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的功業,震古鑠今,古往今來怕確是難有人超越。活字印刷術一出,顏良旋即將之推行天下,令天下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書坊,儘皆能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刷書籍。這活字印刷之術一推行,天下文人儘皆震驚,無不驚奇於此術的神奇,對顏良更加是敬佩難當,幾將顏良奉為神人。對於顏良來說,幫助妻子發明活字印刷術,隻是他在征戰之餘,閒來無事時的一種消遣。顏良的目光,始終都緊緊的注定著塞外。不知不覺數月已過,夏去秋來,一場大豐收,遍及了大江南北。由於開春以來風調雨順,無大澇大旱,更無蝗災,天下諸州的糧草都喜獲豐收,南方荊揚二州的糧食產量,甚至達到了顏良統治以來的頂點。河南諸州大結束戰亂後的數年間,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恢複,豫、兗二州的糧食產量,今年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雖與天下大亂前相比,尚有一段差距,但也達到了董卓之亂以來的最大值。糧食喜獲豐收,糧賦自然充盈,大江南北的各處官府中,征集上來的糧草,無不是堆積如山。一場意料之外的大豐收,為顏良的出塞作戰,奠定了基礎。顏良遂是傳下旨意,命將司兗青徐三州糧草,源源不斷的遠往河北,向著幽並二州北部屯集。與此同時,顏良也給各將發去密領。命他們整頓本軍,向北部邊境低調的集結,準備出塞一戰。顏良調糧調兵的同時。為了迷惑拓跋力微,又在龐統的建議下,派使者出使鮮卑,勸說拓跋力微交出司馬懿,向大楚納貢稱臣。這樣一來,顏良就可以營造出,他打算以外交途徑。來解決與鮮卑關係的意圖,借此來為出兵作準備。使者派出未久,顏良於鄴城的密殿中。召集了諸位文武重臣,共商滅鮮卑之計。大殿的地麵上,已鋪設了一張巨幅地圖,那是近年以來。大楚細作從塞外發回的情報。鮮卑人生產落後。許多東西他們都生產不了,絲綢、茶葉和陶瓷等中原特產,是那些鮮卑貴族們的最愛。故近年以來,朝廷雖下令斷絕與鮮卑的貿易,但暗中的走私,卻一直難以杜絕,總有一些不怕死的商販,為著巨額的利益。冒險出塞從事走私貿易。由於為了迷惑鮮卑人,故朝廷也未下令嚴打。對這種走私貿易也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這種走私,對於朝廷來說,也是有好處的。馬謖的統領的錦衣衛,就是通過扮作走私商販的身份,大搖大擺的進入到鮮卑人的領地,以行商為名,暗中卻將塞外鮮卑人的兵力布署,諸處險要等軍事機密,統統都繪製了詳細的地圖,源源不斷的送回鄴城。殿前的這張巨幅地圖,正是用那些詳細的情報,集中起來勾勒而成。俯視著這張地圖,鮮卑人的所有秘密,都儘收顏良的眼底。“兵精糧足,你們都說說吧,朕這回該怎麼滅了鮮卑人?”顏良環視群臣,高聲問道。話音方落,丞相龐統就站了出來,指著殿上巨幅地圖:“鮮卑人的勢力,從南到北有四個點,定襄、白道、鐵山還有陰山口,臣以為,隻要我們在這四個點上,做好足夠的文章,滅了鮮卑人不在話下。”顏良的目光掃在了地圖上,凝視著地圖上那四個點。塞外草原,分為漠北和漠南,漠南就是從長城往北,到陰山山脈間的大片草原,越過陰山和沙漠戈壁往北,就是更廣闊的蒙古高原。因是漠南靠近中原,方便貿易和搶掠漢地,故是大部分的鮮卑人,都聚居於漠南一帶。出雁門往北,距大楚國境不出五十裡,便是定襄城,是鮮卑人距離漢地最近的一個據點,也是這些年來,鮮卑人南下搶掠的前進基地。再往北則是白道城,白道再北則是鐵山,那裡是鮮卑人的腹地,水草肥美,鮮卑的婦孺和牛羊,多聚集在那裡。而陰山口則是漠南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隻要扼守住陰山口,就能阻斷漠南漠北的通道。這些年來,拓跋力微一直是坐鎮白道城,南依定襄,北靠鐵山,統治著中部鮮卑諸部。