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兵部衙門的門子終於回到了大門前。在這府門前,穩穩地停著一個轎子。轎子很樸素,不過周圍的衛士卻不敢怠慢,一個個手按腰刀,神情緊張,讓人一望便可知道,坐在這轎子裡的,必定是非常人。門子上前,恭恭敬敬的道:“伯爺請撫台大人進去說話。”王守仁因為平叛寧王有功,正德時便被敕封為新建伯,這位功績並不亞於楊一清的人,顯然混的遠不如楊一清,可見這世上的所謂聖賢,往往都命運跌宕。隻怕也正因為如此,王守仁磨礪過多,性格才變得如此消沉。徐謙從轎子裡鑽出來,撣了撣身上的官服和紗帽,旋即步入衙門,穿過前堂,進入後衙。後衙裡很是樸素,待到了花廳,便可看到門口一人負手而立,幽幽的看著自己。徐謙明顯的感覺到,這個目光投向自己的人,明明普普通通,甚至連站立都有些勉強,可是那一雙眸子,卻如一束光,讓人對此人,油然起敬。“是徐撫台嗎?”這人說話平淡,平淡的話語之中,卻又透著一股平易近人。徐謙上前,長身作揖,道:“學生徐謙,拜過先生。”這是弟子禮,徐謙自詡為王學門人,雖然沒有光明正大的承認,可是天下人,誰不曉得他是王學的急先鋒,現如今,為了新政需要,他並不避諱這個身份。既是門人,向王陽明行弟子禮。自然而然不存在什麼尷尬。王守仁嗬嗬一笑,上前拉住他。道:“不必多禮,請進。”徐謙朝他點點頭,進入花廳,二人分賓坐下,而王守仁,則是繼續坐在他的搖椅上,他的弟子劉彥斟茶上來,想要侍立一旁,王守仁朝他擺擺手。示意他到外頭等候,劉彥遲疑了一下,乖乖出去。“久聞徐撫台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得誌少年,隻可惜,老夫已經老了,徐撫台小小年紀,如今已是封疆大吏。少年英才,羨煞旁人。”徐謙意味深長的看了王守仁一眼,道:“羨煞的是旁人,可是先生卻誌不在此。所以想來,羨不到先生吧。”王守仁微微一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隻是淡淡的道:“老夫的心已經淡了。這世上有人建功立業,有人少年得誌。天下,總得有那麼幾個,寧願默默無語,耐得住寂寞,去窮究天下道理之人。”徐謙道:“隻是不知,先生窮究天下道理,為的是什麼?”王守仁道:“隻求靜心。”徐謙微笑:“外間都說,王學非孔學,不知先生認可這種說法嗎?”說到至聖先師,王守仁立即肅然起敬,道:“非也。”徐謙道:“那麼子曰:齊家治國平天下,又曰,學以致用,不知先生是否認可?”王守仁似乎看出了徐謙的小心思:“孔學求的是大治,所以要大治大同,要大治大同,就要先固本心,學而有為,這沒有錯,可是徐撫台此言,莫不是說老夫淡薄了名利,非效孔孟,實效老莊?”孔孟之學和老莊之學的區彆,就在於追求,老莊講究清靜無為,說白了,就是要出世,去追求心中的道,這個道,和彆人沒關係,隻和你自己有關,所謂人本身的升華。而孔孟則講究入世,孔孟之道,講究天下蒼生,即所謂讀書人應以天下為己任,學而有成就要學以致用。王守仁現在的狀態,倒是和老莊沒什麼分彆了,他縱然被朝廷任命了南京兵部尚書,卻依舊還是蝸居在這洞天裡,對外頭的事,不聞不問,王艮等人推廣王學,他反而不悅,寫信斥責,這應該和他的生活經曆有關係,他是個人生跌宕起伏的人,看破了世情,人生大起大落之後,對名利,自然而然的有了一種厭倦之心。徐謙這番話,就是隱喻王守仁自己不能知行合一,否則為何要這般厭倦世俗呢?王守仁捋須微笑,對徐謙的指責一笑置之,淡然道:“你的話,老夫不同意,聖人倡學以致用,也倡言傳身教,老夫年邁,隻好言傳身教,倡導聖人之學。”徐謙道:“那麼敢問,先生教導了幾個弟子?”王守仁欣慰的道:“十幾人。”徐謙又道:“可是江南遍地都是王學門人,先生如何看待。”王守仁臉色冷下來:“他們學的不是王學。”這句話,有點**份的意思,按理說,王守仁這樣的人,不應該說這樣的話,因為這話兒有點像小孩子賭氣,和我不和小芳做朋友差不多。