練筋骨皮的拳法叫做內家拳法,它的任何招式都是以用意領先,拳腳隨後,更講究以柔克剛,料敵在先。例如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武當拳就是最典型的內家拳。練筋骨皮先強筋壯骨,增加打擊力度和抗擊打能力重於練氣的拳法叫做外家拳法,它更講究以力量和速度克敵,以招式為先,例如:少林拳、洪家拳法、截拳道都屬於外家拳。內家拳與外家拳有區彆有聯係,內家拳有內功有外功,有剛有柔。外家拳也是有內功有外功,有剛有柔。內家拳是在外家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外家拳、內家拳都有仿生象形。內家拳與在外家拳二者隻有風格不同,沒有高下之彆。周坤現在拳法層次已經到了化勁的階段!說謂化勁者,即練神還虛,亦謂之洗髓之功夫。是將內勁練到至柔至順,謂之柔順之極處,暗勁之終。丹經雲:“陰陽混成,剛柔悉化,謂之丹熟”。柔勁之終,是化勁之始,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練神還虛,至形神俱杳,與道合真,以至於無聲無臭,謂之脫丹。“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是謂化勁。化勁者,與練劃勁不同。明勁(練氣)內勁(駐骨),亦皆有劃勁。劃勁是兩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謂之短勁。如同手往著牆抓去,往下一劃,手仍回在自己身上來,故謂之劃勁。練化勁者,與前兩步功夫之形式無異,所用勁不同。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就是這個意也。三回者,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即明勁、內勁、化勁是也。三回者,明、暗、化勁是一式;九轉者,九轉純陽。化至虛無而還於純陽。(說白了就是練的全身上下全是內勁!不用刻意發力了!但是這是勁力,不是法力!)所練之時,將手足動作,順其前兩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並非頑空不用力,周身內外,全用真意運用耳。手足動作所用之力,有而若無,實而若虛。腹內之氣所用亦不著意,亦非不著意,意在積蓄虛靈之神耳。呼吸似有似無,與丹道功夫,陽生至足、采取歸爐、封固停息、沐浴之時呼吸相同。因此,似有而無,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莊子雲:“真人之呼吸以踵”,其實這也就是周坤站的那個太極混元樁真正的意境!即是此意,非閉氣也,用工練去,不要間斷,練到至虛,身無其身,心無其心,方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之境。此時能與太虛同體矣,以後練虛合道,能至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無入而不自得,無往而不得其道,無可無不可也。所謂“固靈根而動心者,武藝也;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所以道術和武道實際上是同源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