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漢子勾頭想了一陣,認同了雷曉飛的說法。他就帶頭對雷曉飛說到:“大人說得有道理,我李虎今天起就緊跟大人,聽隨大人的吩咐。”一看就知道李虎是個愣漢,雷曉飛最喜歡就是這樣的人,他對李虎點了點頭。然後又指著身後的李氏祠堂對李村的眾人說道:“我現在再追加一個承諾。就是在春節前,讓你們能夠重建祠堂。”雷曉飛這話,不亞於一顆重磅炸彈,讓李村在場子的村民全部沸騰了。破敗的祠堂一直是李村所有村民的心病,讓他們時刻有愧對祖宗的慚愧。現在這位官府大人的承諾,就是往他們的臉上貼金,也是往他們的祖宗臉上貼金,他們哪能不感動。特彆是村中的老人,本以為,有生之年已見不到祠堂的重建了,但現在台上這位大人卻給了他們希望,他們哪能不激動,很多老人都已熱淚盈眶了。旋即,一片海嘯般呼聲響起:“緊跟大人,重建祠堂!”“緊跟大人,重建祠堂!”“緊跟大人,重建祠堂!”……雷曉飛終於成功地調動了眾人的情緒,點燃了眾人的動力之火。丹楓和李侍郞對視了一個欣賞的目光。雷曉飛揮手示意眾人靜靜,然後煽情地說道:“從今天起,我來當你們的村長,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賺錢。”台下的眾人也群情激昂情緒高漲地跟隨大叫道:“賺錢。”“賺錢。”“賺錢。”……雷曉飛的就職大會,變成了動員大會,丹楓和李侍郎對這個結果都很滿意,同時,對雷曉飛的組織能力也看高了一線。李侍郎對麵前這個年輕人再也沒有微言。會後,丹楓帶著高峰和李侍郞帶著考察團都離去了。他們現在留下確也沒有什麼作用,況且,他們也還有彆的事情要乾呢。他們商量了一下後,就留下了雷曉飛在這裡開展工作。雷曉飛的第一步是讓李村在場的所有村民,民主選舉出村中德高望重的人,組成一個籌備小組。經過村民的選舉後,一共選出包括村長李和、老族長李白石和李虎在內的七人,雷曉飛就把這個七人小組冠名為“李村致富籌備小組”。雷曉飛宣布了這個“籌備小組”成立後,就讓村民散去,留下籌備小組的人,召開了第一次籌備小組大會。雷曉飛先把自己構想的互助、合作的集體生產模式,給在座的眾人一一詳細說出,並征求眾人的意見。眾人哪曾聽說過這種生產模式,細想之下,又覺得這樣的生產模式,確是在李村現今的狀況下,最佳的生產方式,於是就紛紛點頭讚成。既然大家都無異議,接下來的工作,當然就是要製訂生產製度和生產方式,研究工錢的確定和分配的方案了。互助、合作的集體生產模式,李村在座的人,今天才第一次從雷曉飛這位年輕的大人口中聽說,哪能了解之中的運作,更不要說是製訂製度啦。最後,還是由雷曉飛把自己提早擬定好的方案提出,再由眾人補充、修正,然後決議通過。生產方式、工錢的確定和分配的方案等等,也是如出一轍地走了次流程。其實,這些東西,都是雷曉飛根據他腦海裡的,那點殘餘的,對前世人民公社時的記憶,再經過自己的斟酒、修改而完善的。完成了章程的製訂後,當然就是開始實施了。雷曉飛把自己對李村改造的第一步想法和計劃全盤托出,讓小組七人參詳。眾人哪能提出什麼意見,隻是對雷曉飛惟命是從。雷曉飛也意料到這些人沒有什麼有建設性的提議,就果斷地宣布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雷曉飛先給李村的村民和籌備小組的七人分了工。他把李村中,算得上青壯勞動力的村民,組成勞動隊,負責開荒種植工作,任命李虎為勞動隊的隊長;李村剩下的老弱婦孺,就組成後勤隊,負責一些輕工作和後勤,任命老族長李白石為後勤隊隊長。其餘的籌備小組成員,雷曉飛讓會寫會算的老秀才做會計,其餘的三人,一個管倉庫,兩個分彆給李虎和李白石做副手。而村長李和就跟著自己跑腿,負責主持村裡的全麵工作。雷曉飛分好工後,就要馬上投入他改革計劃的第一步——開荒造田。雷曉飛的開荒設想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先把李村的後山荒地全部開辟成山崗田,再根據李村的地貌和缺水等特性,大量種植耐乾旱、耐貧瘠農作物。待作物收成後,既可以當糧食充饑,又可以投放市場賣錢。這個想法,是雷曉飛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才想出來的。雷曉飛上次調研時已了解到,李村的水田因貧瘠、缺水,導致產量低下,村民的收成,每月平均下來的糧食隻有十多斤,哪裡夠吃。在當前,未想出好辦法改變水田現狀的前提下,雷曉飛隻好退而次之,開荒造山田,種植高澱粉的農作物替代糧食充饑。想到高澱粉的農作物替代品時,雷曉飛自然就想起了前世的世界三大薯類——番薯、木薯和馬鈴薯。雷曉飛來到這裡後還沒有見過馬鈴薯,想來是當時還沒有從外國引入;而木薯又不宜吃多,所以最理想的是種番薯了。番薯又名甘薯、香薯,是一種高產穩產的農作物,它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病蟲害較少等特點,而且好種栽,好貯藏、成活率高和產量大。雷曉飛前世時,有的農村種植的番薯畝產達到四、五千斤。現今的種植條件、肥料等沒有前世好,雷曉飛按每畝二千斤算,種植五百畝,平均下來每人就有一千斤收成,足可以解決一年的口糧。雷曉飛預估李村的後山起碼能開荒造七、八百畝的山田。剩下的山田,雷曉飛準備用來種植一些木薯、花生、芋頭等耐旱耐瘠的農作物,以增加李村的創收。雷曉飛頒布的第一條號令是讓村長李和,立即把全村的勞動工具集中,由他統一分配使用。李和按雷曉飛的吩咐,馬上行事。村民陸續前來交工具時,雷曉飛讓會計造冊把各人的工具詳細記錄。下午時分,全村的勞動工具已集中在祠堂。雷曉飛看了村民交來的工具後,不禁搖頭。李村的農具不但數量奇少,並且很多已是老掉牙,不知用了多久,由於可見這裡的農具缺乏。雷曉飛讓李和去找高峰,從“合作社”的工地調一半的農具過來,先解決開荒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