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祖,女娃已將這猴頭裝進去了。”女娃按照清虛吩咐的將袁洪收入葫蘆中。見女娃已將袁洪收入葫蘆之中,清虛說道:“將這猴頭裝上七七四十九日在放他出來去。”這袁洪資質既不比孫悟空差,而先天四大神燈之一的靈柩宮燈的火焰也不比八卦爐的火差,想來這袁洪日後不會次於那孫悟空。卻說東伯侯薑文煥在金吒、木吒相助之下斬殺守將攻破遊魂關後率麾下二百路小諸侯前往孟津,到此為止八百路諸侯俱都會盟於孟津。三日之後西岐將士與眾諸侯手下共大軍共一百六十萬齊向朝歌而去。……在經過幾場爭鬥,知大勢已去,商湯基業毀於自己手中的紂王在摘星樓**。自此延續六百餘年的商湯便隨紂王身死一起灰飛煙滅。紂王一死,王宮中侍衛也不再抵抗,打開宮門讓伐紂大軍進城。數日後有各路諸侯共同推舉武王登基稱帝。在一切事情穩定後薑子牙向武王辭行,脫去官服換上道袍直往昆侖山而來。玉虛宮外白鶴童子對薑子牙說道:“師兄,老師知你前來命我在此迎你。”薑子牙隨白鶴童子進入玉虛宮大殿之中,見元始天尊端坐雲床之上忙上前參拜道:“弟子拜見老師,老師聖壽。”元始天尊看了一眼薑子牙說道:“子牙,所來何事?”薑子牙聽元始天尊問話叩道:“弟子奉老師之命代天封神,如今陣亡將士與一眾應劫修士俱在封神台上等候分封官位,還請老師慈悲賜下玉符、敕命。”元始天尊沉吟片刻開口道:“此事我已知曉,你且回去,稍後便有玉符、赦令至封神台。”薑子牙拜謝元始天尊後出了玉虛宮回到西岐等候元始天尊玉符、赦令到來。待薑子牙走後,元始天尊命白鶴童子前往青峰山傳清虛前來。清虛接到元始天尊相招後不敢怠慢立刻出了紫陽洞,趕到玉虛宮拜見元始天尊。“弟子清虛拜見老師,老師聖壽。”清虛見到元始天尊後下拜。元始天尊看著麵前自己最滿意的弟子開口道:“無須多禮,起來吧。”清虛聽到元始天尊之言起身走到自己蒲團處座下向元始天尊問道:“老師喚弟子前來有何吩咐?”“無他,隻因你薑師弟已完成殺劫,為師派你為其送去玉符、敕命分封一眾將士與應劫修士。”元始天尊取出玉符、敕命對清虛說道。清虛忙起身將元始天尊手中玉符、敕命接過道:“弟子尊命。”“去吧,去回,為師還有事與你商議。”元始天尊吩咐道。清虛躬身領命,轉身出了玉虛宮往西岐而去。此時薑子牙正在相府之中等候,忽聽空中笙簧嘹亮,香氣氤氳,旌幢羽蓋,黃巾力士簇擁而來。薑子牙忙出府相迎,隻見清虛手捧玉符、敕命從天而降,薑子牙忙上前道:“有勞師兄親臨。”清虛笑道:“薑師弟客氣了,師弟金台拜將時師兄未曾前來給師弟道賀還請師弟無怪。”薑子牙聽清虛之言忙道:“師兄嚴重了,小弟聽聞師兄受傷心中一直掛念。”聽薑子牙之言清虛嗬嗬一笑道:“今日師弟功德圓滿真是可喜可賀。”說著清虛將手中玉符、敕命交給薑子牙。薑子牙忙接過玉符、金敕,供於香案上,後向玉虛宮方向拜謝。這時清虛開口對薑子牙說:“師弟,為兄還要回昆侖山聽候老師差遣便不就留了。”說完便駕雲回昆侖山去了。三日後薑子牙沐浴更衣,手捧接玉符、金敕借土遁往封神台而去,便有清福神柏鑒前來迎接。而後薑子牙上了封神台奉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令分封神位。這時楊戩、黃天化等闡教三代弟子也都奉命來至封神台下,不過一眾弟子俱都疑惑薑子牙為何喚自己等人前來。薑子牙命清福神柏鑒將封神榜張掛與封神台上後便開始分封神位。第一個上台的聽封的便是清福神柏鑒,被封為三界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職。而後薑子牙竟開口道:“黃天化上前聽封。”眾人一聽薑子牙之言大驚,被薑子牙之言嚇壞了的黃天化忙問道:“師叔,弟子尚未身死如何聽封?”薑子牙見黃天化被自己一句話給嚇到了便笑道:“天化莫驚,你與他人不同乃是肉身成聖。”一眾三代弟子一聽恍然大悟,而黃天化也上得封神台跪地聽封。之聽薑子牙道:“今奉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命:黃天化以青年之身奉命下山,數次立下大功,特敕封為管領三山正神炳靈公之職。”黃天化聽封完畢忙謝恩下台,後薑子牙有分封五嶽正神,各部眾神。隻不過原本應掌管鬥部的金靈聖母因未曾身死便由瓊霄出任。而楊戩、哪吒等一眾闡教弟子皆奉元始天尊赦令肉身成聖上天庭任職,而哪吒之父李靖本來乃是燃燈道人弟子,但因與燃燈並無何情分故在燃燈叛教後與燃燈斷絕關係。此次封神李靖便被封為天庭降魔大元帥。隻有楊曉蓮並未受封,而楊曉蓮原本就想回山在清虛身邊修道,這也正合了楊曉蓮之意。此時除了一眾肉身成聖的闡教三代弟子和清福神柏鑒外,其他正神各去天庭領受執掌去了。薑子牙問清福神柏鑒道:“封神榜上還空有幾個神位?”柏鑒細算一下答道:“還空有兩個神位。”薑子牙一聽便命人將那商湯叛臣飛廉、惡來帶到封神台前出戰,補上空缺兩位。~~~~~~~~~~~~~~~~~~~~~~~~~~~~~~~~~~~封神這部分豫章就寫到這裡了,豫章以前也說過封神這部分在本書中沒什麼分量之是為了讓本書中的所有配角各歸各位。而從西遊開始才是本書情節的真正開始,在西遊之後還有很多的故事未呈現給大家。目前為止豫章快寫了將近二十萬字,據豫章自己的估算本書還有字左右,還請大家繼續關注後麵精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