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退去,顏良策馬徑直回往禦帳。還帳後,顏良召集了諸文武,共商破鐵崗壁之策。商討來商討去,眾人的建議,無非都是圍壁強攻,二十萬大軍把鐵崗壁夷為平地。顏良並沒有急於下令攻城,卻問這鐵崗壁的守將,乃是何人。臣下們一回答,顏良才知,守城之將原來竟是太史慈。一提到太史慈,許多遙遠的回憶,漸漸浮現腦海。平江東,滅孫氏,殺周瑜,那仿佛已經是很久以前之事,而自魯肅被關羽所殺之後,太史慈也就成了江東碩果僅存的存在。當年劉備和太史慈曾攜手共救北海,正是因為那一層故舊的原因,太史慈才會在周瑜故亡後投奔劉備。不過,劉備似乎對太史慈並不太信任,不然的話,就不會派了諸葛均這麼個參軍來“輔佐”他。沉吟半晌,顏良心中已有了主意,遂笑道:“強攻暫且不急,朕另有計策。”於是,顏良便將周倉叫來,附耳低語了幾句。轉眼,已是幾天之後。是日傍晚,顏良正在禦帳中批閱奏章,周倉掀簾而入,拱手道:“啟稟陛下,太史享已帶到,正在帳外候見。”“宣他進來吧。”顏良頭也不抬。片刻後,一員年輕的小將戰戰兢兢的步入了帳中,方一入內,便趕緊跪伏於地,口稱萬歲。顏良抬頭瞥了他一眼。笑道:“太史享,多年不見,你似乎比朕當年見你時。吃胖了許多。”當年魏延俘獲太史享時,顏良親自召見過他一回,以顏良超強的記憶力,自然是記得他當時的長相。而這些年來,顏良一直下令軟禁太史享和他的家人,讓他們衣食無缺,太史享整天無所事事。除了吃就是睡,長胖也是正常。“承蒙陛下厚待,臣衣食無憂。所以才長了不少肉。”太史享忙是感謝顏良。顏良微微一笑,拂手示意他入坐。太史享拘緊的跪坐於側,大氣也不敢出一聲,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太史享。你可知朕此番把你從洛陽招來。所為何事嗎?”顏良問道。“恕臣愚昧,臣不知。”太史享忙道。顏良抬手遙指北麵,“幾裡外的那座鐵崗壁,擋住了朕大軍北上的道路,而那座塢壁的守將,正是你的父親太史慈,這就是朕召你前來的原因。”太史享身形一震,眼眸閃出一抹懼色。心中事先的些許猜測,果然成真。太史享思緒飛轉。猛然間省悟,忙道:“臣知道,陛下召臣前來,必是想令臣勸降臣父。”“小子還算聰明。”顏良笑了一笑,“不錯,朕很欣賞太史慈的勇武和為人,朕此番召你前來,就是想借你之口,招降你的父親。”太史享暗鬆了一口氣,懸著的那顆心終於是落下。太史享雖一直被軟禁,但多少還是通打聽到點外麵的事情,也知道關羽射殺關平之事。有些先例在此,太史享就怕顏良也會仿效前事,把他綁了去攻打其父守備的鐵崗壁,太史享可不敢保證,父親近墨者黑,會不會學了關羽,也來個大義滅親。所幸,天子隻是要他去招降其父而已。“臣馬上就修書一封,向家父陳明利害,勸他棄暗投明,歸順大楚,歸順陛下。”太史享連忙答應。顏良卻搖了搖頭:“朕可不是讓你寫什麼修書。”不寫修書?不寫修書怎麼勸說父親投降,不寫修書,父親又怎麼會知道是我在勸他歸降?太史享頓時一愣,不知顏良言下之意。顏良卻緩緩道:“朕召你來,是要令你親自往鐵崗壁一趟,當麵去說降你的父親。”聽得此言,太史享也是一震,旋即大吃一驚。太史享萬萬沒有想到,顏良竟然如此的信任他,竟會放他去漢營,卻不怕他趁此時機去而不返,趁機叛逃漢國。太史享那震蕩的心思,又豈能逃過顏良的眼睛。“太史享,你是不是心裡在想,朕怎麼就敢放你走,就不怕你趁機脫逃嗎。”“臣……”太史享猶豫了一下,“恕臣直言,臣確實有些疑惑。”顏良卻冷笑了一聲,“朕之所以想招降太史慈,並不是因為攻不下這鐵崗壁,而是朕欣賞太史慈,你若敢有異心,朕無非就是多死傷幾個士卒而已,到時鐵崗壁一破,就是你父子覆亡之日。”顏良也不裝什麼偽虛收買人心,直接就告訴太史享,老子我不怕你有異心,你想趁機叛逃就儘管試試。太史享心頭大震,一股寒意掠過心頭,原先還有的一點“叛逃”的殘念,轉眼給顏良的冷酷威脅,嚇得是煙銷雲散。他很快就認清了現實,叛逃就是死路一條,隻有說降了太史慈,他父子才有一條生路。當下太史享慌忙叩首,顫聲道:“請陛下放心,臣絕不敢有二心,臣此去必竭儘全力說降父親。”