王守仁確實肚子窩火,王學經義,早被這群混賬弄的麵目全非,打著知行合一的旗號,今日把王學和禮議聯係起來,明日又用來罵朝中的諸公,後天不順眼了,又拿來搞新政,這王學成了一個筐,但凡是抱有政治目的,對現狀不滿的人,統統把自己的私貨往裡頭鑽,而現如今,王守仁也看明報,再看明報裡那些所謂王學大儒們的文章,連他自己都傻眼,這是自己的主張嗎?這也和自己有關係?原來知行合一,你們這群王八羔子是這樣的理解?其實但凡是聖賢,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無論是孔孟還是程朱,若是曉得後世他們所謂的門徒這樣折騰,怕是早就噴出一口老血來。隻是他們比王守仁幸運。因為後世的人如何更改他們的主張,如何玩弄他們的學術,他們也看不到了,孔老爺子運氣最好,還給自己子孫弄了一張長期飯票,這張長期飯票能吃兩千年。可是王守仁不一樣,王守仁還沒死呢,人都沒死,你們就這樣折騰,一個個打出自己的旗號,今個說新政就是知行合一,明天說乾掉舊學就是知行合一,後天大後天,莫非逛窯子嫖娼,都成了知行合一了?王守仁氣啊,偏偏他給王艮、聶豹等人寫書信,斥責他們歪曲自己的思想,結果人家倒是回信了,很是認真的和你說,承蒙恩師教誨,我們現在很好,王學如何昌盛,恩師如何如何聖賢。至於其他事,他們絕口不提,因為他們雖然學的是王學,可是他們畢竟不是王守仁,王守仁有王守仁的理想,他們終究還有他們的理念,這就好像幾個人都有共同的愛好,可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所有的行為方式都是一樣的,愛好是一回事,甚至理念也是一回事,但是對同樣理念的理解,大家未必相同。這就是王守仁的悲哀,他的悲哀之處就在於,他死的太晚。徐謙對此,也隻是莞爾一笑,旋即道:“那麼先生對新政如何看?”提到新政,王守仁的臉色倒是平靜了,想了想,回答了兩個字:“善政。”可見王守仁還是不糊塗的,他的思想並不僵化,雖然對這些人很是不悅,可是對新政的評價,卻還是公允。什麼是善政,善政就是對人有利,能夠普羅大眾,使大眾得到實惠,用王學的話來說,新政的出現,就有它的道理,新政能得到用戶,自然也有它存在的基礎。徐謙歎口氣,道:“既是善政,若是能推及南直隸,先生認為可以嗎?”王守仁沉吟道:“凡事有好有壞,雖是善政,也有遺漏之處,至於推而廣之,未嘗不可,南直隸或許可以,湖北、湖南等地,或許就是弊政了。治大國如烹小鮮,凡事不可急進,唯有徐徐圖之,今日改一些,明日再改一些,十年二十年或有小成。”能說出這番話,倒是讓徐謙對王守仁刮目相看,老家夥思維很靈敏,更重要的是,這是個真正做過實事的人。許多讀書人,讀了幾本書,就以為自己掌握了世間的真理,今日說這個行,明日說這個不行,要改變,要求新,結果往往,大家一起被這種家夥坑了。真正的社會變革,永遠都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浙江新政的成功,是因為早有基礎,新政隻是加快了這個過程,可是浙江行,彆處未必就行,這裡頭牽涉的實在複雜,隻想著一味換個所謂理論,換個思想,就能如何如何,這種人曆朝曆代多不勝數。而王守仁就懂得這個道理,他看了徐謙一眼,道:“徐撫台以為如何?”徐謙笑道:“先生所言是極,不過南直隸新政已是迫在眉睫,先生想來也知道,浙江新政之後,南直隸已經徹底紊亂,它不是湖南,因為非湖北,眼下是不進則退,無論是府裡、縣裡還是鄉下,如今都是鬨得不可開交,若是再不處置,隻怕殃及的隻是百姓,學生此來,隻是請先生略施舉手之勞。”王守仁淡淡的道:“你認為老夫會答應?”徐謙正色道:“先生一定會答應的。”………………………………………………………………………………………第二更到!這幾天老虎出門在外,時間比較緊,希望劇情不會讓大家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