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老友進京(1 / 1)

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1363 字 1個月前

元宵剛過,王策終於從貴州回到北京,同來的還有陳文學、葉梧、劉耀祖等人。“拜見王尚書!”昔日舊友紛紛作揖行禮。王淵趕緊過去扶起,笑道:“諸君皆為同學,何必這麼見外?喚我若虛便可。”陳文學尷尬道:“慚愧。”陳文學和葉梧都比王淵年長,科舉多年居然還是舉人,今年更是要跟王淵的兒子一起參加會試。其實,這才是古代科舉常態,三十多歲中進士再正常不過。劉耀祖同樣無地自容,穿青寨出了許多人物。王淵、王猛兄弟倆且不說了,袁氏三父子同樣很厲害。袁剛是宋氏第一猛將,袁誌官至貴州前衛指揮使,袁達官至蓋州衛指揮使兼遼南參將(遼南參將屬營兵係統,若接到兵部命令,戰時可調動整個遼南地區官兵)。從小一塊兒長大的夥伴,一個個都飛黃騰達,隻有劉耀祖還在寒窗苦讀。王淵感受到異常氣氛,哈哈笑道:“諸君且勿妄自菲薄,今日咱們一醉方休!”除了昔日同窗,還有幾個貴州舉人趕考,今天一並前來拜訪王淵。沒有宋氏子弟,因為土司後代,不得參加會試。但宋公子大興文教,從宋氏轄地走出的舉人,今年就有三個來京城赴考。更多的舉人,來自省城貴陽,算上葉梧等人,今年一共有九人赴考。最神奇的是普定衛,那裡的官軍打仗或許不行,衛學教育卻辦得如火如荼。近十年來,貴州一共出了三個進士,全都來自普定衛,普定潘家(世襲武官)就占了兩個。可惜一人早死,潘流玉外放僅兩年,就病死在知縣任上。順便一提,以上這些舉人,全是心學門徒,陽明心學已經席卷貴州。王淵特彆設宴,招待這些同鄉。酒過三巡,漸漸打消矜持,氣氛終於活躍起來。陳文學笑道:“要說貴州最大的變化,就是新錢流通,買賣交易變得更方便了。”“就是,鑄造新錢,惠及貴州萬民,”葉梧也說,“隻此功績,若虛就可稱賢臣。我代表家鄉父老,且敬若虛一杯!”“乾了!”王淵也不客氣。貴州那破地方,實在太落後,大量農村以物易物,甚至一些州縣都以物易物。以前使用的銅錢,多為地方私鑄,含銅量非常可憐,在流通過程中各種被嫌棄。而今,全國六大鑄幣局,雲南鑄幣局便是其一。雲南以鑄造銅錢為主,而且鑄造量非常大,已流通到貴州、廣西、四川三省。這種新錢用料十足且做工精美,成為西南地區的主要市場貨幣,偏僻州縣甚至用以收藏保值,大量新錢被藏到士紳豪右的私庫當中。六大鑄幣局瘋狂造錢,南京、杭州最是恐怖,每年都有無數銀元和銅幣問世。官方這樣大規模印錢,海外大量流入白銀,居然沒造成什麼通貨膨脹。隻因地主階層太給力,白銀和新錢都被吸收了,要麼藏起來不再流入市場,要麼用於大肆購置土地。新興資本家們也很扯淡,賺到錢後不想著擴大規模,反而跑去農村搞土地兼並。因為在商賈們看來,什麼工廠,什麼貿易,甚至是店鋪,那些都屬於浮財。隻有土地才是根本,放在那裡可傳之子孫,後代隨便出幾個官就穩當了。資產階級很難發展起來,反而是官商階級不斷壯大,打一開始就非常畸形,還讓土地兼並變得更加嚴重。王淵對此毫無辦法,便是在民國時期,資本家賺到錢也大量購置田產。估計海外流入的白銀,短期內再翻好幾倍,也能迅速被地主階層給消化掉,這些家夥喜歡把銀子藏進地窖裡。第二天,王淵單獨跟劉耀祖聊天,問道:“除了昔日好友,這次赴京的貴州士子,誰最有才乾品德?”劉耀祖說:“普定梅月,德才兼備。”王淵笑道:“又是普定衛的軍戶子弟啊,普定衛學果然興盛。”