誠如龐統所言,欲滅鮮卑,隻要擊碎了那四個點,鮮卑人自然覆沒。顏良微微點頭,讚同龐統的說話,腦海中已經開始構思布局。“拓跋力微自滅軻比能以來,已將牙帳從白道遷往了定襄,分明是提防著我軍由雁門進攻,草原不比中原,想要拿下敵軍重兵駐防的定襄城,隻怕不那麼容易呀。”法正憂慮道。法正說得也不無道理,中原用兵,顏良自可用絕對的優勢兵力圍城,然後再以破城炮那樣的利器轟破城池便可。草原上卻不行,若以步兵穿越茫茫草原運輸攻城器械,半道上鮮卑的輕騎可以肆意襲擊,隻怕兵馬還未到前線,半道就已經覆沒。而且,步兵行動緩慢,隻要稍有動靜,鮮卑人就會有所察覺,大量的增兵於定襄,如此,更將不利於用兵。滅鮮卑人,隻能出動騎兵。不過,拓跋力微手中可用鮮卑騎兵,數量當在六萬左右,而大楚的騎兵數量,也在六萬左右,六萬對六萬,敵人背靠定襄,以逸待定,楚軍將並不占優勢。“臣倒是有一條三路分進,逐路截殺的妙計,或可殺拓跋力微一個措手不及。”這個時候,顏良麾下的戰術大師,發表了進言。若論大略,龐統當仁不讓,但論及單純的戰術,徐庶卻是勝卻一籌。“元直有何妙計?”顏良興奮了起來。徐庶遂是出班,在巨幅地圖上指指點點,道出了他的三路分進之計。龐統、法正等眾謀士,紛紛點頭稱是,田豐和許攸等老臣,也皆表示認可。顏良聽罷,點頭道:“元直此計若有可行之處,但此計的關鍵就在於兵貴神速,逼迫拓跋力微在驚慌之下,做出錯誤的判斷。至於怎麼個神速,倒還需要再想些辦法。”話音方落,許攸出班道:“陛下,老臣也有一計,保準叫那拓跋力微毫無防備,被咱們殺他個措手不及。”顏良精神大作,擺手示意許攸暢所欲言。許攸遂是捋著白須,將自己的計道,諉諉的道將出來。他這計策卻是聽著眾謀士們,都忍不住點頭,皆暗自稱妙。啪!顏良拍案而起,欣然道:“很好,就用子遠和元直之計,爾等依計而行,不日大軍出塞,兵伐胡虜!”當日,顏良便與一眾謀臣,議定了滅鮮卑大計。文臣們定下計略,一道道密旨發出去,武將們都開始暗中行動進來,準備隨時聽候調遣。兩天後,一隊持節的使團,由鄴城出發,北上幽州,去往了塞外。楚國使節出使之地,非是拓跋力微所在的西部鮮卑,而是以慕容部為首的東部鮮卑。不數日,使臣越過長城,進入了東部鮮卑領地。那東部鮮卑大人慕容宏聞知大楚使臣前來,急是親率萬餘部眾離開王庭牙帳,遠出百裡來迎接大楚使臣。這也難怪,慕容宏自脫離軻比能的統治後,名義上就一直奉大楚為宗主國,以蕃國自居。前番他雖吞並了部分中部鮮卑部落,實力大增,甚至可與拓跋力微相抗衡,但此人卻仍奉顏良為主,甚至還屢派使團南下鄴城,向顏良進貢。在顏良看來,慕容宏這個胡酋很聰明,他清楚的認識到大楚的實力,哪怕他知道顏良對胡虜一向采取的是屠滅的政策,但在顏良沒有亮出刀子之前,他也不敢不尊奉顏良。正是因此,聞知楚使前來,慕容宏才以大禮親自來迎。楚使見著慕容宏,向他賜以了顏良的賞賜,並依顏良的旨意,正式冊封他為東部鮮卑大人。慕容宏自是大喜,拜謝顏良厚恩,但他的高興勁並沒有持續多久,楚使接下來拿出的顏良第二道聖旨,卻令慕容宏的臉色,立刻陰沉了下來。顏良在那道旨意中稱,他很欣賞慕容宏的忠義,詔他親身前往鄴城麵聖,顏良將親自嘉獎於他。原本樂嗬嗬的慕容宏,聽得這道旨意,臉馬上就黑了,左右那些慕容部的貴族們,也跟著紛紛變色。“大楚皇帝陛下,要召臣前往鄴城麵聖?”慕容宏追問了一句,似乎有些不敢相信顏良這旨意。“陛下的旨意在此,慕容大人可以自己看嘛。”楚使將聖旨交給了他。慕容宏接過細細一看,果然上麵白紙黑字寫著清楚,顏良的確是要召他入京麵聖。“什麼欣賞我,要親自嘉獎我,我一入鄴京,隻怕當場就會被軟禁起來,到時候顏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滅了我東部鮮卑,這個顏良,當真是好陰險啊……”慕容宏心中暗罵,已是識破了顏良的用意,卻又十分的為難。你慕容宏不是宣誓忠於大楚嗎,眼下大楚天子想見你,你入朝麵聖不也是合情合理,乃是臣子本份,你若是拒絕了,不就等於是抗旨不遵嗎?可是,若是遵了旨意,不就能於自投羅網,巴巴的伸出腦袋讓顏良去砍嗎?一時間,慕容宏捧著那道旨意,陷入了兩麵為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