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辰的一席話讓滿殿的大臣一時鴉雀無聲,敢怒不敢言,說到底,還是那一句官大一級壓死人、縣官不如現管的話起了作用。現在站出來爭議的大臣,大多都是官職並不高的各部主事以及、給事中和禦使,這些人官職不高,可是嗓門卻是大,每次廷議吵得不可開交的往往就是這些人。真正的大佬是不會輕易表態的,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一般都會保持沉默,因為他們要說的話自然會有他們的門生故吏們去說,他們要爭取的東西也自然有這些人為他去爭取,他們開了口,就意味著是撕破了最後一層的臉皮,除非想和彆人不死不休,不然斷不會如此魯莽。而這些衝刺在前的言官、給事中們或許凜然無懼於皇權,可是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怕吏部,尤其是這吏部清吏司主事楊辰,幾乎掌握了他們的命運,每年的京察,清吏司總要找幾個冤大頭出來開刀,得罪了他,等於是和自己過不去。就這麼一句話,所有的爭議都壓了下去,楊辰顯得有些得意,雖然他這主事隻能算是提線木偶,真正裁決官員去留的問題根本輪不到他來拍板,可是隻要這官還在身上,權威卻還是體現了出來。嘉靖見狀,心裡已是勃然大怒,隻是這時候,他又不能發火,隻得將目光轉移到了徐謙的身上,意思不言自明,老兄,你快出馬吧,你再不出馬,朕隻能偃旗息鼓了。徐謙感受到了嘉靖的目光,心知這個時候不站出來火上添油是不成了。他沉吟片刻。才站出班來道:“楊大人的話,下官有些聽不明白。”這個開場白很是稀鬆平常,一點新意都沒有,況且徐謙出來說話也早就在楊辰等人的意料之中,楊辰看了毛紀一眼,毛紀潮他暗暗點頭,意思自然明白,這是鼓勵楊辰和徐謙打擂台。楊辰精神一震,旋即道:“徐編撰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還請賜告。”雙方交談的口吻和用詞都還算融洽。仿佛老友對談。徐謙客客氣氣地道:“大人方才說倭寇隻是疥癬之患,不足掛齒,朝廷平倭隻是大動乾戈,得不償失,是有人彆有用心是嗎?”楊辰點頭。正氣凜然地道:“正是如此。”徐謙冷笑道:“那麼是誰彆有用心,大人不妨直言。”楊辰道:“但凡是支持平倭之人都是彆有用心。”徐謙步步緊逼道:“好一個但凡是支持平倭之人。那麼下官敢問。假若是倡議平倭之人呢?倡議平倭之人也是彆有用心嗎?”楊辰呆了一下,厲聲道:“你這是什麼意思?”徐謙中氣十足道:“倡議平倭的乃是當今天子,楊大人說來說去不就是想說天子彆有用心,下官敢問大人,陛下彆有什麼用心,還請賜告!”楊辰怒了。徐謙分明在和他玩文字遊戲,他毫不猶豫地道:“強詞奪理!”雖然可以當麵反駁皇帝,可是當麵罵皇帝又另外一回事,便是楊辰。也絕不敢承認。徐謙笑了,道:“楊大人說強詞奪理,如此說來,可是因為大人方才說的有人彆有用心是強詞奪理嗎?說起來,這確實是強詞奪理,江南數省飽受倭患之苦,現在天子要平倭,有誌之士儘皆極力讚成,現在卻有人奢談什麼彆有用心,這話兒不是強詞奪理又是什麼?敢問大人家鄉在哪裡,又是什麼籍貫?”楊辰一時無語,冷笑道:“你到底想說什麼?”與人爭辯,大忌就是被人牽著鼻子走,徐謙深諳此道,話鋒一轉,歎口氣道:“大人既然不說,那麼下官說說也是無妨,下官乃是浙江錢塘人口,浙江乃是大邑,倭寇雖然猖獗,倒是沒有大規模的倭寇襲擊,還算安定,可是下官在錢塘,對倭寇的暴行多有耳聞,他們以外島為基地,隔三差五便在沿海各處登陸,所過之處燒殺劫掠,大人聽說過倭寇怎樣殺人的嗎?”楊辰無語,他自然不知道,其實也不太想知道。偏偏徐謙非要他知道不可,徐謙道:“下官聽說這些倭人沿途燒殺,所過之處,將男子聚集一處,儘皆處死,女子則綁縛起來,被其帶出海外,為奴為婢,日夜奸淫,三歲稚童亦是不肯放過,官軍聞訊,竟是不敢追擊,往往隻是尾銜倭寇,虛張聲勢,待其奪船入海,再向朝廷報功,口稱是天兵聞訊追擊,倭寇莫不敢當,風聞鼠竄。