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了這一點,群臣紛紛感到背後颼颼的直竄冷風——從此以後,世界上又多出了一種高效率的攻城戰術了。要求嚴格管控火藥生產和運送的奏折從這一刻起堆滿了整個通政司,讓朱翊鈞也小小的得意了一下,讓這些文臣感到驚恐不安是他最高興的事情,當然,他也不會忘掉他最該做的事情——封鎖火藥製造之所的一切訊息,以錦衣衛入駐各地製造火藥之所嚴格管控,不使一兩火藥有失。除此之外,最讓他們感到不安和震動的,就是他們的萬曆陛下交付內閣的聖旨。要封蕭如薰的爵位,更直接一點來說,就是要封伯。有明一代不封子男,隻封公侯伯,所以明代爵位難取,但是一旦取得,基本上都能得到世襲罔替的爵位,而且都是軍功封爵,文臣要封爵也隻能靠軍功,如王陽明此人,所以,這才更讓文臣們感到驚訝。蕭如薰的功勞的確大,比如斬了著力兔所部套虜三千,斬了哱拜本人和其養子哱雲,是平定寧夏之亂的首功等等,但是他才二十二歲,一個二十二歲的世襲罔替的伯爵,難道不是太早了一點嗎?封爵不是小事,武將憑軍功封爵更是近百年來罕見的事情,就算要封那也是文官以軍功封爵,而不是武將封爵,於是禮部職官們聚在了一起,開始商量這件事情。“蕭如薰是何許人也?”“查過了,延安蕭氏,將門,祖父蕭漢為涼州副總兵,父蕭文奎在京營……和各家勳貴有密切來往,蕭文奎四個兒子,蕭如薰排行第四。”“蕭如薰,不就是前薊遼總督、兵部尚書楊兆的女婿嗎?”“就是那個迎娶了書香之女的莽漢武夫?”文官們的麵色變得不太好了——武將本來就不討喜,而一個文將的女婿則更加不討喜。有明一代,文將的下場一般都不是太好,致仕回家善終者不多,因為這些本來是進士的家夥在當了統兵之人以後,身上也多出了文官所不喜歡“唯結果論”,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作風。自漢以來,文官和武將最大的爭論和分歧,其實就在儒家一統思想界之後出現的到底是“仁”好還是殺光以絕後患比較好,文人當然選擇仁,要以聖人教化教導蠻夷,使之歸順華夏,而武將則認為彆那麼麻煩,還費時費力,直接一刀殺了乾乾淨淨,絕了後患,多好。總而言之,武將領兵作戰,和文官的施政原則在根本上是不相容的,大多數文官以中庸之道為處世原則,而武將則注重取得實效而不避極端,長年的戎馬生涯已使這些文將養成與文官截然不同的氣質,因此文將集團與文官集團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文將集團身上也有文人特有的清高孤傲的氣質,看不起文化素養普遍不高的武將,因此在武將集團抱團以求生存的時候也得不到武將集團的幫助,從而成為了裡外不是人的典範。再加上文將往往功高,使得很多人嫉妒,也不注意處理關係,所以就造成了往往孤立無援的境地,急流勇退已經是好結局之一了。綜上所述,這是一個蕭如薰自己都很清楚的問題——楊兆的人際關係並不好,尤其是在京城文官集團裡的關係並不好,所以把女兒嫁給同為延安老鄉的延安蕭氏做個土財主土皇帝的媳婦兒反而更好。總體來說,楊兆並不是多看重蕭如薰的才華,期待蕭如薰光耀門楣之類的,武將在這個時代無法光耀門楣是社會的共識,楊兆自然也明白。然而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下,唯有靠攏武將集團,把女兒嫁給武將,得到武將集團的友誼,從而得以安然在南京養老致仕,還抽空助學,養養名望,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幫助自己的女婿和女兒。事實上他也是那麼做的,原本的曆史裡,楊兆真的幫到了蕭如薰。然而就目前看來,蕭如薰的處境不好,雖然老爹蕭文奎在京營為將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按照京營的那個程度,老爹估計也就是和僅存的武將勳貴集團一起同流合汙罷了,否則老爹也乾不了多久。現如今,京營的**程度大概已經不下於宋代的禁軍了,但是他們的勢力還在,以成國公為首的武將勳貴集團的最後力量就盤踞在這裡,在文官的威懾之下苟延殘喘,但是文官也奈何不了他們就是。打個比方,武將勳貴集團就是京師的極品地頭蛇,文官們則是強龍。所以蕭如薰不是孤立無援,而是有著這一些人的幫助,取得爵位的蕭如薰,已經是武將勳貴集團裡的一員了——而且比老爹更正統!更何況武將勳貴集團也需要新鮮血液的補充來穩定自己的地位和實力,不至於連這一畝三分地都要丟掉,隻要蕭如薰表現出善意,他們一定會接納,並且結成利益共同體,一起當極品地頭蛇。所以此次入京,不在於如何和文官集團處關係,而在於和京營的這幫子吃空餉的家夥們打好關係,雖然的確有些沒節操,但是一個有節操的人想在官場混是不可能的,大家比的就是節操的下限和智商的上限,有節操的人注定要去地方避難或者乾脆致仕,眼不見心不煩。末世風雨十三年,蕭如薰和很多滅絕人性的家夥打過交道,也和很多心狠手黑的人打過交道,乃至於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對於這種手段,蕭如薰不陌生,但是對於政治鬥爭,蕭如薰尚且還嫩了一點兒。是以,他當然決定避開和文官正麵交鋒,避開和文官們玩政治,而要和武將勳貴集團靠攏,文人雖然看不起武將,但是也不會輕易地撩撥武將,尤其是京師的這群世襲罔替的家夥,真要動手,怕是隻能步張居正的後塵,惹得一身腥。再強的龍也壓不住這群世襲罔替的極品地頭蛇,首輔張居正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你都把人家逼到了這個地步,還好意思繼續欺負人家嗎?而且很快朝鮮之役就要展開了,如果自己的上書請戰不被接受,那麼等到祖承訓第一次兵敗平壤,明廷了解了日軍鐵炮的威力之後,也必然會想起自己這個十分擅長使用火器和訓練火器部隊的名將。總而言之,這一次,蕭如薰參加朝鮮之役的決定絕對不會更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去!而朝臣們並不清楚,出於對文將的惡感以及對武將的蔑視,雖然皇帝強力要求,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辦法,惡心人是他們最擅長的手段之一,不管怎樣,就算整不到你,也要惡心你一下,叫你彆忘了大明朝到底是誰當家作主,年輕人容易氣盛,所以我們幫你泄泄火。這就是這個時候文官們的基本心理——一個小武將,就算能打能封伯,但是還遠遠沒到可以和他們分庭抗禮的地步,遠遠得不到重視。更彆說他已經是武將勳貴集團的一員,還和京城裡的那群極品地頭蛇有聯係,不能過度打壓以免引起地頭蛇們的不滿,到時候鬨騰起來,大家容易丟掉一部分利益,而且麵子上不好看。“那,究竟擬定一個什麼樣的爵位比較好呢?”禮部的官員們開始傷腦筋了,把目光一齊投向了禮部尚書羅萬化,其實對羅萬化來說,他並不想參合這種事情,可是坐到他的這個位置上,隻差一步就能登堂入閣拜相,無論如何,開罪現在的閣老們,都不是好事。頓了頓,羅萬化下定了決心,提筆寫下三個字——平虜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