普定梅氏祖先,是傅友德的舊部,已經在貴州傳了好幾代。曆史上,貴州攏共也沒出多少進士,但梅月和兒子雙雙金榜題名。梅月還是清官乾吏,有民謠留下:“操如梅,明如月,雙清(梅月字)哪可得?”王淵也想提拔鄉黨,可這些年來,貴州就田秋、潘塒二人可用。田秋現在是太常寺右少卿,潘塒現在是禮部員外郎。王淵說道:“宗榮(劉耀祖)若是不第,我可以給你安排個縣丞或教諭。”劉耀祖立即搖頭:“多年苦讀,不願半途而廢,今年若是落榜,且再考兩三次。”“你有心便可。”王淵也不苦勸。劉耀祖真不是科舉的料啊,貴州那破地方的舉人,就死活考到三十多歲,再想考進士太困難了。接下來一個月,劉耀祖都寄住在王家,每天從早到晚複習功課,勤奮程度讓王策、王素兄弟們汗顏。很快就到了正德二十四年會試,王淵擔任知貢舉官,即會試的總負責人、總策劃人、總執行人。首輔楊廷和、翰林院掌院汪俊擔任主考官,負責出題並主持考試。對了,王淵擔任禮部尚書之後,會試考官們非常不舒坦,出題、主考、閱卷期間居然不能飲酒。太枯燥了,得關在貢院大半個月呢,沒有酒喝怎麼打發無聊時間?第一場考完,大家都挺高興,因為考題很簡單。劉耀祖對王淵說:“鄉試出題,刁鑽無比,還是會試更重經義。”“有信心便好。”王淵隻能鼓勵。江南士子,最討厭會試,考題中規中矩,文章還不能追求用字艱澀、辭藻華麗。你得用最平實的語句,答最普通的題目,還得把文章寫出花來,這樣才能在萬千士子當中脫穎而出。考試第二天下午,唐順之準時報道:“先生,弟子來練武了。”王淵頷首讚許:“文武之道,貴在持之以恒,應德今後肯定武藝精深。”在王淵家裡住了一個多月,劉耀祖也認識唐順之,知道這是個大才子,驚訝道:“應德賢弟,兩日之後便是第二場,你都不再準備準備?”唐順之說:“愚弟每天晚上都溫書一個時辰。”劉耀祖萬般無語,好奇道:“應德賢弟,可否默出第一場的文章,愚兄迫切想要拜讀大作。”唐順之立即默寫出自己的一篇四書題,劉耀祖讀完直接不說話了。他已經三十多歲,每天讀書四五個小時,臨考之前半年還要辭去工作,一天至少溫習十二個小時。可作出的文章,卻不能跟二十出頭的唐順之比,而且唐順之每天隻用兩個小時看書。劉耀祖很想哭!王淵倒是清閒得很,他的會試工作,主要集中在考試之前,一旦開考就跟他沒啥關係,具體事務也由禮部郎中去安排。王淵是沒機會泄題的,主考和閱卷由楊廷和負責,監考則是都察院的工作。三場全部考完,劉耀祖弄到唐順之的文章,徹底喪失對科舉的熱情,實在太他媽打擊人了!不等會試放榜,劉耀祖就找到王淵:“若虛,我不想再考了,你幫我安排個官職吧。”王淵笑問:“工部照磨如何?”“多謝!”劉耀祖感激道。六部照磨是正八品官職,主管卷宗和審計工作,王淵打算把他扔去鐵道司。劉耀祖雖然科舉不行,但勝在老實勤奮,負責鐵道司的文檔和審計,王淵是非常放心的。而且也沒破壞規矩,六部雜官可以讓舉人擔任,但一輩子都沒法升得太高,撐死了退休時能混個正七品。很快,會試放榜。除了梅月之外,今年的貴州舉人全軍覆沒,葉梧、陳文學等人心如死灰。老鄉們有好幾個來求官,王淵早就探知他們的底細。品德有虧者,全都扔去做教職,想貪也貪不到哪兒去。陳文學、葉梧都做了縣丞,隻要他們乾出政績,很快就能升為七品知縣。而且,陳文學和葉梧,都被扔去雲南,王淵讓他們推廣煙葉,想必可以振興當地經濟吧。唐順之,會試第一,輕輕鬆鬆。學霸就是這麼牛逼。(明天三更補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