今年才過去一半,浙江、福建一帶入襲的倭寇就有大小七十餘次,殺死掠奪人口四千餘人,劫掠錢財無數,大人口稱倭患隻是疥癬之患,下官想問,對那些妻離子散的子民,大人口稱倭患無足掛齒,不知是什麼意思?”楊辰呆了一下,惱羞成怒道:“是不是無足掛齒還不是你自己說的?老夫這裡倒是有一本福建科道禦使的奏疏,你自己也可以看看,他自己聲稱倭寇登岸者多不過數百,少則數十人,不過數十數百人,不是疥癬之患又是什麼?”徐謙道:“既然隻有數十數百人,為何官府不能製止它的暴行,反而讓他們空手而來,四處殺人擄掠,卻又滿載而歸?這不正是說各地衛所已經糜爛不堪,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若是朝廷再不進行整肅,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各地衛所,所占軍屯百十萬畝,養出來的卻是一群烏合之眾,正是因為如此,天子才下旨意,欲先治倭,首先就要治軍,整肅各省衛所官軍,乃是當務之急!”楊辰冷冷一笑,道:“說來說去還不都是你自己說的?你說黑是黑,說白是白,全憑你的一口之詞,依老夫看來,你既把倭患說得這般嚴重,朝廷當然不能儘信,老夫倒是有個辦法,可以點選巡按數十前往江南各省專門調查倭患,待巡按們巡視四方,掌握了倭人的危害之後再請朝廷定奪,如何?”這話說得倒是漂亮,想來是楊辰和毛紀事先已經商量好了的,若是對方咄咄逼人,那就拖延嘛,等到巡按們到了各省,四處尋訪下來,一年也差不多過去了,就算是巡按們的調查出來,大家仍舊可以繼續爭議,如此反複爭議反複調查,轉眼就能過去數年,到了那時,早就物是人非,平不平倭對眼下當朝的人來說已經沒什麼打緊了。徐謙道:“如此說來,諸公還是不信倭患的危害是嗎?”楊辰正氣凜然地道:“自然不能聽你的一麵之詞。”徐謙反問道:“那要誰說了才算?”楊辰道:“自然是要欽差巡按,巡查四方之後再說。”徐謙道:“下官恩師久居浙江,他的話可信嗎?”楊辰呆了一下,徐謙所說的恩師自然是謝遷,謝遷乃是聞名天下的賢相,雖然致仕已久,可是影響卻是不小,以楊辰的身份自然不敢說謝遷的話不可信,他踟躕一下,道:“謝公之言自然不敢不信,可是他久居杭州,未免會有些偏頗。”徐謙朝他冷笑道:“那麼南京一百零四名官員呢,他們的話也是有失偏頗?”楊辰愕然,道:“你這是什麼意思?”徐謙道:“不隻是如此,還有浙江士紳人等,三千餘人,有商賈、僧尼、士子無數,這些人難道都是偏頗嗎?下官這裡,新近得了一份陳情,諸位請看!”徐謙從袖子裡抽出了一份報紙,道:“這是江南官員、士紳、僧俗人等,聽聞天子欲平倭之後,無不歡欣鼓舞,具言天子聖明,他們在杭州和南京紛紛簽署名狀,明報特此刊出,想必再過幾日,這些名狀就要陳上京師,諸位若是肯花費些時日,就看看這明報中的文章,其中有下官恩師主筆,也有南京官員撰文,具言倭寇之患,下官恩師更是說:倭寇之害,不下韃靼之亂,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若朝廷無動於衷,坐視不理,則江南必亂,江南乃錢糧賦稅重地,一旦生變,必然會引發天下動蕩。爾等看倭寇,認為不過是一群海賊盜匪,侵擾各地罷了,可是諸位有沒有想過,這些倭寇登岸如入無人之境,殺人越貨,所獲極豐,長此以往,必定會吸引更多海上賊寇垂涎,紛紛加入,今日是數十數百的倭寇,明日就是數百數千,後日就是成千上萬,再者,他們襲擾各方,使得江南各省不敢輕易生產,沿岸百姓惶恐不安,舉家內遷者不計其數,使得沿岸的良田儘皆荒蕪,大量人口流入內地,又滋生無數流民,流民無所事事,又無固定錢糧活口,最後難免被倭寇裹挾,成為海賊,難道這些危害還不夠大嗎?”………………………………………………………………唉,這幾天劇情寫得很累,不過還是堅持吧,那個……有票兒的,可以支持老虎的,請支持一下吧,老虎也很需要鼓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