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內閣學士和翰林大學士的保證,徐謙現如今底氣十足。什麼叫做如魚得水,這才是真正的如魚得水,上有天子背書,又有內閣首輔護航,再有上官鼎力支持,如意坊的銀子也已經到位,徐謙終於可以開始真正做自己的事了。他回到右玉堂,吩咐書吏:“把大家都請來,本官有事要吩咐!”過了片刻,謝侍讀、還有趙王二檢討紛紛到了,大家看徐謙的眼神很複雜,給這惹事精兒做屬官,壓力實在很大啊,大家隻是想在翰林院混個資曆而已,要求也不高,平平安安把資曆熬出來,外放出去,前程不會太好,但也絕不會太壞,誰曉得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把天下攪得地動山搖,他們三人因為在右玉堂,又是徐謙的屬官,少不得成了各路人馬關照的對象,有人威脅,有人利誘,有人關注,有人背地裡偷著樂兒,活了一大半輩子,從來沒有這樣的關注度,一下子也成了風口浪尖的人物,被徐謙綁上戰車,下又下不來,坐在上頭又是心驚肉跳。編書的事,大家都沒心思,鬨到如今這個地步,大家關心的是自己的烏紗帽牢靠不牢靠,還得向人解釋這都是徐謙的錯,真和自己沒關係,徐謙非要編書,又有什麼辦法?可是人便是如此,徐謙近來風頭太勁,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不曉得多少人折在他的手裡,哪一個吃了豹子膽的去惹他的事,都曉得他是個瘋子。當然不好指責徐謙,最後大家的火氣都發泄到王黨和謝正三人身上。上官失政。身為屬官為何不製止?上官無道,你身為屬官為何要為虎作倀。挨打要立正,你壞你壞你就壞,你解釋一千道一萬道,難道就拖的了乾係,真要編出一個王學總綱出來,你們就是千秋罪人,是王黨餘孽。這幾日的經曆都寫在了大家的臉上,大家一個個苦逼著臉,恨不能死了算了。大家一齊看向笑吟吟的徐謙,心裡彆提有多彆扭,卻偏偏誰也不敢忤逆,這種心理很是奇怪,平時新官上任,往往都要漸漸樹立威信,這樣彆人才肯怕你服你,那些差役且不說了,畢竟坐在這裡的也都是朝廷命官。而且都是清流,連皇帝老子都不怕,還怕上官?說不準人家的背後就有個尚書站台呢。一般人想要讓他們服服帖帖,其實並不容易。而徐謙剛剛上任,既沒有什麼看得過去的政績,也沒什麼很牛叉的關係。大家反而對他敬畏有加。或許這就是王八拳的厲害之處,你永遠都不曉得這位上官下一刻會有什麼驚人之舉。每天都處在這種擔心害怕之中,所謂指哪不打哪。渾身都是破綻,這才叫真正的無敵,對這個上官,大家已經無力吐槽,槽點太多,而且屬於累教不改的慣犯,吐槽了也沒有用,況且人家折騰指數爆表,大家睡覺前隻想著明天又會出現什麼狀況,清早起來當值前心裡惶恐不安,不曉得又會出什麼幺蛾子,每天心情沉重,見了彆人在邊上議論就敏感的認為彆人議論的是什麼,見到有人行色匆匆就以為這是衝著自己來的,每天神經緊繃,提著心吊著膽,閉上眼睛就是各種噩耗亂飛,實在沒有太多的心情,去審視這個上官,評價上官的好壞。大家現在已經沒有了其他的奢望,隻求平平安安,千萬不要再惹事了,讓自己可恥的苟且偷生下去,渾渾噩噩的把日子混下去。徐謙看到眾人對他信服的臉色,顯得很是滿意,接著道:“本官已經決定……”上官又有了決定,在座諸人的老臉又不禁開始抽搐,這是病,已經無法根治了。徐謙見注目的看著自己,如此肅穆,心裡不由有了成就感,果然是虎軀一震,王八之氣瞬時漫天,自己的實力可見一斑。他隨即道:“這編書的事本官左右思量,猶豫再三,還是決心暫緩。”聽到這裡,所有人鬆了口氣,仿佛剛剛過完了山車,沒有輕鬆,滿腦子隻有後怕。終於……消停了。“隻是……”徐謙沉重的道:“宮裡那邊責令修書,銀錢也都已經準備好了,若是不修出一部書來,豈不是要把銀子退回去,咱們是公門,不是酒肆客棧,哪裡進來了還有出去的道理,傳出去,沒的讓人笑話。”聽到隻是,許多人又淚流滿麵,再聽後來還要修書,大家又留上了心,生怕徐謙又要玩什麼花樣。不過上官表了態,該附和的還是要附和,謝正苦笑道:“大人說的是,修書畢竟是好事。”