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生們換了衣衫,聽著殿外的雨聲,各自落座。八個讀卷官並沒有領頭,按理來說,他們都是皇帝的讀卷官,這領頭的該是天子,隻是按照規矩之間也需論資排輩,誰的資曆高,自然就來主持初審的事。按理說,八個讀卷官有兩個人品級差不多,一個是禮部侍郎,一個是翰林學士,這禮部侍郎品級高,翰林院固然是清貴,不過學士也不過是正五品,隻是在大明朝,資曆可不是這麼算的,翰林院的學士掌握翰林院,負責草擬詔書,頒布旨意,等於是天子的秘書處,裡頭的官員大多顯貴無比,是內閣學士的儲備,半隻腳踏在內閣裡。從實際來說,翰林學士桂湘的前途比這位禮部侍郎劉希要遠大得多,隻是另一方麵,劉希是成化二十二的進士,而桂湘卻是弘治八年,如此算來,劉希自然比桂湘的資曆還是高一些。劉希咳嗽一聲,眼睛先看了桂湘,隨即又看了徐謙一眼,心底裡卻是透亮,桂湘和徐謙連著親,這個時候桂湘也不便出麵,至於這個徐謙,劉希看著並不喜歡,楊廷和是一個因素,另一方麵對徐謙這個人本身就不太喜歡,覺得不夠莊重,每日和天子勾勾搭搭,這是妥妥的奸賊節奏,於是他也當仁不讓,道:“諸生會試高中,可喜可賀,今日殿試,老夫不免要多贅言幾句,先說一下考試的章程了。”其實殿試相對其他考試算是最寬鬆的,規矩少,也沒有兵丁搜查。全然不見緊張的氣氛,倒像是讀書人在一起聚會。或是國子監的明倫堂裡聽講。劉希開始講了一些規矩,後來連自己都覺得膩味。隨即微微一笑,道:“話不多說,當即開考吧,諸生準備筆墨。”坐在案牘後的貢生們紛紛到筆筒裡去取筆,本想磨墨,卻發現這墨早已是磨好了的,於是提筆鋪開紙來,一個個隨時要下筆的樣子。其實這也就是裝裝樣子,就算是出了題。一般人也沒這麼快下筆,大家無非就是表現出一點蓄意待發的勢態,好讓讀卷官們增添幾分好印象而已。過不多時,便有太監取來一份聖旨,展開來念道:“殿試題曰:安國製倭之道,又曰:朕登極不過二年,江南一地,倭患頻仍,愈演愈烈。倭賊視中國國中無人,日夜襲擾各鎮,沿海士民深受其害……”策論題的題目往往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之間,不過字數再多。那也是空話套話,最重要還是哪一句安國製倭之道,這才是正主兒。也就是說,這場策論的中心題目就是讓考生們寫出一篇剿倭的策論出來。貢生們聽了題。有人眉頭一動,露出喜色。有人卻是一臉苦瓜相,竟是不知如何動筆。倭寇之患最嚴重的就是浙江和福建一帶,所以那裡的考生時不時都能聽到一些倭寇的消息,再加上民間對於倭人深痛惡絕,那些吃了沒事做的人免不了要大放厥詞,琢磨一下製倭的方略,雖然是閒得蛋疼,可是這東西畢竟能啟發思考,許多浙江、福建的考生怕都有過不少平倭的想法。可是對於其他的貢生,他們或許略有耳聞倭寇,可是沒有切膚之痛,誰吃飽了撐著琢磨這個?而且這一次大家都在猜題,以為這一次朝廷考的不是遼東方略就是治水或者是流民,結果居然出了這麼一個偏題,這不是要命嗎?隻是人家出了題,你總不能不考,天子是不會和你講道理的,還是老實扯淡吧。徐謙聽了這個題目,心裡頓時大喜,他琢磨一下,隨即動筆,這一考就是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之後就有人交卷了,率先交卷的也是個浙江考生,徐謙聽過他的口音,卻不認識此人是誰,隻曉得此人年紀已有四旬,像個教書先生,隻是他這樣的年紀率先交卷,未免顯得有些草率。不過深諳殿試規矩的人卻是曉得,殿試裡頭率先交卷卻是占了優勢的,這浙江來的老教書先生顯然早有人點撥,這一次是有備而來,因為大多讀卷官對於第一份試卷都會有一種寬容的心理,往往都會與考生說幾句話,若是考生答得好,印象分更是不低。