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嘉靖的殺機(1 / 1)

其實某種意義來說,你做任何事,都可能迎來的是雷霆之怒,也可能換來的是雨露之恩,其實說穿了,就是看彆人是什麼看法。有一個故事,叫做智子疑鄰,兒子和鄰居說的都是同樣的話,可是在有的人眼裡,兒子很聰明,可是鄰居就有嫌疑了。做事也是一樣,不同的人做出同樣的事,感官也是不同,假若是方獻夫做出這等事,第一個反應,就是你丫的這是彆有用心,沒殺你的頭,就已經很不錯了。可是徐謙坦誠告訴嘉靖,調兵是自己的主意,這麼做,和他分不開關係,嘉靖第一反應,就是遲疑。而接下來,徐謙繼續說,我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天子的平倭政策一直都在,現在倭寇滋事,雖然沒有登岸,可是照樣也是倭寇,倭人在直浙搶劫,和在大海裡搶劫大明的財產,其實本質上都是相同,既然如此,那麼平倭就有效,天子的詔書還在,朝廷也沒有旨,說明平倭的國策廢止,反而近幾年,雖然沿海各省已經平靜,但是因為朝廷對倭寇之患記憶猶新,所以隔三差五,都下文各地府縣,要小心防範,更督促海路安撫使司,儘心剿滅倭寇餘孽,決不可讓倭寇死灰複燃。既然倭人為禍就是寇,而海路安撫使司又負責各邦招討安撫事宜,調動官兵圍剿,理論上也說的通,算是名正言順。這番話出來,雖然嘉靖心裡依舊覺得有鑽空子之嫌,可是至少心裡的戒備大大降低了不少。同時徐謙告訴嘉靖。平倭不隻是為了直浙,也不是自己吃飽了沒事做。一旦放任倭人胡搞,內庫的收益就要暴跌。這麼做,也是為了維護宮中的利益。嘉靖雖然身體孱弱,自知自己活不了多久,可是他還有兒子,他更深知朝中大臣未必可靠的道理,所以某種意義來說,他更為擔心,假若內帑的收入驟減,兒子又是年幼。拿什麼去和官員們玩拔河的遊戲,此消彼長之下,莫非到了將來,大明朝莫非從此之後,隻知內閣,要到皇帝可有可無的地步嗎?主弱臣強,假若這個時候,再削弱宮中的實力,這絕對不是嘉靖所能看到的。此時,嘉靖某種意義來說,已經偏向了徐謙這一邊,甚至認同了海路安撫使司的行動。他唯一的疙瘩。隻剩下了一個,既然如此,那麼為何不請旨?如果你請旨。朝廷同意,一切都順理成章。可是現在,你居然擅自行動。這就不可饒恕了。於是徐謙拋出了他的殺手鐧。一方麵,就算請旨,也請不到,就算天子肯,大臣們也不肯,現在嘉靖身體本來就不好,哪裡有時間和精力去和大臣們計較這些。既然請不到旨,那麼索性,就擅自行動,造成既成事實,當然,理由是,為陛下分憂。一方麵,省的陛下操心勞力,另一方麵,則是吸引許多大臣在太子方麵的關注。可以說,對嘉靖來說,太子的問題,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本,任何一個自知命不久矣的皇帝,所有的思考和利益選擇,永遠都是自己的身後之事。現在嘉靖的身後之事就是朱載基,至於其他人其他事,一切都可以算是可有可無,這是他的根,沒有任何商量。這個時候,直浙那邊鬨出這等事,首先,朝廷就會發生討論,進行各種辯論甚至是對抗,不知不覺之間,就可以為嘉靖爭取到主動,趁著大家吵鬨的功夫,儘量的為朱載基鋪路。處於嘉靖的立場,無論他願意不願意,他也會突然發覺到,眼下正是最好的時機,假若這個時候,懲戒直浙官員,甚至處罰徐謙,看上去好像是以儆效尤,是解決了一個麻煩,可是同時新的麻煩也就出現了,嘉靖收拾了直浙的一批官員,事態自然也就平息了,平息之後,大家閒著沒事,第一個反應,又是打朱載基的主意,嘉靖想要做任何安排,都可能困難重重,畢竟這麼多人盯著,你任何一個決定,都引來無數人撞柱子和午門之外哭告,以嘉靖現在的精力,耗得起嗎?嘉靖深深的看了徐謙一眼,微微一笑,道:“朕明白了。朕聽說,內閣那邊,已經召集了明日廷議,要討論的,就是這件事吧。”徐謙點點頭,道:“是。”嘉靖淡淡道:“好好去辦吧,你既然已經有了主意,那就按你的主意去做。”