趙檢討道:“對,雖然不能修王學總綱,卻也並非說不能修書,大人英明哪。”王檢討滿是警惕的道:“不知大人要修什麼書?”徐謙微微一笑,道:“這個本官猶豫再三,終於靈光一現,有了主意,修書嘛,總要出彩,前人沒有的才要修,否則修來何用?本來王學是前所未有,本官才決心修出來,誰曉得竟有這樣的麻煩,哎……不說也罷,說了徒自讓本官悲傷,還是說說本官的意思吧,本官打算修一本百科全書,不知諸位以為如何?”百科全書……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頭霧水。不過……這百科二字,讓人覺得他娘的有那麼點兒問題,莫不是又要鬨笑話?謝正道:“這百科全書又是什麼?”徐謙笑道:“百業生百科嘛,士農工商即是百業。本官的想法是這樣的,這百科全書可分為五大子綱,其一曰海國圖誌,專述各藩國風情,再製海國全圖,各國地處哪裡,沿用的是何種體製,其朝廷設有何種官職,百姓生活如何,是否接受了我大明的教化,又有什麼特產。其二吧,即為工學,工學可分為匠藝兩類,匠又可分為木、鐵等小類,至於藝嘛,則是如何啟發人智,改良工具。其三為農科,農科分五穀和桑茶等類,收集各地農學的孤本、秘本,進行整理歸類。前四為商學,亦可至民間亦或各國尋覓商學文獻,加以整理。這最後,自然就是雜學了,下列醫、吏等科,諸位……這百科全書一旦編出來,便是曠世偉業,諸位定要與本官一道,同心協力,將來必能名垂千古。所收錄的文獻,可以不拘泥於大明,比如匠學,既可在大明收羅古方秘法,以及煉鐵之法,亦可派人前去倭國、佛朗機,收集製鐵技藝……”徐謙林林總總,足足說了小半時辰,將他心裡的想法儘皆說出來,有的時候,竟一時不知用什麼詞彙表達,畢竟要讓這些翰林清流們理解下九流的東西,實在有些為難,不過大致的意思,總算是全部表達了出來,他的意思很明白,要編一本類似於教科書似得各類書籍,這些書籍涵括了各國風情,士農工商,還有諸多的雜類,將所有的技藝進行一次徹底的整理,編練成一個總綱,以永樂大典的形勢統合起來。比如製鐵的問題,事實大明從不缺製鐵煉鋼的技術,比如漢朝之前,百煉鋼的技術就已經出現,此後炒鋼、灌鋼的技術亦是紛紛出現,可是反而到了大明朝,鋼材的鍛造技術反而難以突破前人,反而是倭人在接受了漢人的百鍛鋼技術之後,不斷精研,竟在這方麵成了某方麵的大師。歸根結底,一方麵是各朝的統治者不願意費這個功夫,士紳占據主流的社會裡,鍛鐵煉鋼一向受人歧視,結果導致倭人的精英去煉鐵製鋼,而漢人隻有最底層的匠人才從事這樣的職業,這要是能練出好鋼來,那才怪了。其次,就是技術的流失,漢人但凡有好的技藝,往往都認為這是祖傳下來吃飯的手藝,絕不肯外傳,生怕彆人搶了飯碗,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因此民間的各種登峰造極的手藝往往不會普及,就算某家人研製出了新技術,最後也隻是藏著掖著,希望一直子子孫孫的傳下去,可要是一旦遇到子孫不孝,又或者絕嗣的狀況,技藝也就失傳了,如此一來,便是曾經出現再如何燦爛的技藝,最後後人非但不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進,反而湮滅在曆史長河之中,論起發明創造,漢人數千年的曆史中可謂是璀璨無比,各種技術都是都是屢開先河,偏偏往往最後演化成了半吊子,火銃不如佛朗機,製刀又不如倭人,至於造船的技術,也曾經有過無數輝煌,現在卻反而大不如前,甚至許多地方及不上佛朗機。既然如此,那麼就編書,搜集倭人、佛朗機人還有民間的各種設計和技藝,進行融彙,由書本的方式統合在一起,這個工程量絕對不小,而且想要彆人交出自己祖傳的手藝,不但費時費錢,還需要各地官府大力配合,有這些破家縣令們的精神支持,這項大工程才能夠順利進行。………………………………………………………………………………………………………………第二章送到,求月票,月初了,又到了群狼出沒的季節,老虎也想吃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