這教書先生將試卷交上去,隨即這些慵懶的讀卷官們精神一振,一個個將試卷傳閱過去,若是覺得這份試卷尚可,則畫一個圈,若是覺得不好,則直接打個叉,八個閱卷官,至少要有六人打了個圈,才勉強能通過這第一關的遴選。讀卷官們一一看著文章,當即給了答案,這教書先生站在一邊看,麵露喜色,顯然他的試卷受了不少人的認同。待所有考官都擬定成績之後,劉希微微一笑,對這教書先生道:“你來回話。”教書先生連忙上前行弟子禮,正色道:“學生姚淶,見過大人。”劉希頜首點頭,隨即道:“你的文章倒是不錯,你是浙江人,想來深知倭人之患,你在文章中說殺倭不如誅倭之心,這句話是你自己感悟的嗎?”姚淶正色道:“學生是慈溪人,久聞倭患之害,這倭寇儘都是漂洋過海而來,窮凶惡極,可是學生想來,這些倭寇固然可惡,可畢竟也是人,所謂出華夏者為夷,入華夏則為漢,漢夷之分,在乎於禮,因此要治倭,朝廷固然需要陳兵威懾,與此同時,更要加緊教化,這教化即是誅心,誅其惡心,而使其知禮,如此,則倭患可平,江南可靖。”他的一番話頓時換來不少讀卷官的認同,眾人紛紛點頭,劉希很是大加讚賞,他畢竟是禮部侍郎,教化的事自然要歸於禮部,這禮部少不得又要凸顯一下重要了,更何況姚淶的回話深諳聖人之道,劉希勉勵道:“很好,殺人不如誅心,進剿不如教化。你到一邊去坐著歇一歇吧。”姚淶連忙喜滋滋地去了。接著又接二連三的貢生交卷,八個考官開始忙碌起來,因為天子還要等著親自奏對,時間緊迫,自然不能耽誤,因此一份份試卷當場批閱,倒是又過了半個時辰,大多數人都已經交了卷,唯獨徐謙卻還在凝眉不語。有心人會發現,徐謙的策論文已經寫了三遍,第一遍他不滿意,接著擱置到一邊,而後又重寫一份,照舊還是不滿,這是第三遍。按理說,徐謙乃是浙江人,製倭的策論要寫出來也容易,水平絕不可能在徐謙之下,其實徐謙前兩遍的思路和姚淶不謀而合,也是按著教化的宗旨來寫的,隻是寫著寫著,徐大會元心裡覺得憋得慌。什麼教化,什麼誅心,都是狗屁,是自己騙自己,那些無用的書生或許還陶醉在所謂的教化裡頭,可是徐謙不是無用的書生,他兩世為人,也親自麵對過倭寇,深知所謂的教化和誅心在這些土匪眼裡簡直就是笑話。高明的人忽悠彆人,往往都是連自己都忽悠進去,偏偏徐謙是個清醒者,他第一遍的策論寫出來,水平絕對不差,若是交上去,絕對能夠過關,隻是寫到後來,他心裡不知上了什麼邪火,竟是將這篇策論直接撕了。徐謙不是什麼有節操的人,節操這東西一般情況就是他的夜壺,有用的時候拿來用一下,沒用的時候就踢到一邊。可是今日卻不曉得怎麼了,寫這違心文章的時候,他的腦海裡浮現出許多生靈塗炭的場景,耳畔仿佛傳出婦人的哀嚎,傳來嬰兒的啼聲,傳來肆無忌憚的狂笑。他開始焦躁,硬逼著自己寫第二遍,依舊寫他的誅心,寫他的教化,理智還是勉強戰勝了衝動,隻有這樣寫才有前途,才能換來美好的未來,他心裡暗暗告誡自己,關鍵時候可千萬不要掉了鏈子,而後心裡默念:“要臉還是要官,要臉還是要官……有了官做,還要臉做什麼?”“我靠!”終於……他心裡默念不下去了,心裡破口大罵一聲,隨即又將第二遍的策論撕了個粉碎。好在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他,否則看到這個眼睛發紅,齜牙裂目,幾乎要瘋癲的會元保準要駭一跳。而此時的徐謙,心思居然平靜了起來,眼眸亦是恢複了清澈,他腦中一下清明起來,筆走龍蛇,寫得飛快,一千字寫完了,似乎還不儘興,於是繼續,寫了三千字,似乎還覺得有隔靴之癢,不吐不快,於是依舊下筆,足足一個時辰,一個多時辰的時間,等他回過神來,竟是發現已接近洋洋萬言。連他都被自己的速度嚇了一跳,兩個多小時寫了近萬字,自己莫非是那啥網絡寫手附體了?…………………………………………………………………………………………………………………………………………第二章送到。徐會員碼字速度真快,真是讓老虎羨慕妒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