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二年五月初,正在督建遼東大馳道的袁黃接到了消息。一批從倭國抓捕送來的壯勞力將要抵達天津港,叫袁黃前去接收一批壯勞力予以管理,加快修建進度。開始修建一年多以來,遼東大馳道已經完成了通州到三河,三河到薊州,以及薊州到馬蘭峪關的路段,現在正在從馬蘭峪關往薊鎮修建的途中,看工期,估計也就半個月左右就能完成這段路了。一路修建,民眾們的確是疲勞了,他們付出了很大的心力,為了回報皇帝給他們土地、教他們的子女可以入學讀書的恩情,他們也紛紛竭儘了全力貢獻自己的勞動力幫助皇帝修築大馳道。不過他們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春耕時節,他們也需要完成自己的春耕任務,否則這個任務不完成的話,大家就沒飯吃了。也就是說很快袁黃就會麵臨勞動力不足的情況。遼東天氣嚴寒,一旦入冬,則土地封凍難以動工,漫長的冬季是遼東無法回避的問題。所以現在袁黃不僅督建從京師往遼東的路,也在同時要求另外一支施工隊從沈陽開始修築大馳道,和他相對而修。現在缺的就是時間,缺的就是勞動力。此時此刻來了一批倭國的壯勞力,毫無疑問是一件大好事,對於蕭如薰利用倭國勞動力而不乾擾本國民眾春耕的事情,袁黃還是認同的,這一點沒什麼好說的。蕭如薰做皇帝一年多,除了對待官員狠厲,掀起一波誅連數千人的大清洗,其他的都做得很好。改革弊政,強化中央集權,嚴懲貪官汙吏,減輕百姓負擔,大修天下,建設學校讓孩童入學讀書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曾許下的諾言。他沒有違背自己的諾言。不過,這已然不是袁黃可以原諒他的理由,袁黃永遠都不會原諒蕭如薰,在袁黃看來,蕭如薰做皇帝做的合格是應該的,是他可以接受這一切的底線,無論蕭如薰做的多好,都是應該的。如果蕭如薰做不到他所想象的那樣,如果蕭如薰是個昏君暴君荼毒百姓的惡君,他會毫不猶豫的揭竿而起,吹響大秦王朝滅亡的號角。蕭如薰眼下做得很好,切實的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平時袁黃喘著粗布衣服和前來做工的老百姓們交談的時候,百姓們對新生的大秦王朝都是交口稱讚。百姓們紛紛說那麼多年了,第一次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隻要交納比以前還要少的賦稅,得到的比以前還要多,而且就算是做工服役,也可以得到賦稅方麵的減免,壓力並不大。新的作物引進之後,在蕭如薰的大力推廣下,很多人家都開始種植新的高產作物,收獲極高。現在吃飽肚子已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了,雖然說想要吃好,想吃肉吃油水還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至少不會餓肚子。對剛剛從地主士紳和朝廷的剝削之下擺脫出來的老百姓們來說,現在這樣的日子,已經是夢想中的生活了。有個老人家就曾說過。“當年,咱們盼星星盼月亮,隻想著多攢幾個錢,把土地從老爺們手裡贖回來,好過上自在些的日子,但是無論怎麼攢,就是趕不上這土地漲價的價格,一家子人省吃儉用好些年,年年餓肚子,也沒辦法把土地贖回來。”袁黃問原因,他們說——饑荒年間賤賣土地求活命,等到了好的年景,土地又買不回來了,他們隻能做佃農,幾代人給地主老爺打工。連口飽飯都是奢望。所以當今陛下帶著他們乾翻了那些個喪儘天良的地主士紳,把土地奪了回來,給了他們真正的土地自主權,還保障他們的土地擁有權,給他們高產作物讓他們可以吃飽肚子,還給他們的孩兒讀書,這是聖君啊!百姓們提起現在的大秦皇帝以前的蕭大帥,那都是交口稱讚滿臉虔誠,言辭中看不到作偽的意思。而且確實的,他們的確能吃飽肚子,吃土豆吃麥飯,總能吃飽肚子,手上有些閒錢,還能買點肉吃吃。蕭如薰在北直隸範圍內推廣牲畜養殖,鼓勵百姓們飼養家禽,還在自己的皇莊內大量飼養雞鴨魚還有肉豬,壓低了這一片地區的肉的價格,讓一些小老百姓們也能買點肉回家打打牙祭。不說吃得多好,總能吃到。另外就是花生和大豆的大規模種植,給市場上提供了豆油和花生油的存在,加大了市場上的油料供給。很多官府直營的油店都把油類賣的相對便宜,老百姓們隔三差五的也能吃到帶油的菜。從這些小事情上,袁黃就能看到蕭如薰的的確確是心係百姓,在緬甸的蕭如薰和在北京的蕭如薰似乎隻有在這一點上從未改變過。這也是當年袁黃願意舍棄一切追隨蕭如薰的原因和理由。他深切的同情和關懷著最底層的百姓,他指揮的軍隊從來不會傷害老百姓,頗有些當年嶽家軍凍死不拆屋的架勢,到現在也一樣。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他最在意的就是有沒有人餓死,有沒有人吃不飽飯,有沒有農民沒有土地耕種。在緬甸的那幾年,沒有一個人被餓死,所以當蕭如薰遭遇劫難的時候,整個緬甸開足馬力供應十萬大軍北伐,力助他挫敗朝廷。這也是袁黃無比相信他的原因,願意為了他出謀劃策平定地方解決一切的原因,甚至願意為他而死。可是到頭來,卻是這樣的結果。無數次午夜夢回,袁黃都在思考,如果蕭如薰不走出那一步,沒有稱帝,那麼結果會如何?他不知道,他思考無數次,也不清楚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他唯一知道的是,那大概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因為沒有一個皇帝能容忍一個將軍掌握五十萬軍隊。換作現在的蕭如薰也一樣不能容忍。唯一的區彆大概就在蕭如薰做了皇帝以後對普通民眾依然懷抱著仁慈之心和關懷之心,他殺官員殺武將殺勳貴殺劣商,可從未傷害百姓,連征調他們服役都要給他們相對應的賦稅優惠來進行彌補。原本的服役是義務,最多管飯,沒有彌補的道理的,蕭如薰第一次對給國家服役的百姓以經濟上的彌補,隻要征調,必然給予彌補,這是百姓們願意為大秦效力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