跟聰明人講話,就是這麼簡單,點到即止就可,說出了三個理由,不需要反複的解釋,嘉靖就已經上路了。對於這一點,徐謙和嘉靖默契的相視一笑,徐謙道:“微臣一定能攪得天翻地覆,隻是陛下務必要保重龍體,就算陛下不為了自己,不為了太後,也該為了殿下。”嘉靖道:“朕當然知道,朕能撐一時是一時,是了,錦衣衛那邊,有傳聞說近來許多大臣,都在往江西那邊傳書,這些事,你知道嗎?”徐謙不由一驚,道:“江西?微臣並不知情。”嘉靖冷笑,道:“已經有人急不可耐了,朕還沒死呢。”江西那邊,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那便是建昌府的益王朱佑檳,朱祐檳和弘治皇帝以及嘉靖的老爺子興獻王都是兄弟,據聞當年的時候,正德暴斃,就曾有人考慮過迎立朱祐檳,理由也很簡單,這位益王殿下性儉約,巾服浣至再,日一素食,好書史,愛民重士,無所侵擾。可以說,這位益王殿下,是個大大的賢王,人品好,又喜歡和讀書人打交道,人也很樸素,不喜歡鋪張,給大家的印象非常好。而且他和弘治、正德、以及嘉靖的老爹都不相同,他特彆能生兒子,嘉靖的爹生了兩個兒子,長子早夭,隻有嘉靖這一脈,而益王卻有四個兒子,個個身體強健,在這個時代,兒子多是很有優勢的,尤其是對皇室來說,兒子代表的就是延續,而假若皇帝兒子多,就意味著國乍可以綿長不絕。隻不過,這位益王最後被楊廷和否決,理由也很簡單,益王乃是弘治先帝的兄弟,而哪有叔叔接侄子班的道理,這個理由,聽上去是不錯,不過更深沉的原因是,嘉靖年紀小,某種意義來說,在大家眼裡就是一張白紙,是個可塑之才,說的再難聽點,還不是想捏圓就捏圓,想搓扁就搓扁,隻是可惜,楊廷和失算了,因為嘉靖的戰鬥力驚人,絕對屬於那種特彆能戰鬥的皇帝。按照法統來說,益王殿下這一支確實是極有可能克繼大統的,人家乃是近親皇族,聲譽又好,現在大臣們後悔了,早知道如此,還是請益王出馬啊,誰曉得,居然弄出了個嘉靖來,世上沒有後悔藥,但是卻未必沒有亡羊補牢的機會,至少許多人的觀點是,現在嘉靖身體不成了,兒子呢,又是庶子,其實這倒也罷了,現在還在繈褓裡頭呢,這樣的人做皇帝,隻怕不妥。畢竟天子年少,是極為忌憚的事,大明朝在這一點上,吸取了曆朝曆代的經驗,完全可以冠冕堂皇,振振有詞的否決掉朱載基。嘉靖說到江西,徐謙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其實許多大臣在打什麼主意,他卻是清清楚楚,這些事,他也早就心知肚明,隻不過故意裝傻而已。其實對徐謙來說,這也沒有什麼,大臣們,又不是你嘉靖的私奴,作為一個讀書人,一群在名利圈裡摸爬打滾了一輩子的老油條,兩頭下注,一直是他們的光榮傳統,若是不和益王通一些書信,說一些好話,顯示一下善意,假若嘉靖駕崩,最後當真是益王登基,你那時候湊上去搞關係,人家會搭理你嗎?他們未必就真有迎立益王的心思,無非就是,想借此來投機倒把而已。可是對嘉靖看來,意義就不同了,正如嘉靖所言,朕還沒有死呢,你們就這樣,節操你們還要不要?嘉靖本就是個疑心很重的人,他不會如此簡單思考,絕不會認為,這隻是有人投機倒把,甚或者隻是一群人瞎起哄,他想的更深,甚至他認為,益王壓根就和一群大臣串通在了一起,隨時準備等自己駕崩之後,立即奪了自家兒子的江山。徐謙抿了抿嘴,道:“想不到有這樣的事,不過陛下不必掛懷,這件事,可以查清楚再說。”“查清楚?”嘉靖氣得臉色陰沉,拚命咳嗽之後,道:“益王膽大包天,枉朕登基之時,對他關愛有加,不曾想到,他竟是如此大膽。這件事,必定要有所防範,可是朕擔心的是,如何防範,實在不成,那麼隻好……”嘉靖的眼眸裡,明顯的掠過了一絲殺機…………………………………………………………………………………………………………………………月票不給力,求大家支持一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