顏良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拂手道:“先去吃個晚飯,休息片刻就去鐵崗壁吧。”太史享忙是拜謝告退。不知天色已晚,吃了一頓味同嚼蠟的營中晚餐後,心事重重的太史享,便是執了顏良的手令,離營而去,借著月色策馬直奔鐵崗壁而去。此時,軍帳中的太史慈,正獨自飲著悶酒。他的腦海之中,不斷的浮現出前幾日,壁牆上諸葛均斬殺自己部下的畫麵,一想起這事,太史慈心中就有氣。“黃毛小子。若不是仗著你兄長是丞相的裙帶關係,就憑你個毛頭小子,怎麼配來做我太史慈的監軍。”一杯酒下去。太史慈口中不平的罵著。正當這時,帳簾掀起,一名親兵匆匆而入,滿臉驚喜道:“稟將軍,壁外一人自稱是少將軍,想要入壁見將軍。”少將軍?太史慈茫然了片刻,身形驟然一震。方是省悟過來親兵口中的“少將軍”指的是誰。那少將軍,自然是他的兒子太史享了。太史慈驚喜萬分,騰的便跳了起來。叫道:“你可看清楚了嗎,那確實是享兒嗎?”“錯不了,小的跟隨將軍多年,豈會認錯少將軍。”太史慈愈喜。卻喝道:“那你們還等什麼。還不快放少將軍入壁,讓他來見我。”親軍卻為難道:“小的也想,可是城頭的兄弟們都怕那位監軍大人治罪,沒有將軍的命令,都不敢擅自放少將軍入城。”太史慈眉頭一皺,對諸葛均又生幾分厭惡。他也不多想,當即出帳,親自奔壁牆方向而去。太史慈登上壁牆。借著火光和月色俯視,卻見壕溝邊駐馬而立那年輕人。不是自己的兒子太史享,還能是誰。狂喜萬分的太史慈,當即下令打開壁門,放太史享進來。壁門大開,吊橋放下,太史享策馬而入,還未及入門時,太史慈已下城迎接在了那裡。見得父親,太史享亦是激動不已,滾鞍下馬,拜伏於前,哽咽道:“不孝之子,拜見父親。”太史慈趕緊將兒子扶了起來,上上下下的打量著兒子,又是欣慰,又是激動。當年聽聞太史享被俘之後,太史慈就希望斷絕,便想以顏良之殘暴,自己的兒子多半會被殺害,就算顏良不殺太史享,他父親二人此生也無再見的機會。卻不想,如今太史享卻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麵前,那般榮光煥發的樣子,看起來還過得很是滋潤,並沒有受過什麼苦楚。看著長胖了的兒子,太史慈高興之餘,忽然間又意識到了什麼,忙問道:“享兒,你不是為顏良所俘了嗎,如今怎會安然無恙的來這鐵崗壁。”“父親,此處不是說話之處,能不能換個地方。”太史享壓低聲音道。太史慈心下已猜到了幾分,想到壁中還有個監軍諸葛均在,太史慈便不再多言,隻帶著兒子徑直回往了自己的軍帳,並吩咐值守的士卒,不得將此事透露出去。還往軍帳,左右皆屏退,大帳中隻餘下他父子二人。“享兒,你快跟為父解釋解釋,你是怎麼逃來這裡的?”太史慈迫不及待的問道。太史享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道:“父親,兒並非是逃來此間,而是奉了大楚天子之命,前來說服父親歸降。”儘管太史慈心中已有所猜想,但當自己的兒子,親口說出實情時,太史慈的心頭禁不住還是一震,原本欣慰的表情,也跟著一沉。沉默片刻,太史慈道:“顏良殺害了孫仲謀,逼死了周公瑾,為父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你叫為父如何能投降於他。”“孫仲謀猜忌臣下,逼走了周瑜,他是自取滅亡,不足為惜。至於周瑜,從他背棄孫家,投靠劉備那一刻起,他跟父親其實就已經沒有瓜葛。反觀大楚天子,他拿下江東後,卻一直厚待咱們太史家,父親憑良心說,大楚天子真的與父親有不共戴天之仇嗎?”兒子的一番陳詞,還有那一番反問,不禁讓太史慈陷入了沉思之中。想他太史慈之所以江東為臣,原本隻是念在與孫策的情份上,在他的心中,真正的主公隻有孫策一個。而孫策病故,他本想奉孫紹為主,卻不想孫策臨終之前,立了孫權為江東之主。眼看著孫權對大喬還有孫紹監視威逼,太史慈心中又豈能不存有怨意。而現在,孫權已死,孫策的兒子孫紹,反而為顏良厚待。不光如此,顏良還厚待他的兒子,厚待他太史一家。沉默許久,太史慈歎道:“不錯,顏良與為父,的確沒有不共戴天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